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五经大藏经学习群724686358 共修资料文档记录
本群始建于2018.02.27日,次日2018.02.28日开始群共修,随喜香严师兄之缘起初衷:想有个机缘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净土五经:
《佛说阿弥陀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说无量寿经》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群规如下:本群创建于2018/2/27: 以学习净土五经为主。兼涉大藏著经(不学习藏传)。欢迎大德同修莅临。 不交流佛教以外其他各宗教,不讨论一贯道.善人道,不交流世间学问著述。群中禁止戏论、恶口、募捐、广告、链接,俗图,红包,不转发各种歌乐。群中不谈政治,以文字交流为主。转帖限乾隆藏或大正藏,需分小段。
注:以下分段规则仅仅为QQ群内方便阅读需要,非原文分段。如有错漏,恭请指正;注:凡共修复习回顾部分由香严师兄编辑整理祖师大德论述。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教起所因: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以下简称疏钞)云:
谓如来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则一代时教。总其大意。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此经者。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故。
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久经多劫。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
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出胜方便故。三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故。四化导二乘执空不修净土故。五勉进初心菩萨亲近如来故。
六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故。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故。八的指即有念心得入无念故。九巧示因于往生实悟无生故。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故。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以下简称要解)云: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2-28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总释经文:要解之五重玄义:第二辨体。大乘经皆以实相为正体。
吾人现前一念心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青黄赤白,长短方圆。非香,非味,非触,非法。
觅之了不可得,而不可言其无。具造百界千如,而不可言其有。离故无相,即故无不相,不得已强名实相。
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应不二,无非实相。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是故举体作依作正,作法作报,作自作他。乃至能说所说,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赞所赞,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疏钞:称理。则自性觉。是佛义。自性觉无量。是阿弥陀义。自性本始二觉。是两土果人义。自性觉体遍照。是说经义。称理者。以即事即理。所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则依报正报。何非自性。又即理者。事依理成。如净名云。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今经言一心不乱。即自性弥陀。惟心净土。为一经大旨也。觉体之中。广大悉备。无穷无尽。是为别义。本始有二。约先后。则弥陀古佛。此佛新成。是彼本此始。即自性本来是佛为本。无明所覆。今方破惑证智为始也。约因果。则此佛教令往生。乃得见阿弥陀佛。是此本彼始。
即自性本有成佛之智为本。依本智而求佛智。乃得成佛为始也。本始互融。常觉不昧。辉天鉴地。耀古腾今。常说如是经。百千万亿座。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01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要解:
第三明宗。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
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
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
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宗》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
既废于事,理亦不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故次信而明愿也。
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者,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议,故名号亦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故使散称为佛种,执持登不退也。
然诸经示净土行,万别千差。如观像、观想、礼拜供养、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净土。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
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举因则果必随之,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02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要解:
第四明力用。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
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
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
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
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
不退有四义:一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
二行不退。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趋极果。
