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禅净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诗意

破相论

[复制链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发表于 2021-2-15 20: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子:大家好

宽子:我们继续昨天的破相论

宽子:昨天我们说到,如何才是正确的解脱知见,我们学佛了,过着一样的生活,却不一样的觉知,不一样的知见,以前我行善,都是盲目的,苦恼还是很多,因为我没有深入正法正见。

宽子:就好像祖师教我们,如何修寺院,塑造佛像,烧香,献花,等等,怎样才算正确的修行,所以我们学破相论,是围绕在,心,六根上面的源头,这才是不假外求,修内心。

宽子:修内心,不是把自己空了,这是做不到的,比方说,我去超市买菜,这是生活,那么这个从家出门,到超市,到买菜各种,到付钱,回来家里,这个过程,是空吗?所以我们不明白,不要把自己人格分裂,不要把自己装空了,自己三毒,六根,是自己最好的证明。

宽子:我们看看经文。

宽子:又长明灯者:即正觉心也,以觉明了,喻之为灯;是故一切求解脱者,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过去有佛,名曰然灯,义亦如是。愚痴众生,不会如来方便之说,专行虚妄,执著有为,遂燃世间苏油之灯,以照空室,乃称依教,岂不谬乎!所以者何?佛放眉间一毫相光,上能照万八千世界,岂假如是苏油之灯,以为利益。审察斯理,应不然乎!

又六时行道者:所谓六根之中,于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时不舍,名为六时。

宽子:以身为灯台,心为灯炷,增诸戒行,以为添油;智慧明达,喻如灯火。当燃如是真正觉灯,照破一切无明痴暗,能以此法,转相开示,即是一灯燃百千灯,以灯续然,然灯无尽,故号长明。

宽子:守口摄意身莫犯 莫恼一切诸有情  无益苦行当远离 如是行者可度世

宽子:这是点灯,点亮自己的智慧.

宽子: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

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是肉眼,而是明见人也,是名智慧。

宽子:身为灯台,身要行正,心如灯柱,可引智慧,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

宽子: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定慧等持.

宽子:那么我们的戒行,就会好.为何呢?有慧有定,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所以我们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改变,而且能轻易的改变,就好像大人,轻易举起五公斤,力大

宽子:所以说顿悟,八风轻易就吹不动了,因为力大,不染,摄心安稳,没有能力到达,我们就不去想这些不切实际的,我们学习祖师说的这些功夫

宽子:又六时行道者:所谓六根之中,于一切时,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长时不舍,名为六时。

宽子:常行佛道,修诸觉行,调伏六根

宽子:长时不舍,名为六时。

宽子:所以我们看看,祖师说,常行,修,调伏.长时间不忘.达摩祖师面壁九年,去修,调伏.不像我们,看了两本经文,就夸夸其谈.修诸觉行,六度就是.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

宽子:戒,定,慧,产生慈悲柔和而布施,正见产生精进,正智少欲知足产生无生法忍.所以符合慈经所说,因为自己的气质改变.
 
  《慈经》

善于行善并希望内心安详的人应当培养这些特质:

他必须有能力、正直,而且是完全地正直,善顺、温和,以及谦虚。

能够知足并且容易被护持,生活少务、简单。善护诸根,谨慎、不轻率,亦不贪恋眷属。

宽子:常当精勤修习诸定。若得定者,心则不散

宽子:绕塔行道者:塔是身心也,当令觉慧巡绕身心,念念不停,名为绕塔。过去诸圣,皆行此道,得至涅槃。今时世人,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日夜走骤,徒自疲劳,而于真性,一无利益。

宽子:我们说绕佛,去寺院七天绕佛,去学习,我们看看祖师说的绕佛,是怎样的.

宽子:塔是身心也,当令觉慧巡绕身心,念念不停,名为绕塔。

宽子:绕塔,祖师说的绕塔,是念念觉慧,不离身心,觉知智慧,不离开身心,环绕自己,家人叫我扫地,做家务,我以前都是顶嘴,生气,你自己不做,叫我做,当我佣人了,凭什么?

宽子:反过来,我学佛了,佛陀说,慈悲喜舍.我不忘佛陀教诲,所以我越来越少计较,多吃亏,我拿起扫把就去了,还能开心的去做,然后我发觉自己少了生气,还能心里自在,这就是觉慧,用上了佛法

宽子:我以前还嫉妒,爱批评别人,尤其是曾经对我不好的人,提起他们就生气,心中怨气难消,见到谁都提起这事,但是现在我不一样,因为觉慧,正见,学佛.

