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禅净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诗意

佛遗教经讲义

[复制链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22: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意 于 2021-2-5 22:11 编辑

宽子 :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当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

宽子 :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世间缚者,没于众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远离。

宽子 :这个少欲知足,我们昨天也聊了一些,不用禁言,我聊一会就出门去了

宽子 :学佛其实很多靠自己去经历,很多人遇到事情会反省,很多人就不会,各种习气来了,不能自己,最后只好赖上附体作怪了,我不想那样的,但是身不由己,那样的想法,自己就不会进步了

宽子 :比方说,朋友拉我去赌博,最后我上瘾了,我怪朋友说,都是他,要不然我不会那样,从来没有说,是因为自己心性不稳,佛陀说的一切,都是教我们先面对自己

宽子 :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我们家庭生活也是一样,我们会埋怨说,如果老公对我好一点,我就幸福了

宽子 :如果别人对我好一点,所以你往外求,都是苦的,因为你不懂,自己痴了,迷了,从来不懂自己的具足,就好像我们看电影,看见超人飞天上

宽子 :我们也想那样,天天羡慕,痴迷,外求,都是苦的,包括去盼望身边的人,给你做事,所以我们说顿悟,那是做不到的,因为你都还不懂自己,怎会悟呢

宽子 :看似明白了,觉悟了,却做不到,我不去想别人,怪别人,要求别人,自己能安安稳稳,做不到,所以佛陀说,先少欲知足,少去计较,回看自己

宽子 :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

宽子 :时时自己反省,出家人可以远离,但是我们有家庭,远离不了,怎办?,把自己的生活区分出来,比方说,我在扫地,做卫生,做饭,我在扫地时候,我也一直关注呼吸

宽子 :在摄心自己,在练习,所以别人看我在扫地,其实我已经把世俗区分出来,那么世俗的事情也做好了,修行也练习了,因为我时时守护自己的内心,不需要对别人广播
宽子 :不需要手舞足蹈,才能表现,那是学佛,所以外面家人反对,不许,不让学佛,都不会产生修行的影响,因为这是在磨炼心,心不在外面

宽子 :我跪地上擦地,那是顶礼自己,顶礼佛,卑微,我给家人做饭,那是供养菩萨,所以这些修行,都是在自己内心产生变化,自己产生的喜舍

宽子 :我们时常说修心,但是却从来都是外面的世界为主,别人说两句,心就不高兴,因为自己少了修行的觉知和练习,所以更别说什么顿悟了,不假外求,自净其意

宽子 :看似容易,空闲独处,思灭苦本。,所以我们心里想什么,别人不知道,我每天和老婆生活,和父母孩子生活,但是我的心却一直修行,能吗?,能啊,我对老婆父母特别好,因为我学会慈悲喜舍

宽子 :但是我不眷恋,因为子孙父母千万千,我们学佛,不是父母反对,我就要和他们翻脸,因为他们看不到你的心,你在心设了佛净土,庄严无比,他们也看不见,拆不

宽子 :所以你对他们也一样可以恭敬孝顺,一样可以很好,也一样可以有自己的摄心安稳处,所以学佛,要慢慢增长智慧,学会修行自己的内在

宽子 :先聊到这,要出门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22: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意 于 2021-2-5 22:39 编辑

宽子 :我们还是先完成遗教经,再回头看华严经

宽子 :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世间缚者,没于众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远离。

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

汝等比丘,求善知识,求善护助,无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

宽子 :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

宽子 :远离喧闹,我们修行,要时时让心安稳,安定,出家人,应该远离喧闹,不爱热闹,尤其是我们初学,我们还不行,就学会自己减少,远离,我们说小孩不让看一些暴力色情的东西

宽子 :为何呢?,因为小孩没有判断能力,思惟不成熟,孟母三迁,就是为了孟子有正确的熏陶,我们学佛也一样,就好像我们这个群,为何只是依据佛经,不让任何其他掺杂

宽子 :远离外道,为了就是从佛经,得到正法,亲近正法,靠近善法正法,人天尊敬,护法守护,远离一些恶知识

宽子 :近墨者黑,喧闹容易让我们心猿意马,我们自己本身的定力还不够,抵挡不住诱惑,我们就要远离,我们时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远离毒品,色情,赌博,抽烟喝酒

宽子 :而不是说,你去吧,你要在当中磨炼自己,这和我们学佛一样,我们会教训孩子,其实我们一样受不了诱惑,我们也不敢深陷其中,比方说,我有个有钱的朋友,每天带我出去吃吃喝喝,到处去玩,到处花钱

宽子 :我就会忘记修行,忘记了无常苦,因为我过的一点也不苦,我以前比喻过轮回,就好像在漩涡里头,而我们深陷其中而不觉,当我们被转到漩涡最上头,我们享受阳光明媚

宽子 :转到最底层时候,一片黑暗,各种飞沙走石的折磨,而我们乐在其中,我们学习佛经,好比有个明白人,告诉我们真相,那个谁,你在漩涡,你要出去啊,这些阳光都是暂时的,各种都在漩涡里面变化

宽子 :你别那么傻,我们不听,不闻,因为漩涡的色彩,太吸引我们,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空闲独处,思灭苦本。,思灭苦本,一切世间皆苦,为何呢?因为不停燃烧

宽子 :我们吃完饭,一会又饿了,所以我们必须不停劳动,我们好了,一会又坏了,现在不累,一会又累了,所以我们不会安稳,就好像流水,一刻也不会静止,阿姜查尊者说过,静止的流水

宽子 :这也是说,我们如何在流水当中安稳,随流而不染,所以当我们学不好,
宽子:当先远离,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世间缚者,没于众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远离。
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

