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禅净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42|回复: 6

杂阿含79经,83经,80经,81经,82经

[复制链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发表于 2021-4-1 17: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诗意 于 2021-4-1 18:25 编辑

宽子: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
尔时,尊者阿难为诸比丘夜集讲堂,说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也。
尔时,有一比丘过夜平旦,往诣佛所,稽首作礼,却坐一面,白曰:“世尊,彼尊者阿难为诸比丘夜集讲堂,说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也。”
于是,世尊告一比丘:“汝往至阿难比丘所,作如是语:‘阿难,世尊呼汝。’”
彼一比丘受世尊教,即从座起,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往至尊者阿难所而语曰:“世尊呼尊者阿难。”
尊者阿难即往佛所,稽首作礼,却住一面。世尊问曰:“阿难,汝实为诸比丘夜集讲堂,说跋地罗帝偈及其义耶?”
尊者阿难答曰:“唯然。”
世尊问曰:“阿难,汝云何为诸比丘说跋地罗帝偈及其义耶?”


宽子:尊者阿难即便说曰: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
 若作圣人行,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勤,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跋地罗帝偈。”


宽子:世尊即复问曰:“阿难,云何比丘念过去耶?”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若有比丘乐过去色,欲、著、住;乐过去觉、想、行、识,欲、著、住,如是比丘念过去也。”
世尊即复问曰:“阿难,云何比丘不念过去?”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若比丘不乐过去色,不欲、不著、不住;不乐过去觉、想、行、识,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念过去。”
世尊即复问曰:“阿难,云何比丘愿未来耶?”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若比丘乐未来色,欲、著、住;乐未来觉、想、行、识,欲、著、住,如是比丘愿未来也。”


宽子:世尊即复问曰:“阿难,云何比丘不愿未来?”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若比丘不乐未来色,不欲、不著、不住;不乐未来觉、想、行、识,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愿未来。”
世尊即复问曰:“阿难,云何比丘受现在法?”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若比丘乐现在色,欲、著、住;乐现在觉、想、行、识,欲、著、住,如是比丘受现在法。”


宽子:世尊即复问曰:“阿难,云何比丘不受现在法?”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若比丘不乐现在色,不欲、不著、不住;不乐现在觉、想、行、识,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受现在法。世尊,我以如是为诸比丘夜集讲堂,说跋地罗帝偈及其义也。”
于是,世尊告诸比丘:“善哉!善哉!我弟子有眼、有智、有义、有法。所以者何?谓弟子在师面前如是句、如是文广说此义,实如阿难比丘所说,汝等应当如是受持!所以者何?此说观义应如是也。”
佛说如是,尊者阿难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佛教演讲:跋地罗帝偈在原始佛教中的地位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个名叫翳迦毗诃罗雅(Ekavihariya)的比丘,他喜欢独处。他的名字的字面意思就是"独处"。他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个嘉名,是因为他非常平静,能够时时保持正念。佛陀曾经用这样一首偈子来赞美他:

      独坐独安息,
      精进无懈怠,
      悉达诸苦根,
      受用大寂静,
      安住胜孤独。


宽子:  
  此偈见于《法句经》(Dhammapada)。翳迦毗诃罗雅(Ekavihariya)比丘受到同修们的爱戴和恭敬。他写的一些偈子在《长老偈经》(Theragatha)第537至546偈中可以找到。在这些诗偈中,他赞美了独处的宁静。
  另外有一个名叫上座的比丘,他也喜欢独处,并且时常高度赞美孤独的生活。然而这位比丘并未受到同修们乃至佛陀的赞扬。或许他曾经听说修行独处是值得赞扬的,因而他想修行独处。然而他所过的那种孤独的生活,只是一种外表。他的同修们注意到在他修行独处的过程中有某些不和谐的东西。他们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佛陀,于是佛陀让上座比丘来见他。上座比丘来到佛陀跟前,佛陀问:"大家说你喜欢独处,并且赞美独处,是真的吗?"
宽子:  我相信上座比丘听了佛陀的教诲以后,改变了他的独处方式。佛陀讲,安住当下就是独处的方法。如果一个人不能够提起正念,安住当下,那么,即便他(她)独自一人处在森林中,也不算是真正的独处。但是,如果一个人提起了正念,安住当下,不为过去而懊悔,不为未来而担忧,知道如何观察和理解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那么可以说他(她)明白了独处的含义。我相信,上座比丘听了佛陀的教诲之后,一定会学着去做,把它付诸实践的。
宽子:跋地罗帝偈
宽子:大概给大家找找它的来源
宽子: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
宽子:因为我们阿含经每段学两天,所以今天的杂阿含经是和昨天一样,比较简短
宽子:所以我找了一个相似的经文
宽子:《中阿含经》第43卷 根本分别品阿难说经第六
宽子:世尊即复问曰:“阿难,云何比丘念过去耶?”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若有比丘乐过去色,欲、著、住;乐过去觉、想、行、识,欲、著、住,如是比丘念过去也
宽子:对于过去,捉取色境,有欲念,着迷,怀念不忘,沉醉在过去
宽子:觉想都是过去的事情
宽子:翳迦毗诃罗雅比丘喜欢独处
宽子:喜欢自己独自修行
宽子:但是他对修行,被其他同修发现,有问题
宽子:他的同修们注意到在他修行独处的过程中,有某些不和谐的东西。
宽子:比方说,追忆过去,沉醉于过去的好和不好
宽子:念念不忘过去的苦乐
宽子:比方说,我老对你说,我以前太苦了,太难了,我渴望以后证果
宽子:或者老对你说,我害怕过去的日子,我太苦了,别人看不起我
宽子:所以我不喜欢接近人
宽子:这种思惟,对于修行来说,是一种偏歪
宽子:因为我们攀缘捉取了各种约束,捆缚而不能释怀
宽子:为何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宽子:这个我们几乎每次都在说
宽子:因为攀缘捉取,不只是当下
宽子:比方说我们的苦,我现在没事,我不苦,但是我自己独自坐着,居然流泪
宽子:因为我在回忆过去,回忆我的爱人去世
宽子:回忆我们的各种
宽子: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的觉知,我们的禅定,是要能对治我们的受想行识的天马行空
宽子:我睡不着觉,为何呢?
宽子:因为我担心我的癌症,医生说,还有一年的命
宽子:担心着我的未来,我死后家里怎办
宽子:所以我们都在为我们的生老病死操心
宽子:你看我死之前,我给他们留了一亿
宽子:这下放心了吧?
宽子:还是不行,你看孩子太笨,时常被人骗,我担心他的钱被骗走,还游手好闲,怎办呢?
宽子:还是不行,那我找人监督他
宽子:这个人必须正直
宽子:这种人太难找,找谁呢?
宽子:所以我们到死也安心不了
宽子:因为我们看不清轮回的变化,不是我们能计划的
宽子:当我们没有信心,我们就没法相信,前面的路,是你的当下精进所铺设的
宽子:这就是我以前说的,医生找你
宽子:自己做好了,你的一切自然就会好
宽子:不需要计划很远的未来
宽子:因为心态的改变,周围的事物,也会跟着改变
宽子:修行,是少欲知足
宽子:少欲,包括了对过去的欲,未来的欲
宽子:减少捉取烦恼
宽子:世尊即复问曰:“阿难,云何比丘不念过去?”
尊者阿难答曰:“世尊,若比丘不乐过去色,不欲、不著、不住;不乐过去觉、想、行、识,不欲、不著、不住,如是比丘不念过去。”
宽子:我们要觉知,六根所捉取的贪欲
宽子:多看自己的生老病死
宽子:多观察自己的身体衰老变化
宽子:色境的轮回衰败
宽子:这就是无常想
宽子: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宽子:过去的经验,只是让我精进
宽子:现在的精进,就是未来的成果
宽子:所以没什么可住,可攀缘的
宽子:所以翳迦毗诃罗雅比丘虽然喜欢独处
宽子:但是他却没有得到正见,所以修行会偏歪
宽子:佛陀才为他说法,让他能够符合解脱知见
宽子:可见明理,是多么重要
宽子:普门品里面,观世音菩萨,都是为其说法
宽子:说法,才能让我们有所领悟
宽子:就好比我们需要上学,才能踏入社会
宽子:听老师灌输一些正确的观念
宽子:我们不能说,上学没用
宽子:不能说,还不如八岁开始工作好
宽子:因为我们知道,知识的力量是很大的
宽子: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学佛,不能只看一部经文
宽子:就好比我们第一天上学,去到图书馆,随便抽一本书来学
宽子:没头没尾
宽子:很多经文,没有说到四谛,没有说十二因缘
宽子:没有说很多的基础,正见
宽子:所以我们就容易断章取义
宽子:所以我们的学习,是没有按部就班的
宽子:就好像抽签
宽子:没有老师教导,没有从一年级开始上
宽子:看了一本金刚经,说自己觉悟了
宽子:然后说,你看,六祖也是那样
宽子:本来无一物嘛
宽子:这就是抽签式的学习
宽子:看了佛说阿弥陀经,说念佛一心不乱就行,啥也不用学了
宽子:这就是盲目的学佛
宽子:没有任何根基
宽子:因为没有根基,没有明理,你想要看清苦的真谛,那是很难的
宽子:所以当你念佛,你会随妄想而去,生活上,三毒并存,还很骄傲的说,带业往生多好
宽子:力小而不精进,随他而去
宽子:所以念佛而不能符合八正道
宽子:因为你觉得没必要
宽子:太难了
宽子:我还是容易的念佛就好,现在没办法改的,去极乐世界就改了
宽子:是否去极乐世界,就没有贪嗔痴呢?
宽子:是否去极乐世界,就没有贪嗔痴呢?
宽子:“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宽子:在极乐世界,为何还演说五根五力
宽子:信根,念根,精进根,定根,慧根
宽子:难道极乐世界,还需要这些?
宽子:还不能信?
宽子:所以我们自己去深思熟虑
宽子:今天先聊到这
宽子:
宽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于 2021-4-1 18: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杂阿含83经