宽子:我不再计较,因为我了解,众生无明无知,大家一样有毛病,有苦,所以我释然,我心胸越来越能包容,越来越于定而不染

宽子: 我也学会了正语, 时常开始说正能量的话,不说是非,心越来越收敛,不去搅起是非,因为时时不忘佛陀的教诲,觉慧环绕身心.

宽子:今时世人,不会此理,曾不内行,唯执外求;将质碍身,绕世间塔,日夜走骤,徒自疲劳,而于真性,一无利益。

宽子:所以我们一直改变外在,是不能觉悟的,因为眼里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事,不曾改变自己,修行一定要记住,没有别人的事,都是自己的无明,内求,只能是自己的身心,是非心,才会说是非,这是达摩祖师说的,绕塔,绕佛
宽子:是非心,才会说是非,这是达摩祖师说的,绕塔,绕佛,佛不需要你围着转,绕的,是自己身心的习气,把自己身心的三毒绕没了,那才是绕佛

宽子:又持斋者:当须会意,不达斯理,徒尔虚切。斋者齐也,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又持斋者,食有五种:

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

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

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

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

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

此五种食,名为斋食。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诸恶皆为;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事。

宽子:持斋,持平,持齐.吃素,你可以是为了身体健康,持斋,那是有智慧,有知见的.所谓斋正身心,不令散乱。持者护也,所以叫斋戒.

宽子:所谓于诸戒行,如法护持。必须外禁六情,内制三毒,勤觉察、净身心。了如是义,名为持斋。

宽子:持斋,持的是正法正见,所以三毒六根,是守护的,:因为了义,了解佛法的真实义理.

宽子:一者法喜食,所谓依持正法,欢喜奉行。

宽子:依持正法,我过午不食,因为食尝正法,不需再食,法喜食.

宽子:二者禅悦食,所谓内外澄寂,身心悦乐。

宽子:得法眼净,能静虑身心,内外澄寂,身心悦乐。就好像刚才的比喻,用上了佛法,这也是一种,别人叫我做事,我不再埋怨,我的禅定,静虑,明心,都能用在生活上,内外透彻,所以生活上,产生了觉慧,可以少欲知足,内外澄寂,身心悦乐,在生活上,也能如此,平和,慈悲.

宽子:三者念食,所谓常念诸佛,心口相应。

宽子:不贪吃,不恶口,因为心通透正见,所以不需食人间烟火,常念诸佛所食,食法乳,心口相应,不是说我开悟了,但是各种习气频频出现.忍不住骂人,说粗口,说是非,看谁都不顺眼,正念而食

宽子:四者愿食,所谓行住坐卧,常求善愿。

宽子:欲神足,这是善愿,这个善,是面向解脱,善解脱的愿,我生活觉察无常而少欲知足,我觉知无常,而懂退让,我觉察无常,而懂孝顺,懂礼貌,懂谦虚,懂惭愧,懂感恩,因为一心解脱,所以对我来说,众生都不俱缺点,因为无常变化,本来就凹凸不平,就好像我们在大海求海平,海的表面一平坦,那是没有可能的,自己心不染不着,心平,一切就是平等,所以能自己卑微.这就是心平何劳持戒.

宽子:就好比自己是滴水,如果自己融入了大海,也没有狂风巨浪一说,因为柔和不染,所以开悟的人,是智慧,禅定,持戒,平和,慈悲的.这才是正念修行

宽子: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宽子:如此卑微

宽子: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宽子: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宽子:我此随顺无有穷尽。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宽子:五者解脱食,所谓心常清净,不染俗尘。

宽子:心常清净,不染俗尘。念念不忘解脱,以前我拜佛,是为了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现在我拜佛,是为了解脱轮回,因为世间无常,生老病死,无有如意.这就是心常清净,不染俗尘,再没有俗尘的无明,明心,法眼净,你才能见性,不了义,如何能明心.所以达摩祖师也说基础正见,这才是破相.

宽子:此五种食,名为斋食。若复有人,不食如是五种净食,自言持斋,无有是处。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诸恶皆为;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事。

宽子:唯断于无明之食。若辄触者,名为破斋。若有破,云何获福?世有迷人,不悟斯理,身心放逸,诸恶皆为.

宽子:贪欲恣情,不生惭愧,唯断外食,自为持斋,必无是事。

宽子:不明理,不吃肉了,过午不食了,以为那就是持斋,无有是处,贪欲恣情,不生惭愧,不求解脱.

宽子:今天我们先聊到这.

宽子:阳光 老师。是不是说我们世间所做的一切善事。就包括去寺院祈祷。念佛。供香华。各种供养。都是培福德。 而解脱却只是内心的事情?