三位不退。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华托质,永离退缘。
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
复次只带业生同居净证位不退者,皆与补处俱,亦皆一生必补佛位。夫上善一处,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
如斯力用,乃千经万论所未曾有。较彼顿悟正因,仅为出尘阶渐,生生不退,始可期于佛阶者,不可同日语矣。宗教之士,如何勿思。
第五教相。此大乘菩萨藏摄。又是无问自说,彻底大慈之所加持,能令末法多障有情,依斯径登不退。
故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住世百年,广度含识。
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03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要解之五重玄义之第一释名:
此经以能说所说人为名。佛者,此土能说之教主,即释迦牟尼。乘大悲愿力,生五浊恶世。以先觉觉后觉,无法不知,无法不见者也。
说者,悦所怀也。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成佛机熟,为说难信法,令究竟脱,故悦也。
阿弥陀,所说彼土之导师,以四十八愿,接信愿念佛众生生极乐世界,永阶不退者也。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要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也。
疏钞:
佛说是教。执持名号是行。阿弥陀是理。
配三德者。理即法身。教即般若。行即解脱。又理通行教。法身即般若解脱。
体相用者。体者。总体。言佛便周。故佛为体。相者。体中所具之相。体无尽。相亦无尽。故无量寿为相。用者。体中所发之用。体无不照。用亦无不照。故无量光为用。
言佛便周。则一切功德皆从佛出。佛即不思议故。又弥陀万德洪名。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之所喜乐。上至诸佛赞叹。下至鬼畜归依。正谓不思议功德故。
要解:
一切金口,通名为经。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04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要解:如是,标信顺。我闻,标师承。一时,标机感。佛,标教主。舍卫等,标说经处也。
实相妙理,古今不变名如。依实相理,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无非曰是。实相非我非无我,阿难不坏假名,故仍称我。耳根发耳识,亲聆圆音,如空印空名闻。
时无实法,以师资道合,说听周足名一时。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人天大师名佛。舍卫,此云闻物,中印度大国之名,波斯匿王所都也。匿王太子名祇陀,此云战胜。匿王大臣名须达多,此云给孤独。给孤长者布金买太子园,供佛及僧。祇陀感叹,施余未布少地。故并名祇树给孤独园也。疏钞:曰我闻。则非臆见自作故。曰如是。则异外道阿忧故。如佛地论云。如是之法。我昔曾闻。意避增减异分过失。亦息诤义也。如是二义。随宗以定。今此经宗乎一心。良繇执持名号。一心不乱。一心。则非生非灭。无去无来。湛然常住。故名曰如。又此一心。四过离。百非绝。故名曰是。异此所明。不得称是。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05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要解:
声闻居首者,出世相故,常随从故,佛法赖僧传故。
大比丘,受具足戒出家人也。
疏钞:大者拣小。具有三义。谓大多胜。大多胜者。天王大人。所共敬仰。非小德也。名大。
内典外籍。无不博通。非寡解也。名多。
超出九十六种之上。非劣器也。名胜。
比丘三者。一乞土。谓乞食乞法。乞食。则离四邪命。合四正命。无事经营。不勤畜积。万缘顿息。一志清修。僧宜以此活命。故曰乞食资身也。
乞法。则参师访友。恳苦翘诚。询求妙法。期成圣果。故曰乞法资心也。
二怖魔者。若人发心出家。魔王闻之。生大怖畏。以魔乐生死。出家离欲。趋向无生。魔失党与。生怖畏故。
三破恶者。能破烦恼九十八使。悉皆断绝故。
要解:
僧者,具云僧伽,此翻和合众。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见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
千二百五十人者,三迦叶师资共千人,身子、目连师资二百人,耶舍子等五十人。皆佛成道,先得度脱,感佛深恩,常随从也。
经文: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疏钞:上句表位。下句表德。
大者。拣余小声闻故。今曰大阿罗汉者。表是四果声闻也。
应供者。凡夫无德。前三果有德而未大。未名应供。今梵行已立。超出三界。应受人天供养故。俱舍云。供养阿罗汉。得现在福报。是人天植福之良田。受施无惭。故曰应供。
杀贼者。烦恼劫功德财。伤智慧命。前三果见惑虽断。思惑尚存。今断思惑七十二品俱尽。故曰杀贼。
无生者。凡夫生死无量。今生缘已尽。不受后有。故曰无生。
要解:
又本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证此净土不思议法,故名大也。从佛转轮,广利人天,故为众所知识。
疏钞:
则自性无漏。是罗汉义。自性无迷。是知识义。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06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㝹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疏钞:
首举舍利弗。以此经惟智所解故。
经中谓佛为众生说此难信之法。难信。则惟智慧深远者。始信不疑。是以首举。
此大弟子。即前大比丘大阿罗汉。以一大字摄前二也。学在师后者。先觉后觉。解从师生者。启发育养。而成法器。所谓从佛口生。当绍佛种。如父母生子故。
要解:
德腊俱尊,故名长老。
身子(舍利弗)尊者声闻众中,智慧第一。
目连尊者神通第一。
饮光(摩诃迦叶)尊者身有金光,传佛心印为初祖,头陀行第一。
文饰(摩诃迦旃延)尊者婆罗门种,论议第一。
大膝(摩诃拘絺罗)尊者答问第一。
星宿(离婆多)尊者无倒乱第一。
继道(周利槃陀伽)尊者因根钝仅持一偈,辩才无尽,义持第一。
喜(难陀)尊者佛之亲弟,仪容第一。
庆喜(阿难)尊者佛之堂弟,复为侍者,多闻第一。
覆障(罗睺罗)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
牛司(憍梵波提)尊者宿世恶口,感此余报,受天供养第一。
不动(宾头卢颇罗堕)尊者久住世间,应末世供,福田第一。
黑光(迦留陀夷)尊者为佛使者,教化第一。
房宿(摩诃劫宾那)尊者知星宿第一。
善容(薄拘罗)尊者寿命第一。
无贫(阿㝹楼驮)尊者亦佛堂弟,天眼第一。
此等常随众,本法身大士,示作声闻,为影响众。今闻净土摄受功德,得第一义悉檀之益,增道损生,自净佛土,复名当机众矣。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07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并诸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萨、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与如是等诸大菩萨。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要解:
菩萨摩诃萨,此云大道心成就有情。乃悲智双运,自他兼利之称。
疏钞:
真不变而随缘。是之谓觉有情。妄成事而体空。是之谓有情觉。真妄不立。唯是一心。成此大道心。号曰摩诃萨。
要解:
佛为法王,文殊绍佛家业,名法王子,菩萨众中,智慧第一。非勇猛实智,不能证解净土法门,故居初。
弥勒当来成佛,现居等觉,以究竟严净佛国为要务,故次列。
不休息者,旷劫修行不暂停故。
常精进者,自利利他无疲倦故。
疏钞:
一是自利。未生善增长。已生善保持。未生恶预防。已生恶速灭。名四正勤。
常精进者二义。一者天台云。见法性常住。行无作正勤故。二者宝积经云。此菩萨为一众生经无量劫。随逐不舍。犹不受化。曾无一念弃舍之心。乃精进之至极也。
要解:
此等深位菩萨,必皆求生净土,以不离见佛,不离闻法,不离亲近供养众僧,乃能速疾圆满菩提故。
释提桓因,此云能为主,即忉利天王。
等者,下等四王,上等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色、无色无量诸天也。
大众俱,谓十方天人八部修罗人非人等无不与会,无非净土法门所摄之机也。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08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疏钞:
尔时者。当彼六种成就时也。佛告者。经无发起。佛自说故。良繇此经。救世最急。不俟请故。
无缘而照。弗虑而知。妙性天然。不从他得。是故犍椎未动。启请无人。炽然说。无间歇。
要解:
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故特告大智慧者,非第一智慧,不能直下无疑也。
疏钞:
华严二十二。经云。一切诸佛庄严清净。莫不皆以一切智故。则知阿弥陀佛。亦以此智成就净土功德。而诸众生修净土者。以智生信。则为正信。以智发愿。则为弘愿。以智起行。则为妙行。乃至成佛。恒必繇之。盖通因彻果。成始成终之要道也。岂独为信解之门而已哉。
十方世界皆有净土。何为独示西方。教生彼国。良繇道以多歧亡羊。射以专注中鹄。心无二用。功戒杂施。上都仪云。归命三宝。要指方立相。住心取境。以凡夫系心。尚乃不得。况离相耶。
要解:
西方者,横亘直西,标示现处也。
十万亿者,千万曰亿,今积亿至十万也。
疏钞:
则所谓十万亿者。对凡夫生死心量言耳。净业若成。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也。又谓分明在目前是也。亦何尝远。
要解:
佛土者,三千大千世界,通为一佛所化。
且以此土言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山所绕,名一四天下。千四天下名小千世界,千小千名中千世界,千中千名大千世界。
过如此佛土十万亿之西,是极乐世界也。
问:何故极乐在西方?答:此非善问。假使极乐在东,汝又问何故在东,岂非戏论。况自十一万亿佛土视之,又在东矣,何足致疑。
有世界名曰极乐,序依报国土之名也。
竖约三际以辨时劫,横约十方以定疆隅,故称世界。极乐者,梵语须摩提,亦云安养、安乐、清泰等,乃永离众苦第一安隐之谓,如下广释。
然佛土有四,各分净秽。
凡圣同居土,五浊重者秽,五浊轻者净。
方便有余土,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
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
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
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
有佛号阿弥陀,序正报教主之名也,翻译如下广释。
佛有三身,各论单复。法身单,指所证理性。报身单,指能证功德智慧。化身单,指所现相好色像。
法身复者,自性清净法身,离垢妙极法身。报身复者,自受用报身,他受用报身。化身复者,示生化身,应现化身。又佛界化身,随类化身。
虽辨单复三身,实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不纵横,不并别,离过绝非,不可思议。
今云阿弥陀佛,正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仍复即报即法也。
复次世界及佛皆言有者,具四义:的标实境,令欣求故;诚语指示,令专一故;简非干城阳焰,非权现曲示,非缘影虚妄,非保真偏但,破魔邪权小故;圆彰性具,令深证故。
疏钞:
称理。则自性体自灵知。是其土有佛义。自性即今显现。是见在说法义。
要解:
今现在说法者,简上依正二有,非过去已灭,未来未成,正应发愿往生,亲觐听法,速成正觉也。
复次二有现在,劝信序也;世界名极乐,劝愿序也;佛号阿弥陀,劝持名妙行序也。
复次阿弥序佛,说法序法,现在海会序僧。佛法僧同一实相,序体;从此起信愿行,序宗;信愿行成,必得往生见佛闻法,序用;唯一佛界为所缘境,不杂余事,序教相也
疏钞:
终朝侍佛侧。不见金容。竟日坐法筵。罔闻妙道。遂使魔王混于佛殿。邪法乱乎真宗。但能返照心源。佛法一时双足。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09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要解:
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如目足并运也。
众生是能受用人,等觉以还皆可名。今且约人民言,以下下例上上也。
疏钞:
苦者。逼恼之义。为四谛首。众苦者。诸经论开有三苦。八苦。十苦。百一十苦。又约二种生死。则变易亦苦。况其余者。以苦事非一。故曰众苦也。
今谓亦以迷倒妄见五浊。名住娑婆。悟五浊空。本来清净。即名极乐。
要解:
娑婆苦乐杂。其实苦是苦苦,逼身心故。乐是坏苦,不久住故。非苦非乐是行苦,性迁流故。
彼土永离三苦,不同此土对苦之乐,乃名极乐。
同居五浊轻,无分段八苦,但受不病不老,自在游行,天食天衣,诸善聚会等乐。
方便体观巧,无沈空滞寂之苦,但受游戏神通等乐。
实报心观圆,无隔别不融之苦,但受无碍不思议乐。
寂光究竟等,无法身渗漏,真常流注之苦,但受称性圆满究竟乐。
然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
复次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良以上之,则十方同居,逊其殊特,下又可与此土较量。所以凡夫优入而从容,横超而度越。佛说苦乐,意在于此。
疏钞:
称理。则自性无染。是无有众苦义。自性常净。是但受诸乐义。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10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要解:
七重,表七科道品。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周匝围绕者,佛菩萨等无量住处也。皆四宝则自功德深,周匝绕则他贤圣遍,此极乐真因缘也。
此等庄严,同居净土是增上善业所感,亦圆五品观所感,以缘生胜妙五尘为体;
方便净土是即空观智所感,亦相似三观所感,以妙真谛无漏五尘为体;
实报净土是妙假观智所感,亦分证三观所感,以妙俗谛无尽五尘为体;
常寂光土是即中观智所感,亦究竟三观所感,以妙中谛称性五尘为体。
问:寂光惟理性,何得有此庄严?答: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一一理性具足庄严,方是诸佛究竟依果。若寂光不具胜妙五尘,何异偏真法性。
疏钞:
称理。则自性万德纵横。是栏楯义。自性包罗法界。是宝网义。自性长养众善。是行树义。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11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池中莲华,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洁。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要解:
上(上文)明住处,今明生处。
宝池金银等所成,不同此方土石也。
八功德者:一、澄清,异此方浑浊;二、清冷,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缩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也。
充满其中,异枯竭泛滥。
底纯金沙,异污泥。
阶道四宝,异砖石。陛级名阶,坦途名道
重屋名楼,岑楼名阁。七宝楼阁,异此方土木丹青也。楼阁是住处,及法会处。但得宝池莲胞开敷,便可登四岸,入法会,见佛闻法也。
华轮者,轮王金轮大四十里,且举最小者言。若据《观经》及《无量寿会》,大小实不可量,由同居净土身相不等故也。
青色名优钵罗,黄色名拘勿头,赤色名钵头摩,白色名芬陀利。
由生身有光,故莲胞亦有光。然极乐莲华,光色无量,此亦略言耳。
微妙香洁,略叹莲华四德。质而非形曰微。无碍曰妙。非形则非尘,故洁也。莲胞如此,生身可知。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故能遍严四种净土,普摄十方三世一切凡圣令往生也。
复次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令信愿持名者,念念成就如是功德,而皆是已成,非今非当。
此则以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疏钞:
今经不言佛池。总摄池中故。水亦宝者。观经云。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十四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又云。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今止言宝池。不言水亦宝成。及流注上下。总摄水中故。
此则澄净色入。甘美味入。至云长养诸根。则耳鼻身意。皆摄之矣。
凡水悉皆清冷。悉皆润泽。何彼水以二独称功德。答。此水虽亦清冷。逢日则炎。遇火则沸。彼纵劫火临之。清冷自如。终不炎沸故。此水虽亦润泽。日晒则干。火逼则涸。彼纵劫火临之。润泽自如。终不干涸故。
又大本叙宝池水毕。复开三种殊胜妙用。一水能随意。二水能说法。三浴毕进业。
称理。则自性汪洋冲融。是宝池义。自性悉备一切功德。是德水义。
则自性平直。是阶道义。自性高邃。是楼阁义。自性具足功德法财。是七宝义。
(莲花)大如车轮。且喻形体。以轮喻德。亦有多义。
形体者。轮体围圆。有莲象也。多义者。又轮有转义。此莲华者。托孕众生。易凡成圣。即转义故。又轮有辗义。此莲华者。不染污浊。破除烦恼。即辗义故。又轮有飞行义。圣王金轮。一日之中。绕四天下。此莲华者。遍至十方。接彼念佛众生。归于极乐。即飞行义故。
青黄赤白。言其色也。不唯举色。而言光者。此土莲华。有色无光故。但举四色者。省文也。
其实莲华具无量色。具无量光也。又不言说法者。亦文省故。
又莲华者。往生彼国托质之所。念佛之人。特宜知此。
托质者。未证无生。生必有托。六趣众生。则中阴之身。自求父母。往生善土。则一弹指顷。莲华化生。
若礼佛时。当想己身在莲华中作礼。佛在莲华中受我礼敬。若念佛时。当想己身在莲华中。结跏趺坐。佛在莲华中。接外于我。然后一心持名。昔有二僧。作莲华开合想。遂得往生。况复加之一心持名而不生者。
称理。则自性清净光明。是莲华义。
佛地论云。如是假实之色。皆不离佛净心。
光色不二。寂照双融也。又自性寂。是华合义。自性照。是华开义。自性具足一切善法。是微妙香洁义。然则不离尘境。未浴宝池。常在莲华中。经行及坐卧。
称理。则自性能生万法。是庄严义。
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华严经云。一切宝铃网。解一切法如幻心所生。一切宝楼阁。无著善根无生善根所生。乃至衣盖幢座等。莫不皆然。又云。此华藏庄严世界海中。若山河。乃至树林尘毛等处。一一皆是称真如法界。具无边德。是故当知净土唯心。更无外境。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12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又舍利弗,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
舍利弗,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要解:
乐是声尘,地是色尘,华是色香二尘,食是味尘,盛华、散华、经行是触尘,众生五根对五尘可知。
常作者,即六时也。黄金为地者,七宝所严地界,体是黄金也……然彼土依正各有光明,不假日月,安分昼夜,且顺此方假说分际耳。
曼陀罗,此云适意,又云白华。衣祴,是盛华器。众妙华,明非曼陀罗一种,应如妙经四华,表四因位。供养他方佛,表真因会趋极果,果德无不遍也。
食时,即清旦,故云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议,不离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时回还也。
此文显极乐一声、一尘、一刹那,乃至跨步弹指,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又显在娑婆则浊重恶障,与极乐不隔而隔。生极乐则功德甚深,与娑婆隔而不隔也。
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但经行金地,华乐娱乐,任运进修而已。
疏钞:
天乐者。异世乐故。常作者。无间歇故。
称理。则自性万德和融。是天乐义。
上则乐作于天。下则金严其地。而居此黄金地上。不独耳闻天乐。亦且眼见天华也。黄金者。谓琉璃地上。间以黄金。然亦众宝无定。
称理。则自性真如平等。是金地义。
毗舍如来。谓当平心地。则世界平。如舍利弗。心有高下。乃见丘陵坑坎是也。是故人人行处是黄金。何待如来以足指按地。
须菩提宴坐。帝释散华。须菩提问。空中散华。当是何人。答曰。我乃天帝。以尊者善说般若故。
是知净土往生之众。一心不乱。则诸念不生。万法空寂。即是善说般若。感动诸天。又何疑哉。
称理。则自性自严。是盛华供养义。自性自遍。是十万亿佛义。自性自空。是食时还义。自性自住。是本国义。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13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要解:
种种奇妙杂色,言多且美也,下略出六种。
舍利,旧云鹙鹭,琦禅师云是春莺,或然。迦陵频伽,此云妙音,未出壳时,音超众鸟。共命,一身两头,识别报同。此二种西域雪山等处有之,皆寄此间爱赏者言其似而已。
六时出音,则知净土不以鸟栖为夜,良以莲华托生之身,本无昏睡,不假夜卧也。
五根等者,三十七道品也。
如是等法者,等前念处、正勤、如意足,等余四摄、六度、十力无畏无量法门也。
三十七品,收法虽尽,而机缘不等,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
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
疏钞:
又上言供养之胜。今言闻法之胜也。
然此土诸鸟。唯鹦鹉解作人言。而亦仅称学语。彼国则昼夜出音。且和且雅。为能演畅根力觉道一切道品。非漫鸣也。
能令听者躁心自释。是名和音。正大谨严。无有邪靡。能令听者欲心自平。是名雅音。
演者。张而广之。义无尽故。畅者。敷而达之。意无滞故。如是演畅根力觉道。
大智度论:
佛以大慈故,说三十七品涅槃道,随众生愿,随众生因缘,各得其道。
是三十七品,众药和合,足疗一切众生病,是故不用多说。
疏钞:
称理。则自性变化。是众鸟义。自性出生一切法门。是根力觉道义。