宽子 :这个是比喻如果我们喜欢欢乐,热闹的集聚在一块,就好比小鸟都集聚在一颗树上,太多的鸟,枯树枝就会折断,我们如果被世间所迷,就好比老大象,深陷泥中,无法自拔

宽子 :就好比我们迷上世间五欲,无法自拔,所以我们当远离

宽子 :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

宽子 :佛陀说,如果我们精进 ,就不该觉得修行很难,佛陀比喻,好比滴水穿石之坚持不懈,力小,却不间断,坚持应该怎样呢?,佛陀比喻,应该如钻木取火,钻木取火,双手不停的转动

宽子 :不能停下来,因为你一停了,很快就冷却,你又要重新开始,余热也就没了,所以你想生火,火却不能得,因为你不能坚持一直转动,这个我也比喻过,如愚公移山,我们看见大山,却恐惧

宽子 :觉得不可能移走,太大了,一百年也移不了,浪费一辈子的时间,愚公却不以为然,因为愚公看见脚下的每一桶泥土,都在减少,都被在移走

宽子 :我不行,我儿子,孙子,都在腐蚀这座山,山泥不会增多,只会减少,我们修行成就也一样,一辈子不行,我轮回的每一辈子,终有一辈子成就,佛陀也是如此,我们这全心全意,终究会成就的

宽子 :永不放弃,不停的鼓励自己去坚持,而且如果我们得到正见,信力增长,不用别人提醒,自己也会坚持,因为你相信佛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我们确实是在轮回里面,我们确实是无知,我们确实应该离开轮回,轮回确实可怕

宽子 :就好像家里后面着火了,我们深知了,就会逃跑,不会不相信,不脱离,结果自己被烧死

宽子 :汝等比丘,求善知识,求善护助,无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

宽子 :汝等比丘,求善知识,求善护助,无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
宽子 :佛经是我们的善知识,明师是我们的善知识,明师,是指法眼净的师父,明心的师父,我们不懂,我们需要精进去求,比方说,精进于佛经,不明白查佛学词典,问师父,网上找资料

宽子 :现在比以前容易懂,因为网上都有资料可以参考,也比较容易走歪,因为众说纷纭,所以我们根据佛经的指引最好,别人说的,我们可以问他,你说的,是在哪个经文呢,出自哪个经文呢

宽子 :没有依据,我们起码不会深信,为何要如此呢?,因为能确保我们不会走歪,佛法才能融会贯通,时常说,精进就是因缘,我们精进了,时时不忘佛法,让佛法沐浴身心,沮丧了,找师父给我激励

宽子 :不让烦恼持久,就好像我们家水盆塞了,我们要保持通畅,不能让臭气冲天,所以一塞了,就要找人通开,那样我们才不会烦恼

宽子 :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我们有烦恼,证明我们忘记了佛法,代表我们没有正见,不安稳了,更别说什么开悟见性了,这是自我欺骗,一会清醒,一会迷惑,那不叫开悟

宽子 :那个只是轮回的浮沉而已,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摄念在心,这个是需要禅定的帮助练习

宽子 :需要增长智慧,止观双修,所以我们说,禅定需要本身的行为端正,要有戒,为何呢,因为行为恶劣,会影响禅定,为何说初禅断五盖

宽子 :贪,嗔,掉举,昏沉,疑,因为贪,会让禅定染上污点,不能入定,五盖就是禅定的妨碍,这里包括了智慧的光明,这就是我们说外道的禅定,和正法的禅定的区别,很多师兄说,我不用打坐,也能禅定,楞严大定,禅定不一定是打坐,那么你可以轻轻的问自己,我三毒能转了没?

宽子 :大定,什么都能不染,叫大定,更不会去捉取,不会深陷,若有智慧,则无贪著,我们的心,没有经过打磨,是不能发光的,我们时常说六祖,我们看看六祖说什么

宽子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宽子 :这里很清楚的介绍了六祖的顿悟

宽子 :
善于行善并希望内心安详的人应当培养这些特质:
他必须有能力、正直,而且是完全地正直,善顺、温和,以及谦虚。
能够知足并且容易被护持,生活少务、简单。善护诸根,谨慎、不轻率,亦不贪恋眷属。

宽子 :六祖说的,和慈经吻合,我们互相对照一下,我们是不是这种人,那么我们才有脸,说我们开悟了,所以我们说,学基础正见,说观呼吸,说摄心一处,说打坐练习,说三十七道品

宽子 :说四谛,十二因缘,定慧双修,双学,先改变我们自己斜歪的习气,先摆正自己,不夸夸其谈,练习约束自心,自我观察,认真的用佛法对待生活,不再去大吃大喝,吃撑自己,不再和老公计较,在生活里找茬

宽子 :不再觉得老人没有眼光,古板,不再揪着别人的缺点,看人不顺眼,不再觉得自己高贵,与众不同,这就是因为念念不忘佛法的表现,越来越有智慧,自身撒发一种慈悲

宽子 :待人接物,吃亏为乐,他必须有能力、正直,而且是完全地正直,善顺、温和,以及谦虚。,有能力,能深具正见,知而能行,通达,辩才无碍,正直,因为断身见,善顺,因为慈悲不染

宽子 :温和,因为无嗔,谦虚,因为智慧具足,这才是懂得,生活不离佛法,不离世间觉,众生是成就自己的磨炼,让我们练心,把心磨开无明,大放光明

宽子 :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宽子 :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众生就是家庭,同事,邻居,陌生人,身边周围的磨合,很实在的修行,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若念力强,则六根不攀缘,不为三毒所害
宽子 :所以不怕世间五欲,如烛光进入黑暗,片片光明,就好比我们开始看见假蛇,当是真的,心里很害怕,知道真相,你可以把它捉起来,不懂真相,就好比我们去看恐怖电影,明知道是屏幕假戏,却害怕的不能入眠

宽子 :所以我们要多磨炼自己,多练习,那么自己就会大放异彩,今天先聊到这

宽子 :