宽子: @阳光 是说,我们去寺院烧香,拜佛,都是解脱, 没有各种福德一说.

宽子:收敛自己,六根清净,何须福德,不了正因,不得解脱,接下来的破相论,会说到的.

宽子:阳光 是无论做什么。只要收敛自己。六根清净。就是解脱


宽子阳光 那是练习,经验累积  . 不是一下就习惯

宽子:我们各种行为,都是一种给我们练习的助缘,向内心摄守,比方说,我去寺院烧香,有正见,那么烧的才香能对自己有益,因为念念不忘解脱知见.

宽子:佛不需要你的香,烧的,是自己的三毒,恭敬的,是佛法给你的解脱知见,而不是拜大哥,求保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发表于 2021-2-15 21: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宽子:又礼拜者:当如是法也,必须理体内明,事随权变,理有行藏,会如是义,乃名依法。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世尊欲令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示内恭敬。举外明内,性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嗔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于圣,徒诳于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

宽子:我们继续昨天的破相论

宽子:又礼拜者:当如是法也,必须理体内明,事随权变,理有行藏,会如是义,乃名依法。

宽子:礼拜佛,当如法,理体内明,佛理的法体,能够通透明了.比方说,别人问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能清楚的讲解. 事随权变,理有行藏,能够圆满的运用佛法,能辩才无碍,能如理而行.

宽子:会如是义,乃名依法。

宽子:依法,我们跟随佛经,因为要会如是义,唯有佛经有正解,正法.

宽子:拜者伏也;所谓恭敬真性,屈伏无明,名为礼拜。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

宽子:礼拜者,拜伏自己的无明,自己的三毒,恭敬自己的摄心一处,摄心为戒,摄心为善,自己三聚净戒,都摄六根不染,这个就是自己的法相

宽子:若能恶情永灭,善念恒存,虽不现相,名为礼拜。其相即法相也。

宽子:世尊欲令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示内恭敬。举外明内,性相相应。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嗔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诈现威仪,无惭于圣,徒诳于凡,不免轮回,岂成功德。

宽子:世尊欲令世俗表谦下心,亦为礼拜;故须屈伏外身,示内恭敬。举外明内,性相相应。

宽子:我们外表的礼拜,是表示我们的恭敬心,表示我们的心对佛法的信心,但是我们内心,要明白,三毒六根的源头,礼拜要和解脱轮回相应,我们为何而拜,不是因为看见大哥,大哥保护我们,是因为佛陀是我们解脱轮回的导师,无上的导师,没有比佛陀更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学佛,皈依,无需再找第二个老师,不皈依外道.

宽子:只有不明了的人,糊涂的人,才会学佛又去学道,学儒家学说,因为他从来不懂四谛,不懂基础正见,更不懂佛法无上的了义

宽子:若复不行理法,唯执外求,内则放纵嗔痴,常为恶业,外即空劳身相,

宽子:外求,比方放生,印经,各种造作,如果自己放生,而不懂学习基础正见,那么三毒就不会消减,内则放纵嗔痴,常为恶业.

宽子:我们时常看见很多居士,在寺院里说是非,闲聊各种各样,很多时候我们给自己借口说,我们是初学,身上都有毛病,我们看看群里,我们有时间说一天的是非闲聊,却没有时间看看佛经,没有时间,学习四谛,这就是很大的区别.

宽子:我们从小上学,不起来不去学校不行,因为父母说,那是你的将来.反过来说,我们对学习佛法,有没有这种不学不行的想法呢?

宽子:还有人看了金刚经说,认为自己觉悟了,还胡言乱语的说,不用学了,佛没说过一句话,你是在谤佛

宽子:各种邪说,这才是断了自己的学习机会,也给了自己三毒旺盛,各种堕落的机会,因为没真看懂,就好比高中自己考了200分,自己却觉得自己和考700分的人,没区别,不自量力.

