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50|回复: 0

《五无返复经》白话译文

  [复制链接]

275

主题

0

回帖

1045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45
发表于 2024-2-12 10:02: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说五无返复经》白话译文


我如这样听闻佛所宣说。
那时,释迦牟尼佛在只树精舍,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在一起。

那时有*梵志*,在罗阅只国,听说舍卫国的人,多有慈心.孝顺.信经.修道.供事三尊,便来到舍卫国。

见到父子二人在耕地,毒蛇咬杀了儿子,父亲照旧耕地,不看儿子,也不啼哭。
梵志问:这是谁的儿子?
答:是我的儿子。
梵志说:是你的儿子,为什么不啼哭,而照旧耕地?
父亲答:
人生而有死,物成而有败;
善者有善*业报*,恶者有论对。
忧愁啼哭,又能去何处所追寻?
假设不饮不食,对于死者又有什么益处?
你如今入城,我家在某某处,愿你去那里说,我儿子已死,不需要再拿两人的食物过来。
梵志自念:这人心念颠倒,儿子死亡在地,心情不愁忧,反而索要食物。这人不慈,这类人无人可比。

梵志便步行入城,来到耕者家里,见到死者的母亲,便对她说:

你儿子已经死亡,他父亲说,只需要带一人的食物过去。为什么不思念儿子呢?
母亲反为梵志说譬喻:

儿子如同客人,来依附我们,安止在这里。
来,也不推却;去,也不挽留。
这儿子的本我,也不是呼唤而来,是自己而来,路过我的人生,死也是自己而去。
不是我的力量,而能使他进退的。
是顺随他本来所行的*业*,追随其宿命所生。

梵志又对他的姊妹说:

你的兄弟已经死亡,为什么不啼哭?
姊妹向梵志说比喻:

我们兄弟姊妹,譬如木工师,入山砍伐木材,制作木筏。在水中忽然遇到大风,吹破木筏四散,随水流去,前后分离,不能相互顾望。
我和兄弟也是这样。如这样的宿命因缘,一时聚合相会,在一家出生,随顺宿命长短,死亡*无常*。
有聚合相会,就会有离别。
我兄弟寿命完尽,各自随其所行为,无常论对到来,随顺其本来所行,不能相救护。

梵志又对死者妻子说:

你丈夫夫已经死亡,为什么不啼哭?
妻子又为梵志说比喻:

我们夫妻,因缘相会,须臾之间而已。
譬如飞鸟,日暮栖息在高树上,扰扰作声,天明则各自飞去,求取饮食。
有缘则合,无缘则离。
夫妻也是如这样,无常论对到来,随其本来宿命,不能相救。

梵志又对其家中奴仆说:

你家少主死亡,为什么不啼哭?
奴仆又说比喻:

我与少主,由于因缘,聚合相会。
我如同牛犊,追随追逐大牛。
他人杀大牛,牛犊在旁边,不能救大牛。
宿命无常,不能得救,奈何忧愁啼哭,也是无益。

梵志听闻之后,心迷惑,目暗瞑,不能辨识南北东西。听说此国的人孝顺信道,供奉事奉三尊,因此从远处而来,想要获得学问。还未有好的回应,而看见五个心念颠倒的人。身劳顿,心辛苦,远道而来,了然无所收益。

于是又问行路人:佛在何处?我想要去往询问。
行路人答:很近,在只洹精舍。
梵志便去往佛所在处,稽首佛足作礼,而后坐在一边,忧愁低头,沉默无所言说。

佛知晓他的心意,对梵志说:为什么低头,忧愁不欢乐?
梵志对佛说:所愿没有结果,违我本心,因此忧愁。
佛问:有什么所失望的?
梵志说:我从罗阅只国而来,听说此国的人孝顺奉敬*佛法僧*三尊,因此从远处来,想要获得学问。既然来到这里,看见五个心念颠倒的人,因此忧愁不乐。
佛说:为什么称作心念颠倒的人?
梵志说:看见父子二人耕种,儿子死在田地,父亲也不忧愁,还索要食物,而且反向我说*无常*之事。母亲.妻子.姊妹.奴仆,也都无忧愁,就是这样大违逆、心念颠倒的人。

佛说:

不是这样,不是如你所说。
这五人,是心念最不颠倒的。
他们知晓宿命的无常,不会被忧愁抓住。
因此自我定心,没有忧愁悲戚。
世间的俗人,不能识别知晓于无常,懊恼啼哭,不能自已。
譬如人得了热病,不能自我觉知,恍恍惚惚,妄自言语。
良师给与药,热病便去除痊愈,不再妄语。
俗人愚痴,忧愁啼哭,不能自我开解。
能知无常,不再愁忧,如同热病痊愈。
这五个人,都得以证道。
梵志听闻佛所说之后,便自我克责:

是我愚痴迷惑,不识*佛道*义理。
今日听闻佛语,如同盲人获得眼睛,暗冥中见光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10-29 14:23 , Processed in 0.0248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