阳光 :真正的禅定是生中的安稳自在
宽子 :也需要通过坐禅来深入
l乐方便 :感恩老师,老师辛苦了
阳光 :为啥还是不能离开坐禅呢

宽子 :因为行住坐卧容易散乱,不像出家人,一举一动,不受干扰
阳光 :我自信安稳,有正见,也行吗
宽子 :我们看经文就知道,跟随佛陀的僧人,都在树下打坐
阳光 :不行吗

波罗蜜 :支持群主
阳光 :是的
宽子 :佛陀建议远离,独居,就是因为我们的散乱
波罗蜜 :离开禅定而解脱者,无有是处

宽子 :跟随佛陀的僧人还需如此,何况我们
阳光 :好吧,我
宽子 :有正见,如果你能符合慈经所说,那可以
宽子 :有正见,如果你能无三毒,那可以

宽子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宽子 :如果你能学会六祖说的以上,那可以说你顿悟
阳光 :以智慧关照自性,是止观吧
l乐方便 :老师,床上不方便进行打坐前的礼佛,那还可以练习打坐吗?
宽子 :顿悟入道要门论》顿悟入道要门论(上卷)

宽子 :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何以故?菩萨戒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脱,亦名达彼岸、超六度、越三界、大力菩萨、无量力尊,是大丈夫。

宽子 :顿悟,八风吹不动
宽子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阳光 :我才以为可以把打坐当做无所谓

宽子 :所以不学基础,那就没办法了
安居诗意 :止观,我的理解是,用智慧觉止

宽子 :阳光 我才以为可以把打坐当做无所谓
@阳光 可以不打坐
阳光 :啊
宽子 :止是定,观是慧的意思
宽子 :如果你能用智慧产生定,能不染三毒

宽子 :那么不打坐,你能成就
阳光 :不行,我打坐虽然不行,可是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宽子 :自问有没有如此大的智慧,让其产生定力
宽子 :达摩尚需面壁九年
安居诗意 :打坐能体验如如不动

宽子 :“若有智慧者而观眼时,尽空无所有,亦不牢固;若复观耳、鼻、口、身、意时,尽空无所有,皆虚、皆寂,亦不牢固。云水者,四流是也。云何为四?所谓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大筏者,贤圣八品道是也。云何为八?正见、正治、正语、正方便、正业、正命、正念、正定,是谓贤圣八品道也。水中求度者,善权方便精进之力也。此岸者,身邪也;彼岸者,灭身邪也。此岸者,阿阇世国界也;彼岸者,毗沙王国界也。此岸者,波旬国界也;彼岸者,如来之境界也。”

阳光 :我没智慧也没定力
ゞ 水儿 oO :安居诗意 打坐能体验如如不动
@安居诗意 有时候只是确定没有妄念,如如不动还早着呢
安居诗意 :这个可以有

宽子 :比丘当知:尔时,吉祥躬自执草诣树王所。吾即坐其上,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尔时,贪欲意解,除诸恶法,有觉、有观,游志初禅;有觉、有观除尽,游志二、三禅;护念清净,忧喜除尽,游志四禅。我尔时以清净之心,除诸结使,得无所畏,自识宿命无数来变。我便自忆无数世事,或一生、二生、三、四、五生、十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生、千生、百千万生,成劫、败劫、无数成劫、无数败劫、无数成败之劫,我曾死此生彼,从彼命终而来生此,原其本末因缘所从,忆如此无数世事。

宽子 :这个是佛陀在菩提树下的开悟

宽子 :也是从坐禅

宽子 :“我复以天眼清净无瑕秽,观众生类生者、终者,善趣、恶趣、善色、恶色,若好、若丑,随其行本,皆悉知之。或有众生身修恶行,口修恶行,意修恶行,诽谤贤圣,造邪业本,与邪见相应,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或有众生之类,身、口、意行善,不诽谤贤圣,与正见相应,身坏命终,生于人间,是谓此众生身、口、意行无有邪业。我以三昧之心清净无瑕秽,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即成无上正真之道。

宽子 :我以三昧之心清净无瑕秽,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即成无上正真之道。

阳光 :刚想把对禅定的执着放下

宽子 :尔时,我作是念:‘今日可食一果。’尔时我便食一果。当我食一果之日,身形萎弱,不能自起居,如年百二十,骨节离散,不能扶持。比丘当知:尔时一果者,如似今日小枣耳!尔时,我复作是念:‘此非成道之本,故当更有余道。’尔时,我复作是念:‘我自忆昔日,在父王树下无淫、无欲,除去恶不善法,游于初禅;无觉、无观,游于二禅,护念清净,无有众想,游于三禅;无复苦乐,意念清净,游于四禅。此或能是道,我今当求此道。’

宽子 :’尔时,我复作是念:‘我自忆昔日,在父王树下无淫、无欲,除去恶不善法,游于初禅;无觉、无观,游于二禅,护念清净,无有众想,游于三禅;无复苦乐,意念清净,游于四禅。此或能是道,我今当求此道。’

宽子 :此或能是道,我今当求此道。’
宽子 :佛陀各种苦行不能解脱
宽子 :最后选择了禅定
安居诗意 :但老年人思维更难改变各人理解
宽子 :我们有能力了,能说那是方便,比方说,我大力,用木锯也行,用电锯也行

阳光 :老年人只是身体老了,心是一样的
安居诗意 :因为深度比小朋友深
宽子 :没有能力,不能拉动木锯,就只能用电锯
宽子 :所以要先了解自己的能力
宽子 :我能说随便,我用木锯吧
宽子 :你没有力气,你不能说

宽子 :所以很多人学佛,不自量力
青竹 :
ゞ 水儿 oO :
安居诗意 :
l乐方便 :
意善 :
阳光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老师宽子 :我们还是先完成遗教经,再回头看华严经

宽子 :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世间缚者,没于众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远离。

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

汝等比丘,求善知识,求善护助,无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

宽子 :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静处之人,帝释诸天,所共敬重,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