闻音无益。则同世音。祇取娱乐。今念三宝。正明益也。
闻念三宝。自有四义。一者鸟音之中。赞三宝故。二者说法有方。善入人故。三者昼夜无间。熟耳根故。四者鸟尚解说。激胜心故。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14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要解:
问:白鹤等非恶道名耶?
答:既非罪报,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究竟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等,无非性德美称,岂恶名哉。
问:化作众鸟何义?
答:有四悉檀因缘。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令欢喜故;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不于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鸟即弥陀,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此中显微风、树、网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
疏钞:
恐疑净土何因而有畜生。不符法藏本愿。故明彼国实无恶道。以彼佛欲令法遍人耳。神力变化。非真畜生故。又不同天鸟能说法故。
称理。则自性本无贪瞋痴等。是无三恶道义。自性本具如幻法门。是变化所作义。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15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要解:
情与无情,同宣妙法。四教道品,无量法门,同时演说,随类各解,能令闻者念三宝也。
念三宝是从悉檀获益。凡夫创闻,大踊遍身,是欢喜益;与三宝气分交接,必能发菩提心,是生善益;由此伏灭烦恼,是破恶益;证悟一体三宝,是入理益也。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皆吾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佛心生心,互为影质,如众灯明,各遍似一。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亦可深长思矣!
奈何离此净土,别谈唯心净土,甘堕鼠即鸟空之诮也哉!
疏钞:
(此土)清明等风。虽亦称美。止是披拂山林。生长百物而已。彼国之风。似有似无。非寒非热。轻细醇和。不可云喻。
观经云。八种清风。清即微意。况彼行树。及诸罗网。皆是七宝。被以微风。互相敲叩。自然而出微妙音声。如百千乐。
彼风树既非丝竹。谁为宫商。而能与百千种乐。同此洋洋。诚谓希有。人天莫及者。
风吹树林。出妙音声之美。是超出人天也。亦宣道品者。以经中但称妙音。其实意含说法。若非法音。何能使人忆念三宝。故大本云。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或作音乐。或作法音。是其证也。
彼国一切有情。为风吹身。安和适悦。犹如比丘得灭尽定。则亦不说法之说法也。
智论言。宝有三种。一人宝者。轮王之宝。能雨诸物。二天宝者。诸天之宝。能随使令。三佛宝者。能于十方而作佛事。今能说法。是为宝中最胜。出过人天故。
佛道场树。众宝庄严。宝网覆上。微风徐动。出无量妙法音声。遍诸佛刹。众生闻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以至成就无上菩提。
又云见此树者。得三法忍。则知树色香味。皆亦演畅根力觉道。如是等法。众生闻者。咸念三宝。
称理。则自性理智交融。是风树义。
理含万法如树。智周法界如风。智与理冥。理随智显。然而风树各不相知。理智原无二本。百千种乐。不是风作。不是树作。仁者心作。
是故西方水鸟树林。悉皆说法。今不见鸟树说法。以未离念故。起信云。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是故虚空界中。普皆说法。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16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要解:
此经的示持名妙行,故特征释名号,欲人深信万德洪名不可思议,一心执持,无复疑贰也。
阿弥陀,正翻无量,本不可说。本师以光、寿二义,收尽一切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寿则竖穷三际。横竖交彻,即法界体。
举此体作弥陀身土,亦即举此体作弥陀名号。是故弥陀名号,即众生本觉理性。持名,即始觉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也。
心性寂而常照,故为光明。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光明无量也。诸佛皆彻性体,皆照十方,皆可名无量光。
而因中愿力不同,随因缘立别名。弥陀为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有光明恒照十方之愿,今果成如愿也。
当知无障碍,约人民言。由众生与佛缘深,故佛光到处,一切世间无不圆见也。
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
法藏愿王,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别名无量寿也。
人民,指等觉以还。谓佛寿命并其人民寿命,皆无量等也。
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
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由无量寿义,故极乐人民,即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
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17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要解:
此明极乐世界教主成就也。然法身无成无不成,不应论劫。报身因圆果满名成,应身为物示生名成,皆可论劫。又法身因修德显,亦可论成论劫。报身别无新得,应身如月印川,亦无成不成,不应论劫。
又佛寿无量,今仅十劫。则现在说法,时正未央。普劝三世众生速求往生,同佛寿命,一生成办也。又下文无数声闻菩萨及与补处,皆十劫所成就。正显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多且易也。
盖藏通二教,不闻他方佛名,今闻弥陀名号,信愿往生,总属别圆二教所摄机矣。
净土殊胜,谓带业往生,横出三界;同居横具四土,开显四教法轮;众生圆净四土,圆见三身,圆证三不退;人民皆一生成佛。如是等胜异超绝,全在此二科点示,须谛研之。
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
若约此土藏初果,通见地,别初住,圆初信,名位不退。通菩萨,别十行,圆十信,名行不退。别初地,圆初住,名念不退。
今净土五逆十恶十念成就带业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
然据教道,若是凡夫,则非初果等;若是二乘,则非菩萨等;若是异生,则非同生性等。
又念不退,非复异生;行不退,非仅见道;位不退,非是人民。躐等则成大妄,进步则舍故称。
唯极乐同居,一切俱非,一切俱是。十方佛土无此名相,无此阶位,无此法门。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弥陀之大愿,何以有此!