本帖最后由 诗意 于 2021-4-1 19:04 编辑

宽子: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耶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正观,如实知见?”
比丘白佛:“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惟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多闻圣弟子于色见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宽子:佛告诸比丘:“色为是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又告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于中宁见有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宽子: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是名如实正观。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
佛说此经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今天我们复习一些基础
宽子:我们从五阴,四谛,六入开始复习
宽子:五阴是,色,受,想,行,识
宽子:四谛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宽子:六入是说我们的六个攀缘捉取的入口,也就是我们的感官
宽子:也叫六根
宽子:眼,耳,鼻,舌,身,意
宽子:还有就是十二因缘
宽子:
宽子:这个就是十二因缘
宽子:这个都是我们学习基础,息息相关的认知
宽子:学佛,不是迷信,要能很清楚了解学佛的目的,还有它该有的目标和道路
宽子:佛陀,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是一位王子
宽子:他目睹了生老病死而忧虑不安
宽子:所以他决定出家去寻找答案
宽子:最终他觉悟成就,得到了解脱方法
宽子:才开始教导众生,解脱轮回,不再受生老病死的约束
宽子:这就是我们学佛,必须懂的正见
宽子:为的是解脱
宽子:而不是长命百岁,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宽子:不是为了佛菩萨保佑事事顺利
宽子:我们要从佛陀的目的和思惟出发
宽子:他去出家,为的是解脱生死
宽子:佛陀开始讲法,第一个,就是讲四谛
宽子:因为四谛,是人生,世间的真相,是解脱的真谛
宽子: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四谛之法。云何为四?所谓:初苦谛,义不可尽,义不可穷,说法无尽;第二者、苦集谛,义不可尽,义不可穷,说法无尽;第三者、苦尽谛,义不可尽,义不可穷,说法无尽;第四者、苦出要谛,义不可尽,义不可穷,说法无尽。
“彼云何名为苦谛?所谓苦谛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所欲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名为苦谛。
宽子:因为我们可以从四谛里,了解苦的根源,苦的形成,还有苦的灭去,灭苦的方法
宽子:佛陀去觉悟生老病死的根源,如何形成,以及怎样解脱灭去
宽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宽子:觉悟了,成就了,才来教导我们
宽子:所以佛陀能很清楚的告诉我们
宽子:而不是含糊不清,大大概概
宽子:每个细节,都能说的很通透
宽子:所以我们先说佛陀教导的四谛
宽子:苦谛
宽子:世间有生老病死,各种苦恼,离别,得不到,嫉妒,生气,种种
宽子:所以我们一辈子都在苦恼当中,不论怎样的快乐,背后都有苦在相随
宽子:我现在在休息,旅游,享受一切,但是一会我要吃饭,要洗澡,我担心行旅不安全,我在外面要小心钱包,各种的防范
宽子:为何我们会有各种防范,不安的担忧
宽子:为何会苦恼?
宽子:这就是学佛里面说的,无常
宽子:无有常久,常在,恒常不变
宽子:我们身体在变化,不能长生不老,不病
宽子:心情也在变化,不能常在一种情绪
宽子:外境外在在变化,我的心情也在变化,比方说,昨天看见玫瑰花开了,很高兴,今天再看,被风刮没了,看见心情不高兴了
宽子:所以变易的世间,变化不定
宽子:我们不能把握,稳定,所以会恐惧不安
宽子:计划赶不上变化


宽子:佛告诸比丘:“色为是常、为无常耶?”
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又告比丘:“若无常者,是苦不?”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宽子:色,是色境,外境,各种形象,各种事,物
宽子:所以佛陀问,色是常在不变,还是无有常久,在变化呢?
宽子:弟子回答,那是无常,无有常久,变化不定
宽子:无常是苦的吗?
宽子:弟子又回答,那是苦的
宽子:为何说变化是苦呢?
宽子:因为充满了未知的危机,让各种败坏,毁灭
宽子:我们身体会变化,会生病
宽子:会衰老
宽子:心情会苦恼,会心疼,会伤心难过,会担忧
宽子:会每天有不一样的情绪
宽子:她昨天还说爱我,今天说分手了
宽子:心情大起大落
宽子:所以我们说,诸行无常
宽子:各种行为和思惟行动,都是变化不定
宽子:是生灭法
宽子:是生起灭去的行为举止,法则
宽子:是一种轮回循环
宽子:我们活在世间,世间变化不定,我们也跟随变化不定
宽子:所以我们先了解苦的根本真相
宽子:我们学佛,要知道苦的根源
宽子:应该知道苦的来龙去脉
宽子:那么苦是怎样集起的呢?怎样形成的?
宽子:这就是四谛的第二个
宽子:集谛
宽子:就好比我问,火是怎样产生的
宽子:我们会回答,因为有空气,有可以燃烧的木材,有点火的工具,气候干燥,这些东西的集合,配合,适合火的燃烧
宽子:各种因,缘,的配合
宽子:为何地上有青苔
宽子:因为潮湿,阴霾天气,适合这种细菌
宽子:烈日之下,青苔长不出来
宽子:这就是因缘集合,配合
宽子:苦呢?
宽子:是什么的集合
宽子:为何会产生苦,苦是怎样来的
宽子:虽然说,世间无常变化,但是也要有所集合,才能产生苦
宽子:苦不是自己就有的
宽子:就好像火
宽子:我们不能说,我家客厅,忽然中间有火了
宽子:就在中央,什么都没有,就忽然有火了
宽子:那是不可能的
宽子:苦也一样
宽子:所以佛陀需要又说十二因缘,需要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宽子:需要一步一步的告诉我们
宽子:我们会去把苦集合,把苦抱着,那是因为我们无知,这是最重要的一个
宽子:
宽子:所以我们看十二因缘的第一个,是无明
宽子:无明就是无知的意思
宽子:
宽子:所以我们看十二因缘的第一个,是无明
宽子:无明就是无知的意思
宽子:有人说,无明不是无知吧


宽子: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尔时,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拘絺罗俱在耆阇崛山中。
尊者摩诃拘絺罗晡时从禅觉,诣尊者舍利弗所,共相问讯已,退坐一面,语尊者舍利弗:“欲有所问,宁有闲暇见答已不?”
舍利弗言:“随仁所问,知者当答。”
尊者摩诃拘絺罗问尊者舍利弗言:“谓无明者,云何为无明?”
尊者舍利弗言:“所谓无知,无知者是为无明。云何无知?谓眼无常不如实知,是名无知;眼生灭法不如实知,是名无知;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如是,尊者摩诃拘絺罗,于此六触入处如实不知、不见、不无间等、愚暗、无明、大冥,是名无明。”


宽子:我们出示经文根据,就不需要去争论了
宽子:尊者舍利弗言:“所谓无知,无知者是为无明
宽子:我们先说说无明
宽子:无明就是我们无知,愚痴盲目
宽子:就好像我们看两岁的小孩在地上玩,捉了泥土就往嘴里放,去吃
宽子:为何小孩有这种行为?
宽子:我们会说,因为小孩无知
宽子:飞蛾为何会扑火,自己找死?
宽子:因为它不懂,无知
宽子:我们捉老鼠,放个笼子,里面放吃的
宽子:老鼠看不懂这个是笼子,是陷阱吗?
宽子:为何我们都看懂,老鼠看不懂
宽子:因为老鼠没有人类的智商,不够聪明
宽子:佛陀觉悟后,看众生也一样
宽子:佛陀看见这个轮回是陷阱
宽子:我们看不见
宽子:所以老鼠进笼子吃了,很高兴,很开心
宽子:后面却苦不堪言
宽子:被困着笼子里,等待屠杀
宽子:我们进了轮回也一样
宽子:所以佛陀一步一步教导我们,怎样看清楚这个陷阱
宽子: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先聊到这
宽子:明天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于 2021-4-2 18: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杂阿含80经
宽子: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圣法印及见清净。谛听!善思!