宽子 :远离喧闹,我们修行,要时时让心安稳,安定,出家人,应该远离喧闹,不爱热闹,尤其是我们初学,我们还不行,就学会自己减少,远离,我们说小孩不让看一些暴力色情的东西

宽子 :为何呢?,因为小孩没有判断能力,思惟不成熟,孟母三迁,就是为了孟子有正确的熏陶,我们学佛也一样,就好像我们这个群,为何只是依据佛经,不让任何其他掺杂

宽子 :远离外道,为了就是从佛经,得到正法,亲近正法,靠近善法正法,人天尊敬,护法守护,远离一些恶知识

宽子 :近墨者黑,喧闹容易让我们心猿意马,我们自己本身的定力还不够,抵挡不住诱惑,我们就要远离,我们时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你要远离毒品,色情,赌博,抽烟喝酒

宽子 :而不是说,你去吧,你要在当中磨炼自己,这和我们学佛一样,我们会教训孩子,其实我们一样受不了诱惑,我们也不敢深陷其中,比方说,我有个有钱的朋友,每天带我出去吃吃喝喝,到处去玩,到处花钱

宽子 :我就会忘记修行,忘记了无常苦,因为我过的一点也不苦,我以前比喻过轮回,就好像在漩涡里头,而我们深陷其中而不觉,当我们被转到漩涡最上头,我们享受阳光明媚

宽子 :转到最底层时候,一片黑暗,各种飞沙走石的折磨,而我们乐在其中,我们学习佛经,好比有个明白人,告诉我们真相,那个谁,你在漩涡,你要出去啊,这些阳光都是暂时的,各种都在漩涡里面变化

宽子 :你别那么傻,我们不听,不闻,因为漩涡的色彩,太吸引我们,是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空闲独处,思灭苦本。,思灭苦本,一切世间皆苦,为何呢?因为不停燃烧

宽子 :我们吃完饭,一会又饿了,所以我们必须不停劳动,我们好了,一会又坏了,现在不累,一会又累了,所以我们不会安稳,就好像流水,一刻也不会静止,阿姜查尊者说过,静止的流水

宽子 :这也是说,我们如何在流水当中安稳,随流而不染,所以当我们学不好,
宽子:当先远离,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世间缚者,没于众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远离。
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

宽子 :这个是比喻如果我们喜欢欢乐,热闹的集聚在一块,就好比小鸟都集聚在一颗树上,太多的鸟,枯树枝就会折断,我们如果被世间所迷,就好比老大象,深陷泥中,无法自拔

宽子 :就好比我们迷上世间五欲,无法自拔,所以我们当远离

宽子 :汝等比丘,若勤精进,则事无难者,是故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是名精进。

宽子 :佛陀说,如果我们精进 ,就不该觉得修行很难,佛陀比喻,好比滴水穿石之坚持不懈,力小,却不间断,坚持应该怎样呢?,佛陀比喻,应该如钻木取火,钻木取火,双手不停的转动

宽子 :不能停下来,因为你一停了,很快就冷却,你又要重新开始,余热也就没了,所以你想生火,火却不能得,因为你不能坚持一直转动,这个我也比喻过,如愚公移山,我们看见大山,却恐惧

宽子 :觉得不可能移走,太大了,一百年也移不了,浪费一辈子的时间,愚公却不以为然,因为愚公看见脚下的每一桶泥土,都在减少,都被在移走

宽子 :我不行,我儿子,孙子,都在腐蚀这座山,山泥不会增多,只会减少,我们修行成就也一样,一辈子不行,我轮回的每一辈子,终有一辈子成就,佛陀也是如此,我们这全心全意,终究会成就的

宽子 :永不放弃,不停的鼓励自己去坚持,而且如果我们得到正见,信力增长,不用别人提醒,自己也会坚持,因为你相信佛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我们确实是在轮回里面,我们确实是无知,我们确实应该离开轮回,轮回确实可怕
宽子 :就好像家里后面着火了,我们深知了,就会逃跑,不会不相信,不脱离,结果自己被烧死

宽子 :汝等比丘,求善知识,求善护助,无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

宽子 :汝等比丘,求善知识,求善护助,无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
宽子 :佛经是我们的善知识,明师是我们的善知识,明师,是指法眼净的师父,明心的师父,我们不懂,我们需要精进去求,比方说,精进于佛经,不明白查佛学词典,问师父,网上找资料

宽子 :现在比以前容易懂,因为网上都有资料可以参考,也比较容易走歪,因为众说纷纭,所以我们根据佛经的指引最好,别人说的,我们可以问他,你说的,是在哪个经文呢,出自哪个经文呢

宽子 :没有依据,我们起码不会深信,为何要如此呢?,因为能确保我们不会走歪,佛法才能融会贯通,时常说,精进就是因缘,我们精进了,时时不忘佛法,让佛法沐浴身心,沮丧了,找师父给我激励

宽子 :不让烦恼持久,就好像我们家水盆塞了,我们要保持通畅,不能让臭气冲天,所以一塞了,就要找人通开,那样我们才不会烦恼

宽子 :若有不忘念者,诸烦恼贼则不能入,我们有烦恼,证明我们忘记了佛法,代表我们没有正见,不安稳了,更别说什么开悟见性了,这是自我欺骗,一会清醒,一会迷惑,那不叫开悟

宽子 :那个只是轮回的浮沉而已,是故汝等,常当摄念在心。若失念者,则失诸功德。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摄念在心,这个是需要禅定的帮助练习

宽子 :需要增长智慧,止观双修,所以我们说,禅定需要本身的行为端正,要有戒,为何呢,因为行为恶劣,会影响禅定,为何说初禅断五盖

宽子 :贪,嗔,掉举,昏沉,疑,因为贪,会让禅定染上污点,不能入定,五盖就是禅定的妨碍,这里包括了智慧的光明,这就是我们说外道的禅定,和正法的禅定的区别,很多师兄说,我不用打坐,也能禅定,楞严大定,禅定不一定是打坐,那么你可以轻轻的问自己,我三毒能转了没?

