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8|回复: 0

阿难经(相应部 22 蕴相应 第83经)

[复制链接]

1359

主题

0

回帖

442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429
发表于 2025-4-16 00:5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這是我所聽見的:
        有一次,阿難尊者住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在那裏,阿難尊者對比丘說:“比丘賢友們。”
       比丘回答阿難尊者:“賢友。”
       阿難尊者說:“賢友們,富那.滿慈子尊者在我新出家的時候對我有很大幫助,他這樣教化我: ‘阿難賢友,自我由執取而來,不是由沒有執取而來。執取些什麼呢?“
      ‘自我由執取色而來,不是由沒有執取而來。“
      ‘自我由執取受而來,不是由沒有執取而來。“
      ‘自我由執取想而來,不是由沒有執取而來。“
      ‘自我由執取行而來,不是由沒有執取而來。“
      ‘自我由執取識而來,不是由沒有執取而來。“
      ‘阿難賢友,就正如愛裝扮的男女老少,在一面清淨、明晰、沒有污垢的鏡子或一盆清淨、明晰、沒有污垢的水之中反照自己的面容,他們是有執取地觀看,不是沒有執取地觀看的。“
      ‘阿難賢友,同樣地,自我由執取色而來,不是由沒有執取而來。“
      ‘自我由執取受而來,不是由沒有執取而來。“
     ‘自我由執取想而來,不是由沒有執取而來。“
     ‘自我由執取行而來,不是由沒有執取而來。
     ‘自我由執取識而來,不是由沒有執取而來。
     ‘阿難賢友,你認為怎樣,色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賢友,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賢友,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色,視為 “我擁有色” 、 “我是色” 、 “色是一個實我” 呢?’
     ‘賢友,不會。’
     ‘阿難賢友,你認為怎樣,受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賢友,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賢友,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受,視為 “我擁有受” 、 “我是受” 、 “受是一個實我” 呢?’
     ‘賢友,不會。’
     ‘阿難賢友,你認為怎樣,想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賢友,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賢友,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想,視為 “我擁有想” 、 “我是想” 、 “想是一個實我” 呢?’
     ‘賢友,不會。’
     ‘阿難賢友,你認為怎樣,行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賢友,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賢友,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行,視為 “我擁有行” 、 “我是行” 、 “行是一個實我” 呢?’
     ‘賢友,不會。’
     ‘阿難賢友,你認為怎樣,識是常還是無常的呢?’
     ‘賢友,是無常的。’
     ‘無常的東西是樂還是苦的呢?’
     ‘賢友,是苦的。’
     ‘你會不會把無常、苦、變壞法的識,視為 “我擁有識” 、 “我是識” 、 “識是一個實我” 呢?
     ‘賢友,不會。’
     ‘阿難賢友,因此,對於各種色,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色,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 “我擁有色” 、 “我是色” 、 “色是一個實我” 這回事。“
       ‘阿難賢友,因此,對於各種受,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受,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 “我擁有受” 、 “我是受” 、 “受是一個實我” 這回事。
       ‘阿難賢友,因此,對於各種想,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想,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 “我擁有想” 、 “我是想” 、 “想是一個實我” 這回事。
       ‘阿難賢友,因此,對於各種行,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行,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 “我擁有行” 、 “我是行” 、 “行是一個實我” 這回事。“ ‘對於各種識,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大的、細微的、低等的、高等的、遠處的、近處的識,都應以正慧如實視之為沒有 “我擁有識” 、 “我是識” 、 “識是一個實我” 這回事。
       ‘阿難賢友,一位多聞法義的聖弟子這樣觀察的話,會對色厭離、對受厭離、對想厭離、對行厭離、對識厭離,因為厭離而有無欲,因無欲而有解脫,在得到解脫時會帶來一種解脫智,知道:生已經盡除,梵行已經達成,應要做的已經做完,沒有下一生。
      “賢友們,富那.滿慈子尊者在我新出家的時候對我有很大幫助,他這樣教化我。我聽了富那.滿慈子尊者說法後,通達了法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5-17 06:36 , Processed in 0.0257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