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莫作是说。

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

若有比丘作是说:‘我得空’,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此则善说。

宽子: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

云何为圣弟子及见清净?”

比丘白佛:“佛为法根、法眼、法依,惟愿为说!诸比丘闻说法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

宽子: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无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贪相断,瞋恚、痴相断,是名无所有;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何而生?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

宽子: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识因、缘,为常、为无常?

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

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

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

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如是广说。”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今天经文,和三解脱门的方向一致

宽子:空,无相,无愿

宽子:有人说,阿含经是小乘法

宽子:其实不然

宽子:打好基础正见,都是一样的

宽子: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莫作是说。

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

宽子:我们看看一段大智度论

宽子:诸三昧者,三三昧:空、无作、无相。有人言:“观五阴无我、无我所,是名为空;住是空三昧,不为后世故起三毒,是名无作;缘离十相法:五尘、男、女、生、住、灭故,是名无相。”有人言:“住是三昧中,知一切诸法实相,所谓毕竟空,是名空三昧。”知是空已无作,云何无作?不观诸法若空若不空、若有若无等。如佛说法句中偈:

“见有则恐怖,见无亦恐怖;是故不著有,亦复不著无。”

是名无作三昧。云何无相三昧?一切法无有相,一切法不受不著,是名无相三昧。如偈说:

“言语已息,心行亦灭,不生不灭,如涅槃相。”


宽子:问曰:有种种禅定法,何以故独称此三三昧?

答曰:是三三昧中,思惟近涅槃故,令人心不高不下,平等不动,余处不尔。以是故,独称是三三昧。余定中或爱多,或慢多,或见多;是三三昧中第一实义实利,能得涅槃门。以是故,诸禅定法中,以是三定法为三解脱门。亦名为三三昧,是三三昧实三昧故,余定亦得名定。

宽子:《大智度论》第五卷
释初品中菩萨功德

宽子: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宽子:观五阴无我、无我所,是名为空

宽子:空三昧

宽子:“住是三昧中,知一切诸法实相,所谓毕竟空,是名空三昧。”知是空已无作,云何无作?不观诸法若空若不空、若有若无等

宽子:佛陀说,不能得空三昧,说自己无相,无所有,无有是处

宽子:这个可以说明,我们现在很多偏歪的现象

宽子:很多人说自己开悟,明心见性

宽子:说自己无相,无所有

宽子:若有比丘作是说:‘我于空三昧未有所得’,而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莫作是说。

所以者何?若于空未得者而言我得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无有是处!

宽子:复次,除四根本禅,从未到地乃至有顶地,名为定,亦名三昧,非禅。四禅亦名定,亦名禅,亦名三昧。诸余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如四无量、四辩、六通、八背舍、八胜处、九次第定、十一切处等诸定法。复有人言:“一切三昧法有二十三种。”有言:“六十五种。”有言:“五百种。”摩诃衍最大故,无量三昧,所谓遍法性庄严三昧、能照一切三世法三昧、不分别知观法性底三昧、入无底佛法三昧、如虚空无底无边照三昧、如来力行观三昧、佛无畏庄严力颦呻三昧、法性门旋藏三昧、一切世界无碍疾遍月三昧、遍庄严法云光三昧,菩萨得如是等无量三昧。

宽子:复次,般若波罗蜜摩诃衍义品中,略说则有一百八三昧:初名首楞严三昧,乃至虚空不著不染三昧;广说则无量三昧。以是故,说诸菩萨得诸三昧,行空、无相、无作者。

宽子:问曰:前言菩萨得诸三昧,何以故复言行空、无相、无作?

答曰:前说三昧名,未说相,今欲说相,是故言行空、无作、无相。若有人行空、无相、无作,是名得实相三昧。如偈说:

“若持戒清净,是名实比丘;若有能观空,是名得三昧。

 若有能精进,是名行道人;若有得涅槃,是名为实乐。”

已得等忍者,问曰:云何等?云何忍?

答曰:有二种等:众生等、法等。忍亦二种:众生忍、法忍。

云何众生等?一切众生中,等心、等念、等爱、等利,是名众生等。

宽子:“若持戒清净,是名实比丘;若有能观空,是名得三昧

宽子:所以空三昧,是于定而空

宽子:是三三昧中,思惟近涅槃故,令人心不高不下,平等不动

宽子:余定中或爱多,或慢多,或见多

宽子:所以我们时常说,从基础开始

宽子:因为我们没有基础,三解脱门,就不能达到

宽子:就好比我们去参加比赛

宽子:自己却从来没有学过

宽子:只会献丑

宽子:所以佛陀说,我们没有空三昧,说无相,无所有,那只是自己骗自己

宽子:我们看看经文下面,佛陀说了什么

宽子:比丘白佛:“佛为法根、法眼、法依,惟愿为说!诸比丘闻说法已,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