宽子 :大定,什么都能不染,叫大定,更不会去捉取,不会深陷,若有智慧,则无贪著,我们的心,没有经过打磨,是不能发光的,我们时常说六祖,我们看看六祖说什么

宽子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宽子 :这里很清楚的介绍了六祖的顿悟

宽子 :
善于行善并希望内心安详的人应当培养这些特质:
他必须有能力、正直,而且是完全地正直,善顺、温和,以及谦虚。
能够知足并且容易被护持,生活少务、简单。善护诸根,谨慎、不轻率,亦不贪恋眷属。

宽子 :六祖说的,和慈经吻合,我们互相对照一下,我们是不是这种人,那么我们才有脸,说我们开悟了,所以我们说,学基础正见,说观呼吸,说摄心一处,说打坐练习,说三十七道品

宽子 :说四谛,十二因缘,定慧双修,双学,先改变我们自己斜歪的习气,先摆正自己,不夸夸其谈,练习约束自心,自我观察,认真的用佛法对待生活,不再去大吃大喝,吃撑自己,不再和老公计较,在生活里找茬

宽子 :不再觉得老人没有眼光,古板,不再揪着别人的缺点,看人不顺眼,不再觉得自己高贵,与众不同,这就是因为念念不忘佛法的表现,越来越有智慧,自身撒发一种慈悲

宽子 :待人接物,吃亏为乐,他必须有能力、正直,而且是完全地正直,善顺、温和,以及谦虚。,有能力,能深具正见,知而能行,通达,辩才无碍,正直,因为断身见,善顺,因为慈悲不染

宽子 :温和,因为无嗔,谦虚,因为智慧具足,这才是懂得,生活不离佛法,不离世间觉,众生是成就自己的磨炼,让我们练心,把心磨开无明,大放光明

宽子 :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宽子 :若无众生,一切菩,终不能成无上正觉,众生就是家庭,同事,邻居,陌生人,身边周围的磨合,很实在的修行,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是名不忘念。,若念力强,则六根不攀缘,不为三毒所害

宽子 :所以不怕世间五欲,如烛光进入黑暗,片片光明,就好比我们开始看见假蛇,当是真的,心里很害怕,知道真相,你可以把它捉起来,不懂真相,就好比我们去看恐怖电影,明知道是屏幕假戏,却害怕的不能入眠

宽子 :所以我们要多磨炼自己,多练习,那么自己就会大放异彩,今天先聊到这

宽子 :

阳光 :真正的禅定是生活中的安稳自在
宽子 :也需要通过坐禅来深入
l乐方便 :感恩老师,老师辛苦了
阳光 :为啥还是不能离开坐禅呢

宽子 :因为行住坐卧容易散,不像出家人,一举一动,不受干扰
阳光 :我自信安稳,有正见,也行吗
宽子 :我们看经文就知道,跟随佛陀的僧人,都在树下打坐
阳光 :不行吗

波罗蜜 :支持群主
阳光 :是的
宽子 :佛陀建议远离,独居,就是因为我们的散乱
波罗蜜 :离开禅定而解脱者,无有是处

宽子 :跟随佛陀的僧人还需如此,何况我们
阳光 :好吧,我
宽子 :有正见,如果你能符合慈经所说,那可以
宽子 :有正见,如果你能无三毒,那可以

宽子 :师曰:“一、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名戒香。
“二、定香。即睹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名定香。
“三、慧香。自心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虽修众善,心不执著,敬上念下,矜恤孤贫,名慧香。

宽子 :如果你能学会六祖说的以上,那可以说你顿悟
阳光 :以智慧关照自性,是止观吧
l乐方便 :老师,床上不方便进行打坐前的礼佛,那还可以练习打坐吗?
宽子 :顿悟入道要门论》顿悟入道要门论(上卷)

宽子 :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何以故?菩萨戒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脱,亦名达彼岸、超六度、越三界、大力菩萨、无量力尊,是大丈夫。

宽子 :顿悟,八风吹不动
宽子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阳光 :我才以为可以把打坐当做无所谓

宽子 :所以不学基础,那就没办法了
安居诗意 :止观,我的理解是,用智慧觉止

宽子 :阳光 我才以为可以把打坐当做无所谓
@阳光 可以不打坐
阳光 :啊
宽子 :止是定,观是慧的意思
宽子 :如果你能用智慧产生定,能不染三毒

宽子 :那么不打坐,你能成就
阳光 :不行,我打坐虽然不行,可是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了
宽子 :自问有没有如此大的智慧,让其产生定力
宽子 :达摩尚需面壁九年
安居诗意 :打坐能体验如如不动

宽子 :“若有智慧者而观眼时,尽空无所有,亦不牢固;若复观耳、鼻、口、身、意时,尽空无所有,皆虚、皆寂,亦不牢固。云水者,四流是也。云何为四?所谓欲流、有流、见流、无明流。大筏者,贤圣八品道是也。云何为八?正见、正治、正语、正方便、正业、正命、正念、正定,是谓贤圣八品道也。水中求度者,善权方便精进之力也。此岸者,身邪也;彼岸者,灭身邪也。此岸者,阿阇世国界也;彼岸者,毗沙王国界也。此岸者,波旬国界也;彼岸者,如来之境界也。”

阳光 :我没智慧也没定力
ゞ 水儿 oO :安居诗意 打坐能体验如如不动
@安居诗意 有时候只是确定没有妄念,如如不动还早着呢
安居诗意 :这个可以有

宽子 :比丘当知:尔时,吉祥躬自执草诣树王所。吾即坐其上,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尔时,贪欲意解,除诸恶法,有觉、有观,游志初禅;有觉、有观除尽,游志二、三禅;护念清净,忧喜除尽,游志四禅。我尔时以清净之心,除诸结使,得无所畏,自识宿命无数来变。我便自忆无数世事,或一生、二生、三、四、五生、十生、二十、三十、四十、五十、百生、千生、百千万生,成劫、败劫、无数成劫、无数败劫、无数成败之劫,我曾死此生彼,从彼命终而来生此,原其本末因缘所从,忆如此无数世事。