一生补处者,只一生补佛位,如弥勒、观音等。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人人必实证补处。故其中多有此等上善,不可数知也。
复次释迦一代时教,惟《华严》明一生圆满。而一生圆满之因,则末后《普贤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导归安养,且以此劝进华藏海众。
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鲜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18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疏钞:
上陈依正二报。今言众生得闻此者。应当发起大愿。愿生彼国。是为第一重劝。后乃反覆申明。
经中反复劝闻。劝信。劝愿。约有四重。今当最初。是闻依正庄严胜妙功德之说而发愿也。
又愿之为力。不可思议。彼佛净土。亦繇愿故。临终往生。惟仗愿故。三界因果。悉随愿故。诸大菩萨。皆愿生故。
如来无尽功德。皆从愿生。故云不可思议。临终往生者。行愿品言。是人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以致亲属威势。象马珍宝等。悉皆散灭。惟有愿王不相舍离。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云不可思议。
称理。则自性还归本体。是愿生彼国义。
若知本体不离当处。则非生彼国。乃生此国耳。虽云十万亿程。何曾咫尺动步。故谓不劳弹指到西方也。如其真如不守自性。五道随缘。则是穷子旅泊他乡。应归故里。
何故教人发愿生彼。以彼国是诸上善人同会之处。得生彼国。则入如是胜会。故当求生。
复有三义。一者。或有国土。人畜鬼狱。之所共居。未必皆人故。二者。或有国土。虽纯人所居。未必皆善故。三者。或有国土。虽纯善人所居。未必皆上善故。
今曰诸上善人。则不独为人中之善。亦复善中之善也。如上所列声闻菩萨。乃至补处。此等诸上善人。今得往生。即与俱会一处。所谓观音势至。把手共行。文殊普贤。亲为胜友。喻如登龙与瀛。世所希故。是以大士求登莲录。况复凡夫。
问。生极乐者。其类不一。何得概称上善。答。以皆得不退转故。
今明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则究竟皆成无上正觉。是佛境界。
称理。则自性万善同归。是同会一处义。
要解:
唯极乐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弥陀愿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号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议也。具此深信,方能发于大愿。
文中应当二字,即指深信。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
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19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要解:
菩提正道名善根,即亲因。种种助道施戒禅等名福德,即助缘。
声闻缘觉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业福德少,皆不可生净土。
唯以信愿执持名号,则一一声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称名,福善亦不可量,况一心不乱哉!故使感应道交,文成印坏。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
善男女者,不论出家在家,贵贱老少,六趣四生。但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恶皆名善也。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至简易,至直捷也。
闻而信,信而愿,乃肯执持。不信不愿,与不闻等,虽为远因,不名闻慧。
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
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
一日至七日者,克期办事也。利根一日即不乱,钝根七日方不乱,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能七日不乱,钝根仅一日不乱,中根六五四三二日不定。
一心亦二种。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
不为见思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娑婆界中三有颠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种极乐世界。
不为二边乱,故感受用身佛及诸圣众现前,心不复起生死涅槃二见颠倒,往生实报、寂光二种极乐世界。
当知执持名号,既简易直捷,仍至顿至圆。以念念即佛故,不劳观想,不必参究,当下圆明,无余无欠。
上上根不能踰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胜进,亦不一概。可谓横该八教,竖彻五时。所以彻底悲心,无问自说,且深叹其难信也。
问:《观经》专明作观,何谓不劳观想?
答:此义即出《观经》,彼经因胜观非凡夫心力所及,故于第十三别开劣像之观。而障重者犹不能念彼佛,故于第十六大开称名之门。
今经因末世障重者多,故专主第十六观。当知人根虽钝,而丈六八尺之像身,无量寿佛之名字,未尝不心作心是。故观劣者不劳胜观,而称名者并不劳观想也。
问:天奇毒峰诸祖,皆主参念佛者是谁,何谓不必参究?