宽子:还给自己一个榜样说,你看,六祖不认识字呢,不是一样吗?不认识字,不上学,还成了光荣,这都是我们现代人学佛的毛病,有空念完佛,去喝酒唱歌了,没事,不是往西方可以带业嘛,学那么多,还不如我念佛就好呢,可以该干嘛干嘛,所以我们不花时间学习佛经,却用来消遣娱乐.我们看看一段金刚经

宽子:《金刚经》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宽子:“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宽子: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宽子:不能解我所说故,我们看看这句,我所说.比方我说,你们要了解,我前面说了很多方法,是为了让你们都能放下,为了让你们了解,你们跟随我这些方法,一一去执行,那么你们就能放下而自在了,甚至能放下我说过的全部方法

宽子:但是,前提,你们要先懂,先练习,我前面说过的所有方法,你们才能去三毒,六根不攀缘,清净,你们学会了,就不能再去执着这些方法,都要放下,那么才能符合学习的目的,抛弃佛经,等于不拿剑,当自己成就无剑,敌人一来,你发出剑气看看,发不出来,只能发出臭屁了,不能解我所说故,我所说,因为我之前有说。

宽子: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宽子:那么若无言,何来这句话呢?何来金刚经呢?要懂无眼耳鼻舌身意,必须做到以下

宽子:欲修六度,当净六根,先降六贼。能舍眼贼,离诸色境,名为布施;能禁耳贼,于彼声尘,不令纵逸,名为持戒;能伏鼻贼,等诸香臭,自在调柔,名为忍辱;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六度者运也,六波罗蜜喻若船筏,能运众生,达于彼岸,故名六度。

宽子:做到如此清净六根

宽子:剑仙说,说我拿剑伤敌,那是笑话,我身上无剑,如果说我有剑,那是诽谤我,你能学吗?所以你没有基础,如何能看懂呢

宽子:“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宽子:如果说,无所住就是成就,为何还分说初果,二果,三果,四果?

宽子:我们先说说初果,初果必须断身见,必须入八正道的河流。

宽子:断身见,是什么意思?

宽子:雜阿含109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譬如池水,方五十由旬,深亦如是,其水盈滿。復有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以渧彼水。諸比丘!於意云何?彼士夫水渧為多,池水為多」? 
  比丘白佛:「彼士夫以毛、以草、或以指爪,所渧之水,少少不足言。池水甚多,百千萬倍不可為比」。 
  「如是諸比丘!見諦者所斷眾苦,如彼池水,於未來世永不復生」。 
  爾時、世尊說是法已,入室坐禪。 
  時尊者舍利弗,於眾中坐,世尊入室去後,告諸比丘: 
  「未曾所聞!世尊今日善說池譬,所以者何?聖弟子具足見諦,得無間等果。若凡俗邪見,身見根本,身見集,身見生,身見起,謂憂慼、隱覆、慶吉、保惜,說我,說眾生,說奇特,矜舉:如是眾邪,悉皆除滅,斷除根本,如折多羅樹,於未來世更不復生。 
宽子:
  諸比丘!何等為見諦聖弟子斷上眾邪,於未來世永不復起? 
  愚癡無聞凡夫,見色是我,異我,我在色,色在我;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我在識,識在我。 
  云何見色是我?得地一切入處正受觀已,作是念:地即是我,我即是地,我及地唯一無二,不異不別。如是水,火,風,青,黃,赤,白,一切入處正受觀已,作是念:白即是我,我即是白[1],唯一無二,不異不別。如是於一切入處,一一計我,是名色即是我。 
  云何見色異我?若彼見受是我,見受是我已,見色是我所;或見想、行、識即是我,見色是我所,是名色異我[2]。 
  云何見我中色?謂見受是我,色在我中;又見想、行、識即是我,色在我中,是名我中色[3]。 
  云何見色中我?謂見受即是我,於色中住,入於色,周遍其四體;見想、行、識是我,於色中住,周遍其四體,是名色中我。 

宽子:若凡俗邪見,身見根本,身見集,身見生,身見起,謂憂慼、隱覆、慶吉、保惜,說我,說眾生,說奇特,矜舉:如是眾邪,悉皆除滅,斷除根本,如折多羅樹,於未來世更不復生。 

宽子:断身见,能去三毒,六根不攀缘,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宽子:所以初果如果断身见,六根不攀缘,能有所得不,不能有所得

宽子:“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宽子:所以我们没有基础正见,能说看懂金刚经不

宽子:初果名入流,入什么流?不懂,没看过。

宽子:初果断三结,什么是三结,不懂,不知道

宽子:就好比说,我不懂去北京的路怎走,我稀里糊涂,居然到了。侥幸啊,有运气

宽子:一个须菩提,解空第一,深明佛理,居然变成和我们一样,不学无术

宽子: 愚癡無聞凡夫,見色是我,異我,我在色,色在我;見受、想、行、識是我,異我,我在識,識在我。 

宽子:所以我们要做到不染,不着,不缚,需要很多的学习,最后才能成就无剑,不是恐怖片,吓死我了。金刚经,也是如此,佛陀所有的弟子,都能符合金刚经的要求,因为三聚净戒,六根不攀缘,你做到了,你也就看懂金刚经了

宽子:【问】:如温室经说,洗浴众僧,获福无量。此则凭于事法,功德始成,若为观心可相应否?