宽子 :这个是佛陀在菩提树下的开悟

宽子 :也是从坐禅

宽子 :“我复以天眼清净无瑕秽,观众生类生者、终者,善趣、恶趣、善色、恶色,若好、若丑,随其行本,皆悉知之。或有众生身修恶行,口修恶行,意修恶行,诽谤贤圣,造邪业本,与邪见相应,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或有众生之类,身、口、意行善,不诽谤贤圣,与正见相应,身坏命终,生于人间,是谓此众生身、口、意行无有邪业。我以三昧之心清净无瑕秽,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即成无上正真之道。

宽子 :我以三昧之心清净无瑕秽,有漏尽,成无漏,心解脱、智慧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即成无上正真之道。

阳光 :刚想把对禅定的执着放下

宽子 :尔时,我作是念:‘今日可食一果。’尔时我便食一果。当我食一果之日,身形萎弱,不能自起居,如年百二十,骨节离散,不能扶持。比丘当知:尔时一果者,如似今日小枣耳!尔时,我复作是念:‘此非成道之本,故当更有余道。’尔时,我复作是念:‘我自忆昔日,在父王树下无淫、无欲,除去恶不善法,游于初禅;无觉、无观,游于二禅,护念清净,无有众想,游于三禅;无复苦乐,意念清净,游于四禅。此或能是道,我今当求此道。’


宽子 :’尔时,我复作是念:‘我自忆昔日,在父王树下无淫、无欲,除去恶不善法,游于初禅;无觉、无观,游于二禅,护念清净,无有众想,游于三禅;无复苦乐,意念清净,游于四禅。此或能是道,我今当求此道。’


宽子 :此或能是道,我今当求此道。’
宽子 :佛陀各种苦行不能解脱
宽子 :最后选择了禅定
安居诗意 :但老年人思维更难改变各人理解
宽子 :我们有能力了,能说那是方便,比方说,我大力,用木锯也行,用电锯也行


阳光 :老年人只是身体老了,心是一样的
安居诗意 :因为深度比小朋友深
宽子 :没有能力,不能拉动木锯,就只能用电锯
宽子 :所以要先了解自己的能力
宽子 :我能说随便,我用木锯吧
宽子 :你没有力气,你不能说


宽子 :所以很多人学佛,不自量力
青竹 :
ゞ 水儿 oO :
安居诗意 :
l乐方便 :
意善 :
阳光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22: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意 于 2021-2-5 23:03 编辑

宽子 :我们继续昨天的经文

宽子 :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

宽子 :佛陀比喻的很好,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不让自己的智慧流失,所以用定来防卫

宽子 :知道抽烟危害健康,这是明了智慧,没有定力,不去抽烟,你得不到这个智慧,摄心一处,安定,寂静,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禅定的重要,顿悟入道要门论

宽子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宽子 :圆觉经

宽子 :“辩音汝当知: 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 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 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 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 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 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 不久证涅槃。

宽子 : 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 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 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 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宽子 :楞严经

宽子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宽子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宽子 :从何方便入三摩地?,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由定而得无生法忍,得智慧,所以每个菩萨,都有自己的一个进入禅定的方法,有观呼吸,有从耳根,有从眼根,有从舌根,有从触根,有从念佛,有从水观

宽子 :各种各样,但是都有自己的一套禅定

宽子 :我们看看其中一个

宽子 :香严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闻如来教我谛观诸有为相,我时辞佛,宴晦清斋,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我观此气非木、非空、非烟、非火,去无所著,来无所从,由是意销,发明无漏,如来印我得香严号。尘气倏灭,妙香密圆,我从香严得阿罗汉。佛问圆通,如我所证,香严为上。”

宽子 :从香味,由此可见,修行,不是本来无一物为开始,很多师兄夸夸其谈楞严大定,其实只是自己还没入门而已,自己甚至初定都没有,也没有皈依,觉得禅定不在于坐

宽子 :在于各种生活的不染,恰恰的是,不染的生活,需要坐禅来帮助安稳,若不坐禅练习,不进入禅定,生活上,是没法定住的,因为对于六根的攀缘,无能为力

宽子 :当然也有例外的一两个,所以我们学百分之99的人,不学百分之一的人,因为我们就是百分之99里面的其中之一,甚至佛陀苦行六年,最后,也回到禅定而觉悟

宽子 :圆通,都是有禅定的帮助,有摄心一处,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宽子 :入三摩地,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所以,都是有指定的摄心方法

宽子 :周利槃特迦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阙诵持,无多闻性。最初值佛,闻法出家,忆持如来一句伽陀,于一百日得前遗后、得后遗前。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生住异灭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无碍,乃至漏尽成阿罗汉,住佛座下,印成无学。佛问圆通,如我所证,反息循空,斯为第一。”

宽子 :观呼吸 ,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调出入息。我时观息微细穷尽,所以我们说各种基础正见,都是为禅定做准备,让禅定更容易,能很快的放下妄念,进入禅定的状况

宽子 :懂什么是照见五蕴皆空,凡求初禅先习诸观。或行四无量。或观不净。或观因缘。或念佛三昧。或安那般那。然后得入初禅则易。

宽子 :念初禅地。如清凉池如高台观。五盖则除便得初禅

宽子 :如波利仙人初学禅时。道见死女膖胀烂臭。谛心取相自观其身如彼不异。静处专思便得初禅,佛在恒水边坐禅。有一寡闻比丘问佛。云何得道。佛言。他物莫取。便解法空即得道迹

宽子 :佛言。取恒水中小石。以君迟水净洗。比丘如教。佛问。恒水多君迟水多。答不可为喻也。佛言。不以指洗虽多无用也。行者当勤精进。用智定指洗除心垢。若不如是不能离法也