宽子:比丘们说: 佛陀,你是我的的导师,我们的法眼,法根,法依,请为我们讲解

宽子:佛告比丘:“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

宽子:这段看似简单

宽子:其实需要大量的基础正见

宽子:若比丘于空闲处树下坐

宽子:这是禅定,禅坐

宽子:为何说禅坐呢

宽子:因为需要正思惟,静虑

宽子:正观

宽子:善观色无常、磨灭、离欲之法

宽子:善观色无常

宽子:善观色无常,需要懂十二因缘,懂四谛

宽子:懂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

宽子:整个十二因缘的集谛,缘起缘灭

宽子:磨灭、离欲之法

宽子:如果我们不懂这些,我们不能善观,为何呢?因为没有离欲之法

宽子:不懂离欲之法

宽子:不懂三十七道品

宽子:如是观察受、想、行、识,无常、磨灭、离欲之法。

宽子:所以我们说空,不是盲目无所方向

宽子:这里佛陀有很清楚的指引

宽子:观五阴无我、无我所,是名为空

宽子:大智度论,也有很清晰的讲解

宽子: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为空;如是观者,亦不能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色相断,声、香、味、触、法相断,是名无相;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宽子:观五阴无常

宽子:正思惟六入所攀缘捉取

宽子:如果我们不懂基础,这些我们都无从下手

宽子: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贪相断,瞋恚、痴相断,是名无所有;如是观者,犹未离慢、知见清净。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何而生?

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

宽子:这就是为何八正道的重要

宽子:七觉支的次第

宽子:我们说空,不是把自己放空就是

宽子:所以佛陀说,没有空三昧,无有是处

宽子:这就是心经里面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宽子:佛陀教我们正思惟

宽子:各种色境的无常生灭

宽子: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

宽子:观五阴无我、无我所,是名为空

宽子:观察四谛的三转十二行

宽子:集谛,为何集,如何集,三事如何和合

宽子:十二因缘的起灭

宽子: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识因、缘,为常、为无常?

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

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

宽子:如果因缘和合,是常,还是无常?

宽子:这些都是念念不忘的静虑,思惟

宽子:刚才有师兄说,行住坐卧亦禅

宽子:正是如此念念不忘正思惟

宽子:念念不离八正道

宽子:叫禅

宽子:我做事有禅定

宽子:为何呢,正语,正业,因为有静虑

宽子:不然何处是禅呢?

宽子:无相,无所有,才能于生活上运用产生

宽子:所以你没有这个习惯,你不会产生空三昧

宽子:所以我们说,戒

宽子:八正道是戒

宽子:是定,是智慧

宽子:因为正思惟

宽子:拥有正见而生活

宽子:坐禅,是在静中深入光明的智慧

宽子:这就是止观双修

宽子:在坐禅中,我们容易深入观照

宽子: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宽子:为何我们时常说,晚上休息的时候,反省自己
宽子:为何我们时常说,晚上休息的时候,反省自己

宽子:因为静下来了,没事了,可以冷静思惟

宽子:但我们能跟随佛陀的教诲,去除外在的攀缘,那么我们就能真正进入禅定的喜悦

宽子:所以我们禅定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攀缘的杂念

宽子:这时候,我们就会用上正思惟的正观

宽子:佛陀教导的三十七道品

宽子:这就是道谛

宽子:灭苦之道,我们要懂

宽子:不懂灭苦之道,我们灭不了苦,灭不了妄想烦恼而不能定

宽子:因为我们是愚痴没有方向的

宽子:这就是学佛,念佛,恭敬佛

宽子:因为佛陀才有遍知的智慧带领我们

宽子:所以比丘说,佛是法眼,法根,法依

宽子:佛陀有解脱法的明眼,有解脱法的根源,根据,可以带领,也是我们学解脱法的依据

宽子:这就是为何我们说,要以佛经为准

宽子:别人说阿含经小乘,我就信了,那不是法依

宽子:因为经文里没有这么一说

宽子:今天我们就看见,阿含经里面说了三解脱门,那是大法

宽子:说了空三昧

宽子:我们自己本身,才是高低大小

宽子:而不在于佛经

宽子: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

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

宽子:我们攀缘所得到的是无常变化的

宽子:比方说,我今天很高兴,因为看见好的事物

宽子:这个好的事物,是会变化的,因为随因缘的磨灭

宽子:所以我们的认知,识别,就会跟随不定,变化

宽子:所以我们的识也无常

宽子:是空相,因为没有真实不变

宽子:为何要如此观察?

宽子:因为那样观察,我们才会不去贪取,留恋,不会攀缘而苦

宽子:比方说,我们看见泡沫,我们不会说,要收藏起来,破了会哭

宽子:因为我们知道,那是秒破灭

宽子:我们的人生,世间也一样

宽子:但是要我们看破,非常难

宽子:要走出轮回,非常难

宽子:就好像我们去阻止飞蛾扑火一样难

宽子:你看它去送死,却没法和它说清楚,明白

宽子:所以我们需要坚持和坚定的信根,产生信力

宽子:需要明理,让自己死心塌地的精进

宽子:让自己心服口服,让自己的修行,清清楚楚,通达无碍

宽子:不是空了一辈子,到头来迷茫恐惧不安

宽子:因为你学的空,是无明没有智慧的

宽子:没有基础的

宽子:今天先聊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于 2021-4-2 18: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杂阿含81经
宽子:今天经文比较长

宽子:前面的,我们看看法师的解释就好了

宽子:八十一、富兰那经:
本经叙述佛陀破斥富兰那外道之无因无缘说。

宽子: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昆耶离(昆舍离,中印度)的猕猴池之侧的重阁讲堂。

这时,有离车族(昆舍离国之剎帝利族),名叫摩诃男。他每天都游行,也往诣于佛所。

宽子:有一天,那位离车,曾作此念:「如果我早访世尊所住锡的地方的话,即世尊,以及认识我的比丘们,都在禅思中(不可打扰他们)。我现在应该往诣七庵罗树的阿耆昆外道之处才对。」(课形外道)。因此,他就往诺富兰那迦叶的住处(六师外道之一)。