答:此义即出天奇诸祖,前祖因念佛人不契释迦彻底悲心,故傍不甘,直下诘问,一猛提醒,何止长夜复旦。
我辈至今日,犹不肯死心念佛,苦欲执敲门瓦子,向屋里打亲生爷娘,则于诸祖成恶逆,非善顺也。
进问:此在肯心者则可,未肯者何得相应?
曰:噫,正唯未肯,所以要你肯心相应。汝等正信未开,如生牛皮,不可屈折。当知有目者,固无日下燃灯之理。而无目者,亦何必于日中苦觅灯炬。
大势至法王子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此一行三昧中大火聚语也,敢有触者,宁不被烧。
问:临终佛现,宁保非魔?
答:修心人不作佛观,而佛忽现,非本所期,故名魔事。念佛见佛,已是相应。况临终非致魔时,何须疑虑。
问:七日不乱,平时耶,临终耶?
答:平时也。
问: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
答: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
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
答: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
问:十念一念并得生,何须七日?
答:若无平时七日功夫,安有临终十念一念?纵下下品逆恶之人,并是夙因成熟,故感临终遇善友,闻便信愿。此事万中无一,岂可侥幸。《净土或问》斥此最详,今人不可不读。
问:西方去此十万亿土,何得即生?
答:十万亿土,不出我现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无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难即生。如镜中照数十层山水楼阁,层数宛然,实无远近,一照俱了,见无先后。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亦如是。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亦如是。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亦如是。
当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圆镜智之灵文也。
问:持名判行行,则是助行,何名正行?
答:依一心说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盖无愿行不名真信,无行信不名真愿,无信愿不名真行。今全由信愿持名,故信愿行三,声声圆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缘。
《观经》称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之谓也。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
问:临终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称名,亦除罪否?
答:如日出,群暗消。称洪名,万罪灭。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
答: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宁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难敌无始积罪故。
当知积罪假使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虽百年昼夜弥陀十万,一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然所灭罪如爪上土,未灭罪如大地土。
唯念至一心不乱,则如健人突围而出,非复三军能制耳。
然称名便为成佛种子,如金刚终不可坏。
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百圣众皆谓无善根。佛言:此人无量劫前为虎逼,失声称南无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由此观之,《法华》明过去佛所,散乱称名,皆已成佛,岂不信哉。
伏愿缁素智愚,于此简易直捷无上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辄生退诿,勿视为易而漫不策勤。勿视为浅而妄致藐轻,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
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20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要解:
我见者,佛眼所见究尽明了也。
是利者,横出五浊,圆净四土,直至不退位尽,是为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生死关头,最难得力。无论顽修狂慧,么罗无功。即悟门深远,操履潜确之人,倘分毫习气未除,未免随强偏坠。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
问: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为胜,何也?
答: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
唯即事持达理持,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
不由他悟,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
其余世智辩聪,通儒禅客,尽思度量,愈推愈远。又不若愚夫妇老实念佛者,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我见是利,故说此言,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岂敢违抗,不善顺入也哉!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21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要解: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三、但持名号,不假禅观诸方便;四、一七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一佛名,即为诸佛护念,不异持一切佛名。此皆导师大愿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又行人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亦曰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
东方虚空不可尽,世界亦不可尽。世界不可尽,住世诸佛亦不可尽。略举恒河沙耳。
此等诸佛,各出广长舌劝信此经。而众生犹不生信,顽冥极矣。
常人三世不妄语,舌能至鼻。藏果头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语,舌薄广长可覆面。今证大乘净土妙门,所以遍覆三千。表理诚称真,事实非谬也。
疏钞:
言我见是利。今极言其利非寻常之利也。文有三转。一。非无益。故云利。二。非但事福之利。故云功德之利。三。非但功德之利。故云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也。以是赞叹。非偶然故。
称理。则自性离心言相。是不可思议功德义。则自性不变。是诚实义。自性不离。是护念义。
纯真绝妄。万劫如然。言诚实者。孰过于是。即今一视一听一言一动莫不与俱亘古亘今常护常念。行住坐卧。不离这个。何得诚言不信。护我偏违。可谓自诳自欺。自逃自逝。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22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灯佛、名闻光佛、大焰肩佛、须弥灯佛、无量精进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相佛、无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宝相佛、净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胜音佛、难沮佛、日生佛、网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师子佛、名闻佛、名光佛、达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杂色宝华严身佛、娑罗树王佛、宝华德佛、见一切义佛、如须弥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要解:
问: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答:此亦非善问。假使赞阿閦佛国,汝又疑偏东方,展转戏论。
问:何不遍缘法界?答:有三义。令初机易标心故,阿弥本愿胜故,佛与此土众生偏有缘故。盖佛度生,生受化,其间难易浅深,总在于缘。缘之所在,恩德弘深,种种教启,能令欢喜信入,能令触动宿种,能令魔障难遮,能令体性开发。
诸佛本从法身垂迹,固结缘种,若世出世,悉不可思议。尊隆于教乘,举扬于海会,沁入于苦海,慈契于寂光,所以万德钦承,群灵拱极。
当知佛种从缘起,缘即法界。一念一切念,一生一切生。一香一华,一声一色,乃至受忏授记,摩顶垂手。十方三世,莫不遍融。
故此增上缘因,名法界缘起。此正所谓遍缘法界者也。
浅位人便可决志专求,深位人 亦不必舍西方而别求华藏。
若谓西方是权,华藏是实,西方小,华藏大者,全堕众生遍计执情。以不达权实一体,大小无性故也。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23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要解:
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故闻者皆为诸佛护念。又闻经受持,即执持名号。阿弥名号,诸佛所护念故。
问:但闻诸佛名,而未持经,亦得护念不退耶?