宽子 :摄心法,只需要一种,佛陀说,你在恒河里拿一块小石头,用恒河水洗干净,恒河水很多,但是你洗石头,不需要整个恒河水,所以多而无用,只需要足够的,能洗石头的而已

宽子 :所以我们禅定,专注一种,专注一境

宽子 :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

宽子 :这个禅定,我们先简单的说到这里,各种基础,我们学好了,再深入各种禅定

宽子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是肉眼,而是明见人也,是名智慧。

宽子 :这个我们昨天说过,智慧的重要,也在我们行动上,表现出来,你是一位智者,若有智慧 则无贪,嗔,痴,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也表现出慈经的描述

宽子 :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没有学智慧,那就不是出家僧人,也不是在家人

宽子 :你甚至是畜生,饿鬼,地狱的众生,屎壳郎智商低,所以推粪球,牛智商低,所以帮你耕田,所以没有智慧,无所名也,因为不知道你会变成什么样

宽子 :变成飞禽走兽,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我们看看地球上所有的动物,不是人类最强壮,但是人类却统治这个世界

宽子 :鲸鱼庞大无比,却不敌人类,大象力大无穷,却被人类骑于座下,因为我们有他们没有的,那就是智慧,同样的,我们也不能自满,要量力

宽子 :我上学,同一个班,有同学考第一,他看到的,考最后的学生看不到,看不懂,就好像佛陀,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看不懂的佛法,我们要搞清楚一件事情,人人有佛性,不代表人人有智慧

宽子 :如果佛性一样,那就是一样,那么猴子有的,你也有,把猴子供上,磕头,自己智慧不足的时候,千万不要夸夸其谈,力小的时候,不要装大人,佛陀讲解几十年佛法,为的,就是不一样的众生

宽子 :就好比你和考第一的同学一样,都有个身体,你却不能考第一,你却想不出来,人家说,戒烟,嗨,还不容易,我抽烟几十年,说戒就戒了
宽子 :你却不能够,你却对别人说,你有身体,我也有,戒不戒,无所谓啦,大家都是平等,是人类就好,如此自欺欺人,别人能的,我们不能,我们就要精进,改变自己

宽子 :而不是找捷径来欺骗自己,麻木自己,哎呀,这三毒,都不可能,还是念佛带业往生吧,自己不努力纠正自己的习气,念佛也不能往生

宽子 :【问】:经说言至念佛,必得往生西方净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何假观心?求于解脱。

【答】: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达彼?

佛者觉也,所谓觉察身心,勿令起恶;念者忆也,所谓忆持戒行不忘,精进勤了。如是义,名为念。故知念在于心,不在于言。因筌求鱼,得鱼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

宽子 :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达彼?

宽子 :今天就先聊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楼主| 发表于 2021-2-9 20: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意 于 2021-2-9 20:14 编辑

   宽子 :汝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毋得怀疑,不求决也。尔时世尊,如是三唱,人无问者,所以者何?众无疑故。时阿免楼驼,观察众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世尊!是诸比丘,于四谛中,决定无疑。’

于此众中,所作未办者,见佛灭度,当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闻佛所说,即皆得度。譬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若所作已办,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

   宽子 :汝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毋得怀疑,不求决也。,陀涅槃前,最关心大家,对四谛还有没有疑问,见四谛的重要,谛的圆满,陀初转法轮,先说四谛,最后涅槃,也还问大家明白不明白四谛,
   宽子 :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四谛之法。云何为四?所谓:初苦谛,义不可尽,义不可穷,说法无尽;第二者、苦集谛,义不可尽,义不可穷,说法无尽;第三者、苦尽谛,义不可尽,义不可穷,说法无尽;第四者、苦出要谛,义不可尽,义不可穷,说法无尽。

   宽子 :义不可尽,义不可穷,说法无尽,为轮回无尽,以正见,就是四谛,们觉得四谛,只有苦,集,灭,道,很简单,但是经文上说,可以说法无尽

   宽子 :“如是,比丘,有此四谛,实有不虚。世尊之所说,故名为谛。诸有众生二足、三足、四足、多足,欲者、色者、无色者,有想、无想者,如来最上。然成此四谛,故名为四谛。是谓,比丘,有此四谛。然不觉知,长处生死,轮转五道。我今已得此四谛,从此岸至彼岸,成就此义,断生死根本,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

   宽子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言:“诸佛子,苦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罪,或名逼迫,或名变异,或名攀缘,或名聚,或名刺,或名依根,或名虚诳,或名痈疮处,或名愚夫行。诸佛子,苦集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系缚,或名灭坏,或名爱著义,或名妄觉念,或名趣入,或名决定,或名网,或名戏论,或名随行,或名颠倒根。诸佛子,苦灭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无诤,或名离尘,或名寂静,或名无相,或名无没,或名无自性,或名无障碍,或名灭,或名体真实,或名住自性。诸佛子,苦灭道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一乘,或名趣寂,或名导引,或名究竟无分别,或名平等,或名舍担,或名无所趣,或名随圣意,或名仙人行,或名十藏。诸佛子,此娑婆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宽子 :苦灭道圣谛,此娑婆世界中,或名一乘,或名趣寂,或名导引,或名究竟无分别,或名平等,或名舍担,或名无所趣,或名随圣意,或名仙人行,或名十藏。诸佛子,此娑婆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宽子 :此娑婆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随众生心,悉令调伏。,这是华严经其中一段经文,以后我们都会反复讨论四谛,每个学佛的人,都必须要懂的,如果不懂四谛,那么自己就是没有正见的,因为唯有佛法,才有四谛

   宽子 :今天就先不深入讨论,汝等若于苦等四谛有所疑者,可疾问之,毋得怀疑,不求决也。尔时世尊,如是三唱,人无问者,所以者何?众无疑故,尔时世尊,如是三唱,人无问者,所以者何?众无疑故