宽子:这时富兰那迦叶外道之众之主,乃被五百位外道围遶,都高声嚷嚷而在嬉戏,都在论说俗事。富兰那迦叶于此时,遥见离车的摩诃男,向其所住的地方来。

他就叫诸眷属,叫他们要安静下来。他说:「你们要肃静,不可作声!来的人就是离车王族的摩诃男,是一位沙门瞿昙的弟子。是沙门瞿昙的白衣的弟子(在家信徒)。

在昆耶离国中,乃最为上首的人物。常乐于静寂,赞叹寂静,其所参诣的地方,就是寂静之众。因此之故,你们应该要肃静!」说后之时,摩诃男已到达那些外道的群众,和富兰那的住处。

宽子:于是,就和富兰那相互合掌问讯,互相慰劳(讲客套话)问安后,就退坐在一边。

这时,摩诃男向富兰那发问说:「我曾听说:富兰那!你为你的诸弟子们说法时,都说:『众生乃没有甚么因,没有甚么缘,而自会有垢秽。众生并没有因,没有缘,自会为清净。』

宽子:我们前面根据法师的翻译 大概可以了解,摩诃男去到富兰那那里的因缘

宽子:现在世间上,有这一种论。你想想看,这些话,到底是外教的人相毁谤之言呢?而世人所撰的这些语,到底是正确之法呢?或者为非法呢?颇有世人(是否有人)共论而难问,而嫌责你的吗?」

宽子:世有此论,汝为审有此,为是外人相毁之言?世人所撰,为是法、为非法,颇有世人共论、难问、嫌责以不?”

富兰那迦葉言:“实有此论,非世妄传。我立此论,是如法论;我说此法,皆是顺法,无有世人来共难问而呵责者。

宽子:外道富兰那说,任何的事物都无因,无缘,自然产生

宽子:时,摩诃男语富兰那言:“我闻富兰那为诸弟子说法:‘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

宽子:任何的烦恼,都是无因无缘,自然有的,任何清净,都是自然有的

宽子:这是富兰那外道,为弟子说的法

宽子:所以者何?摩诃男,我如是见、如是说:‘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

宽子:富兰那告诉摩诃男说,我如是知见,所以我如是说,也就是说,这是外道富兰那的认知,他认为对的方向

宽子:时,摩诃男闻富兰那所说,心不喜乐,呵骂已,从座起去,向世尊所,头面礼足,却坐一面,以向与富兰那所论事,向佛广说。

宽子:摩诃男听他那样说,知道他说的不对,心里不欢喜他那样说,说他胡说八道,然后就走了

宽子:摩诃男心里觉得不对,就去佛陀的住处,请教佛陀,到了佛陀处,顶礼佛陀后,就告诉佛陀富兰那的理论,告诉他富兰那说无因无缘的事

宽子:佛告离车摩诃男:“彼富兰那为出意语,不足记也。如是,富兰那愚痴,不辨、不善、非因而作是说:‘无因、无缘众生有垢,无因、无缘众生清净。’

宽子:佛陀告诉摩诃男,富兰那的言语是没有根据,不用记得他说的话

宽子:富兰那愚痴,不辨、不善、非因而作是说

宽子:非因而作是说

宽子:没有根据而作那样的胡说

宽子:所以者何?有因、有缘众生有垢,有因、有缘众生清净。

“摩诃男,何因、何缘众生有垢?何因、何缘众生清净?

宽子:佛陀告诉摩诃男,为何说他胡说八道呢? 因为有因有缘,众生才会烦恼,有因有缘,众生才会清净

宽子:为何那样说呢?

宽子:摩诃男,若色一向是苦、非乐、非随乐、非乐长养、离乐者,众生不应因此而生乐著。

宽子:如果没有因缘,色境生下来就是苦,因为没有因缘就不会变化,本来如此

宽子:所以众生不应该会产生快乐

宽子:因为这个色境,如果是苦的诞生,它不是快乐的,也不会随乐而变化

宽子:比方说,苹果生下来就是苹果,它不会变成葡萄

宽子:如果说没有因缘本有,那么众生就只有苦,不会产生乐

宽子:因为无因无缘,不产生变化一说

宽子:摩诃男,以色非一向是苦、非乐,随乐、乐所长养、不离乐,是故众生于色染著;染著故系,系故有恼。

宽子:但是事实是,色受不一直都是苦,没有乐,它会跟随快乐,苦乐相伴,所以众生攀缘染色,会有苦,有乐的各种因缘变化

宽子:摩诃男,若受、想、行、识,一向是苦、非乐、非随乐、非乐长养、离乐者,众生不应因此而生乐著。

宽子:受,想,行,识也一样

宽子:如果无因无缘,我们的受只会产生苦,而不是苦乐互相交替更换,众生也不应该会有各种感觉

宽子:摩诃男,以识非一向是苦、非乐,随乐、乐所长养、不离乐,是故众生于识染著;染著故系,系故生恼。摩诃男,是名有因、有缘众生有垢。

宽子:这个是佛陀破解外道学说,无因无缘,而生烦恼

宽子:如果无因无缘就有烦恼,不应该有快乐的存在

宽子:因为这个烦恼,是固定的,因为无因无缘,不该有变化

宽子:但是事实不是那样,众生有苦有乐

宽子:是故众生于识染著;染著故系,系故生恼。摩诃男,是名有因、有缘众生有垢。

宽子:众生的识去染着变化,所以有各种不同的因缘变化

宽子:所以这是有因有缘,才有烦恼

宽子:摩诃男,若色一向是乐、非苦、非随苦、非忧苦长养、离苦者,众生不应因色而生厌离。

宽子:反过来说,无因无缘,就会快乐清净也一样

宽子:如果色无因无缘,一直是乐,也不该产生苦,那么众生也不该产生苦而生厌离,讨厌苦恼

宽子:摩诃男,若受、想、行、识,一向是乐、非苦、非随苦、非忧苦长养、离苦者,众生不应因识而生厌离。

摩诃男,以受、想、行、识,非一向乐、是苦、随苦、忧苦长养、不离苦,是故众生厌离于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摩诃男,是名有因、有缘众生清净。”

宽子:所以我们是受,想,行,识,面对的,应该就只是快乐,没有因缘变化

宽子:所以我们的受,想,行,识,不是只是拥有向着快乐

宽子:是苦乐的变化无常,所以是有因有缘,众生才会有苦有乐的对比

宽子:所以众生才会想离苦得乐,懂得变化无常而修行解脱

宽子:时,摩诃男闻佛所说,欢喜随喜,礼佛而退。

宽子:我们看经文,我们知道,摩诃男知道外道说的不对

宽子:但是又说不出哪不对

宽子:所以去请教佛陀

宽子:这就是知见和智慧的差异

宽子:如果我们不去广学多闻,我们老是觉得自己行了,懂了

宽子:别人一问为何,自己说不上来,反正就是觉得不对

宽子:那是为何呢?