答:此义有局有通。《占察》谓杂乱垢心,虽诵我名而不为闻。以不能生决定信解,但获世间善报,不得广大深妙利益。
若到一行三昧,则成广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无生法忍,乃为得闻十方佛名。此亦应尔。故须闻已执持至一心不乱,方为闻诸佛名,蒙诸佛护念。此局义也。
通义者,诸佛慈悲,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亦不可思议。故一闻佛名,不论有心无心,若信若否,皆成缘种。况佛度众生,不简怨亲,恒无疲倦,苟闻佛名,佛必护念,又何疑焉。
然据《金刚三论》,根熟菩萨为佛护念,位在别地圆住。盖约自力,必入同生性乃可护念。今仗他力,故相似位即蒙护念。乃至相似位以还,亦皆有通护念之义。下至一闻佛名,于同体法性有资发力,亦得远因终不退也。
阿耨多罗,此云无上。三藐三菩提,此云正等正觉。即大乘果觉也。圆三不退,乃一生成佛异名。故劝身子等皆当信受。
闻名功德如此,释迦及十方诸佛同所宣说,可不信乎!
疏钞:
信者。不疑之谓。受者。信已而领纳不忘之谓。信而不受。犹弗信也。
信而不受。譬如有人。馈以异宝。虽知是宝。深信无疑。然拒之不纳。信亦何益。故曰犹弗信也。
成唯识论云。信者。谓于实德。深忍乐欲。心净为性。何言心净。以心胜故。如水清珠。能清浊水。
称理。则自性本来是佛。是信受义。
华严十信。全以果佛为自信心。良繇佛即是心。故众生心中。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作如是信。祇园妙旨。千佛玄谈。一时受毕。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24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要解:
已愿已生,今愿今生,当愿当生,正显依信所发之愿无虚也。非信不能发愿,非愿信亦不生。故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又愿者,信之券,行之枢,尤为要务。
举愿则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劝也。
复次愿生彼国,即欣厌二门。厌离娑婆,与依苦集二谛所发二种弘誓相应。欣求极乐,与依道灭二谛所发二种弘誓相应。故得不退转于大菩提道。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一期名今,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二、约刹那名今,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
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如称两头,低昂时等。何俟娑婆报尽,方育珍池。只今信愿持名,莲萼光荣,金台影现,便非娑婆界内人矣。极圆极顿,难议难思,唯有大智,方能谛信。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25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要解:
诸佛功德智慧,虽皆平等,而施化则有难易。
净土成菩提易,浊世难。为净土众生说法易,为浊世众生难。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说顿法难。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
故十方诸佛,无不推我释迦偏为勇猛也。
劫浊者,浊法聚会之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
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昏昧汩没,故名为浊。见浊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烦恼浊者,五钝使,烦惑增盛。谓贪、嗔、痴、慢、疑,烦动恼乱,故名为浊。烦恼浊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众生浊者,见烦恼所感粗弊五阴和合,假名众生,色心并皆陋劣,故名为浊。众生浊中,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
命浊者,因果并劣,寿命短促,乃至不满百岁,故名为浊。命浊中,非不费时劫,不劳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复次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
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诸众生,别指五浊恶人。一切世间,通指四土器世间,九界有情世间也。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26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要解:
信愿持名一行,不涉施为,圆转五浊。唯信乃入,非思议所行境界。
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
然吾人处劫浊中,决定为时所囿,为苦所逼。
处见浊中,决定为邪智所缠,邪师所惑。
处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欲所陷,恶业所螫。
处众生浊中,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于劣弱而不能奋飞。
处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石火电光,措手不及。
若不深知其甚难,将谓更有别法可出五浊,烽烰宅里,戏论纷然。唯深知其甚难,方肯死尽偷心,宝此一行。此本师所以极口说其难甚,而深嘱我等当知也。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佛说阿弥陀经》,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27
诸位大德同修好,无常迅速,暇满难得,信愿念佛,必生净土!由此群中每天晚七点半共修《佛说阿弥陀经》,并附有蕅益大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或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共修期间请止语,共修之后欢迎交流指正。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原文: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疏钞:
又此欢喜。亦具清净三义。
三义者。观经疏谓一能说人清净。二所说法清净。三依法得果清净。具此三义。故欢喜。
今持名往生。乃佛所说。佛是一切智人。非四人等也。则人清净。遇如是人。宁不欢喜。持名往生。即证三昧。是圆顿教。非权法也。则法清净。闻如是法。宁不欢喜。持名往生。即不退转。直至成佛。非小果也。则果清净。
证如是果。宁不欢喜。
要解
法门不可思议,难信难知,无一人能发问者。佛智鉴机,知众生成佛缘熟,无问自说,令得四益,如时雨化,故欢喜信受也。
身心怡悦名欢喜。毫无疑惑名信。领纳不忘名受。感大恩德,投身归命,名作礼。依教修持,一往不退,名而去。
《佛说阿弥陀经》共修 <完>
今天学习到此,明天继续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欢迎届时同修!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唯愿慈悲哀摄受。
增上一切诸善根,回向法界众有情。普愿沈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201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