   宽子 :佛陀问了三次,大家有没有不懂四谛的,大家有没有不懂四谛的,大家有没有不懂四谛的

   宽子 :但是也没人说话,没人问,为何呢?,因为大家都没有疑问,都明白,所以者何?众无疑故

   宽子 :时阿免楼驼,观察众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世尊!是诸比丘,于四谛中,决定无疑。’

   宽子 :阿免楼驼尊者,观察看见没人回答,他就出来回答佛陀说:

   宽子 :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世尊!是诸比丘,于四谛中,决定无疑。’

   宽子 :世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日月可以改变,变迁,但是佛陀说的四谛,真实不能变动,是真谛,真理,佛说的苦谛,是实苦,不能是快乐

   宽子 :说的集谛,是真正的集因,没有其他更胜的原因,说的灭谛,是因为因灭,所以果灭,佛陀说的灭苦之道,是真正的解脱之道,没有其他更胜之道,世尊!是诸比丘,于四谛中,决定无疑。’,所以大家听了佛陀的四谛,都信心安定,没有疑问

   宽子 :于此众中,所作未办者,见佛灭度,当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闻佛所说,即皆得度。譬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若所作已办,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

   宽子 :于此众中,所作未办者,见佛灭度,当有悲感,所作未办者,我们就是所作未办者,所作的业,不能解脱,未能办妥,还有很多未明,无知,看见佛陀要涅槃了,起心动念,感觉悲伤

   宽子 :若有初入法者,闻佛所说,即皆得度,初入法者,我们看看,我们连初入法者都算不上,初入法,初入法眼净,法眼净,就可以自己度自己,明了无碍,剩下的就只是做好修行

   宽子 :所以可以得度,譬如夜见电光,即得见道。若所作已办,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剩下一些尊者,已经解脱,不受后有,这些尊者看佛陀涅槃,只是一种解脱,远离了轮回病苦,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灭度,一何疾哉!’

   宽子 :阿免楼驼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

   宽子 :阿免楼驼虽说此语,众中皆悉了达四圣谛义。世尊欲令此诸大众皆得坚固,阿免楼驼虽然说了大家都懂四谛,但是佛陀还是想鼓励大家,让大家信心坚固

   宽子 :以大悲心,复为众说:‘汝等比丘,勿怀悲恼,若我住世一劫,会亦当灭。会而不离,终不可得。自利利他,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无所益

   宽子 :佛陀鼓励大家说,大家不要难过伤悲,我就算在这里停留一劫,也会终有一天会别离,生老病死,总会变化,会离开,你们自利利他,佛法就会长存,和我在不在的时候,都会一样,我如果一直不离开,对于佛法,也不会有更大的益处

   宽子 :就好像有师兄说,你去天上听佛法,回来和我们讲讲,天上的佛法,和我们学的一样,如果天上说,抽烟危害健康,我回来告诉你,你就会身心不同,马上不抽烟了?

   宽子 :也有很多人说,如果佛陀在就好,佛陀在的话,佛陀叫你持五戒,你就会非常不同的持戒?,我们说的五戒你不会去戒,佛陀说的,你也不会,所以佛陀说,我在不在不是最主要

   宽子 :佛陀在的时候,有位弟子为了偷懒,装鬼吓佛陀,可见佛陀在的时候,懒的弟子,还是一样的,习气还是一样,我曾经说过,就好比我们上学,我们在班上,同一个老师教导

   宽子 :有同学认真学习,名列前茅,那么他们这些人,学的都是正法,有些人上课听不进去,打瞌睡,考最后,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末法,有些人连上课都不去,那么他们就是灭法了,所以我们在什么时代都不重要

   宽子 :因为各种时代,都是在你自己那里造作,对我来说,佛法正旺盛,鼎盛,因为用心了,认真了,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缘。,就算佛陀在,也分应可度者

   宽子 :因缘具足者,不管在天上或者人间,佛陀都已经度了他们,其他还没能得度的,都造就了以后可以解脱得度的因缘,比方我们现在学习正法,也是造就了以后可得度的因缘

   宽子 :我们信心满满,以后就一定会得度,自今以后,我诸弟子,展转行之,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佛陀说,我涅槃以后,从今往后,我的弟子,努力去行动,去修行,牢记佛陀的教诲,那就好像佛的法身常在,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尚且能千处祈求千处应

   宽子 :何况佛陀的法身,所以我从来就不觉得佛陀离开,要是佛陀离开了,我今天也没法修行正法,所以佛陀是一直陪伴我的,就好比佛陀的法身常在

   宽子 :则是如来法身,常在而不灭也。,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是故当知,世皆无常,会必有离

   宽子 :相会,聚会,必有别离,世间无常,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勿怀忧恼,世相如是

   宽子 :世间现象,本来如此,当勤精进,早求解脱;以智慧明,灭诸痴暗。’

   宽子 :世实危脆、无坚牢者,我今得灭,如除恶病。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灭之,如杀怨贼,而不欢喜。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宽子 :佛陀说,世间没有牢靠的事物,没有不变的事物,我今天涅槃,如除掉疾病,因为这个是生老病死的身体,应该舍弃之身,苦恼痛苦罪恶之物,这个身体,浮沉在生老病死的大海,智者都会抛弃,除掉这个罪恶的身体

   宽子 :所以涅槃了是一种解脱的喜悦,而不是悲伤的

   宽子 :汝等比丘!常当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复语,时将欲过,我欲灭度,是我最后之所教诲。

   宽子 :佛陀说,所以我的弟子们,应该常摄心安稳,勤修解脱之道,世间的一切动的,不动的事物,都是变化败坏的现象,大家应该收敛六根,安定不去攀缘,佛陀说,时间将过去,我也将涅槃,大家牢记,这是我涅槃前,最后的教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禅净中心  

GMT+8, 2023-9-22 23:25 , Processed in 0.15790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