宽子:因为那不是你的东西,不是你的经验,不是你的力量

宽子:不修行,所知只是捕风捉影

宽子:所以自己不能通透

宽子:一个师傅,做过一万个蛋糕

宽子:你也做蛋糕,出了问题,你不知道毛病,为何做不成

宽子:但是这个师傅就能很清楚的知道你做的蛋糕,那里出了毛病

宽子:一样的材料,不一样的经验

宽子:这就是为何说,佛陀是法眼,法根,法依

宽子:我们的各种烦恼,是出自于生活

宽子:出自于在世间轮回时候的身体六根攀缘

宽子:所以我们修行,也在于生活的六根运用

宽子:在生活里,六根攀缘中,才能觉醒

宽子:这就是佛法不离世间觉

宽子:佛法,觉法

宽子:没有迷,就不需要觉

宽子:没有生活苦恼,就不会产生清净

宽子:所以苦是觉醒的良药

宽子:我们的聊天群叫佛法普照生活

宽子:生活中,我们依靠佛法来照亮前行

宽子:因为我们学佛了,目的不一样

宽子:我们不只是让生活充满快乐和希望

宽子:每个人都想自己一堆福报,富贵荣华

宽子:但是我们修行学佛,第一句话就是生老病死

宽子:从生老病死这几个字当中,我们有没有看见世间的快乐呢?

宽子:不是说世间,没有了快乐

宽子:只是我们要醒觉,要在生活上体会,攀缘所带来的苦恼约束,那怕是短暂的快乐,最终的后患

宽子:比方说,我很爱老公孩子,我们很幸福

宽子:因为爱,我怕失去,我产生恐惧,苦恼

宽子:出门叫老公小心,注意健康,孩子要叮嘱,各种坏的不要靠近,生怕伤害

宽子:所以我们在颠倒当中前进

宽子:我们害怕,彷徨,但是我们又必须那样前进

宽子:我们懂生老病死的苦,但是我们又无可奈何的活着

宽子:所以为何说,佛法普照生活

宽子:在生活中,觉知体会,思惟觉察佛法的教诲

宽子:佛陀说,四念处

宽子:观受是苦

宽子:佛陀说,色患,色集
宽子:色患是什么意思?

宽子:色患是因为我们攀缘捉取色境,所受,所想,所行,所识的后患

宽子:无明无知,攀缘捉取色境,带来苦恼的后患

宽子:为何生活当中不计较,少欲知足呢

宽子:因为少了攀取

宽子:为何会少了攀取,因为懂无常变化,有我皆苦

宽子:生活中体现了自己的修行

宽子:对邻居会微笑了

宽子:为何呢?从容不迫了,少欲知足,自在喜悦了

宽子:善于行善并希望内心安详的人应当培养这些特质:

他必须有能力、正直,而且是完全地正直,善顺、温和,以及谦虚。

能够知足并且容易被护持,生活少务、简单。善护诸根,谨慎、不轻率,亦不贪恋眷属

宽子:这些都在生活中,展现出来了

宽子:正直,善顺、温和,以及谦虚。

宽子:能够知足并且容易被护持,生活少务、简单。善护诸根,谨慎、不轻率,亦不贪恋眷属

宽子:生活少务、简单

宽子:因为佛法普照了自己的生活,融入了,体会了佛法的道路

宽子:不要把佛法和生活分开,才是佛弟子

宽子:才是真正领悟佛法带来的得益

宽子:今天先聊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于 2021-4-2 18: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杂阿含82经
宽子: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支提竹园精舍。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而见无常、苦?”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惟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如说奉行。”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多闻圣弟子于色见无常、苦;于受、想、行、识见无常、苦。比丘,色为是常、无常耶?”

宽子: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宽子: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而见无常、苦?”

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惟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如说奉行。”

宽子:多闻圣弟子于何所而见无常、苦?

宽子:佛陀问弟子,于什么才能见无常,见苦

宽子:就好像我们对于生活的一切体会一样

宽子:我们会不会对我们的苦恼,有所认识

宽子:会不会对生活和人生,整个轮回有所认识

宽子:有没有从我们的学习基础当中,重新觉知自己的生活各种

宽子:从经文中,有所体会而改变

宽子:这就是我们需要每天学习,每天思惟,每天于生活中,修行而进步

宽子:这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事业

宽子: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惟愿为说!诸比丘闻已,当如说奉行。”

宽子:这段,说明了弟子对佛陀的信任,尊敬,死心塌地的跟随佛陀的带领

宽子:世尊为法根、法眼、法依

宽子:我们也一样

宽子:我们现在没有佛陀,佛经为佛陀

宽子:佛经在,佛就在

宽子:很多人夸夸其谈说,那是执着文字相

宽子:不能执着于法

宽子:不能执着于文字

宽子:这就好比自己的孩子刚上小学,你告诉他说,不要执着看书,学是为了体会人生,用于人生,别做功课别看书了

宽子:我们进图书馆,全是知识

宽子:没有知识,我们没有引导

宽子:我们奋斗了好多年,上学学习,各种,才能看懂现在的佛经文言文

宽子:所以没有成就之前,别过桥抽板

宽子:那样只会淹死自己

宽子:任何人学习,都要从小上小学开始

宽子:我们学佛也一样

宽子:任何人都要学基础,了解基础

宽子:了解轮回,生活的来龙去脉

宽子:苦恼的源头和过程

宽子:所以我们看短短的经文,看似简单

宽子:没有基础,我们看不懂

宽子:多闻圣弟子于色见无常、苦;于受、想、行、识见无常、苦。比丘,色为是常、无常耶?”

宽子:五阴,色,受,想,行,识

宽子:时常都提到

宽子:佛陀每次都会问

宽子:色境是常,是无常?

宽子:色境是无常

宽子:比丘白佛:“无常,世尊。”

“比丘,无常者是苦耶?”

比丘白佛:“是苦,世尊。”

“比丘,若无常、苦,是变易法,多闻圣弟子宁于中见我、异我、相在不?”


宽子:无常是不是苦?

宽子:是苦

宽子:所以色境是无常,是苦,为何呢?

宽子:因为无常变化,没有可固定不变的

宽子:既然说变化不定,没有长久,那么有没有固定不变的样子,不变的形象?

宽子:比方说,我们弄个大佛像在山上

宽子:我们能不能说,几十年,一百年也不用维修,它也不会坏呢

宽子:见我、异我、相在不?”

宽子:我,无我,佛经时常都看到

宽子:这里的我,不是说我自己

宽子:这个我,是说固定不变,固我

宽子:相,是固定不变的形象

宽子:所以佛陀问,有没有恒常不变的我,固定不变的形象呢?

宽子:异我,他处不变

宽子:所以有没有固定不变的我,有没有固定不变的他处,有没有固定不变的形象

宽子:这是我们的正知正见

宽子:佛陀问,我们要思惟

宽子:比丘白佛:“不也,世尊。”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宽子:比丘们回答,没有不变的

宽子:不也,世尊

宽子:受,想,行,识,也是一样,亦复如是

宽子:为何呢?

宽子:色境变了,我们六根捉取的形象也不一样

宽子:我昨天看还好好的,今天就坏了

宽子:所以我们的感受,心情也不一样,对这个东西的处理,行动也不一样

宽子:昨天没坏,我心情感受是欣赏,愉快,看到漂亮

宽子:今天坏了,我的心情感受是苦恼,懊恼,需要想办法维修,需要找人

宽子:所以说没有固定不变的色境,也没有固定不变的心情

宽子:没有固定不变的感受

宽子:那是无我的

宽子:没有固我不变的,也没有固定不变的相

宽子:因为变化不定,我们捉取的,都不能固定实在

宽子:捉什么,什么都在变,因为本质是从空中变化

宽子:就好像火

宽子:点火了,才会有,柴烧完了,那就没了

宽子:有没有固定不灭的火呢?

宽子:没有,不可能存在

宽子:因为那是变化所集

宽子:这就是五阴的本质

宽子:色,受,想,行,识,都是变化不定的

宽子:是故,比丘,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宽子:不管是过去,现在,未来,在远方,在这里,在四面八方,上下左右,各种各样,都是在变化不定,不能永恒存在的

宽子: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

宽子:一切都是没有固我永恒不变,没有他处固我不变,没有固定不变的形象存在

宽子:我们如此的看待,思惟,那叫照见五蕴皆空

宽子:为何说空?

宽子:因为转化不定而没有实在

宽子:本质如火一样,从空处变化产生

宽子:诸三昧者,三三昧:空、无作、无相。有人言:“观五阴无我、无我所,是名为空;住是空三昧,不为后世故起三毒,是名无作;缘离十相法:五尘、男、女、生、住、灭故,是名无相。”有人言:“住是三昧中,知一切诸法实相,所谓毕竟空,是名空三昧。”知是空已无作,云何无作?不观诸法若空若不空、若有若无等。如佛说法句中偈:

“见有则恐怖,见无亦恐怖;是故不著有,亦复不著无。”

宽子:观五阴无我、无我所,是名为空

宽子:所以没有佛经,没有佛陀精细的讲解,我们没法思惟,懂这些解脱知见

宽子:经过那么一讲,我们轻易就了解什么是空,什么是五蕴皆空

宽子:为何我们要懂,要如此思惟,如此的明白看透真相?

宽子: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

宽子:看透了我们才懂我们为何会苦,为何会轮回,为何生老病死

宽子:我们不再贪,嗔,痴

宽子:我们就好比飞蛾扑火
宽子:因为看不透人生

宽子:我们看狮子,每天去捉猎物,被牛撞得遍体鳞伤

宽子:它也苦不堪言

宽子:但是它没办法

宽子:为何呢?肚子饿呀,不吃会死

宽子:既然轮回了,成为狮子了,就由不得你

宽子:为何成为狮子呢?

宽子:无明无知

宽子:我们说人类聪明

宽子:那么为何沉迷赌博,到处借钱,被追债,还要去赌呢?

宽子:喜欢被追债吗?不喜欢,那么为何还要赌?

宽子:我也不知道,控制不住

宽子:这个痴,无明,不容易觉醒

宽子: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宽子:所以我们说自己明心见性,说自己各种了不起,都要对自己能不能克己负责

宽子:对自己能不能断身见,断三毒负责

宽子:不能,我们就要谦虚的闻,思,修

宽子:从基础上踏实的一步一步改变

宽子:  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宽子:与色会

宽子:与色境相会

宽子:攀缘捉取色境

宽子:所以汝意不可信

宽子:成就阿罗汉不受后有,才能真实成就

宽子: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宽子:解脱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宽子:今天就先聊到这

宽子:

宽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禅净中心  

GMT+8, 2023-6-5 15:30 , Processed in 0.12388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