【答】:洗浴众僧者,非洗世间有为事也。世尊当尔为诸弟子说温室经,欲令受持洗浴之法;故假世事,比喻真宗。隐说七事供养功德,其七事云何?一者净水、二者烧火、三者澡豆、四者杨柳、五者净灰、六者苏髇、七者内衣。

以此七法喻于七事,一切众生由此七法沐浴庄严,能除毒心无明垢秽。’其七法者:

宽子:一者 谓净戒洗荡僭非,犹如净水濯诸尘垢。

二者  智慧观察内外,犹如然火能温净水。

三者  分别简弃诸恶,犹如澡豆能净垢腻。

四者  真实断诸妄想,如嚼杨枝能净口气。

五者  正信决定无疑,犹如净灰摩身能辟诸风。

六者  谓柔和忍辱,犹如苏髇通润皮肤。

七者  谓惭愧悔诸恶业,犹如内衣遮丑行体。

宽子:五者正信决定无疑

宽子:决定无疑,自己没有任何疑惑,因为精进学习,所以可以辩才无碍

宽子:一者谓净戒洗荡僭非,六根不攀缘,所以可以不染是非,摄心为戒。

宽子:二者智慧观察内外,犹如然火能温净水。

宽子:智者能够内外通透,能把握,所以能控制好水温,能把握佛理。

宽子:三者分别简弃诸恶,犹如澡豆能净垢腻。

宽子:能正信正见正智,所以善分辨诸恶,能定能舍

宽子:四者真实断诸妄想,如嚼杨枝能净口气。

宽子:禅定能断诸妄想,能净诸业

宽子:六者谓柔和忍辱,犹如苏髇通润皮肤。

宽子:通透而能慈悲喜舍,能大慈大悲

宽子:七者谓惭愧悔诸恶业,犹如内衣遮丑行体。

宽子:正见正念,能深知苦海,忏悔不犯而精进

宽子:如上七法,是经中秘密之义。如来当尔为诸大乘利根者说,非为小智下劣凡夫,所以今人无能解悟。其温室者,即身是也。所以燃智慧火,温净戒汤,沐浴身中。真如佛性,受持七法,以自庄严。当尔比丘,聪明上智,皆悟圣意,如说修行,功德成就,俱登圣果。今时众生,莫测其事,将世间水洗质碍身,自谓依经,岂非误也。且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事不相应,云何悟道?若欲身得净者;当观此身,本因贪欲,不净所生,臭秽骈阗,内外充满。若也洗此身求于净者,犹如渐渐尽方净,以此验之,明知洗外非佛说也。

宽子:如上七法,是经中秘密之义。如来当尔为诸大乘利根者说,非为小智下劣凡夫,所以今人无能解悟。

宽子:小智下劣凡夫是怎样的呢,三毒聚集,六根捉取,所以我们不能如法修行,那就是不能解悟。

宽子:今时众生,莫测其事,将世间水洗质碍身,自谓依经,岂非误也。且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宽子:所以凡夫,洗个澡,吃个素,认为那是清洁,干净,法身不是一般水,可以洗净,需要法眼净,慧净,才能法身净。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宽子:事不相应,云何悟道?若欲身得净者;当观此身,本因贪欲,不净所生,臭秽骈阗,内外充满。若也洗此身求于净者,犹如渐渐尽方净,以此验之,明知洗外非佛说也。

宽子:这些说的,都是我们认识佛法的基础,给我们正确学佛的观念,让我们懂自己该如何一步一步的走,不被外相所迷惑,别人说,你去磕头,去拜拜,你就健康了,但是我们就会看到轮回的无常不定,生老病死 ,毫无稳定可言,这就是我们时常说的无常。八大人觉经就有这个讲解

宽子:第一觉知: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宽子:如是观察,渐离生死。句短,而佛理深厚。

宽子:【问】:经说言至念佛,必得往生西方净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何假观心?求于解脱。

【答】: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达彼?

宽子: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不见佛,徒尔费功。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理,终无是处。

宽子:这里说到了念佛,往生西方。

宽子:经说言至念佛,必得往生西方净土。以此一门即应成佛,何假观心?求于解脱。

宽子:对啊,你看佛陀说法四十多年,为何不止说念佛就好,反正大家带业往生,多省事

宽子:夫念佛者,当须正念,了义为正,不了义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达彼?

宽子:了义,正念,什么是了义?懂四谛,十二因缘,为了义,懂各种基础正见,为了义,能知而能行,为了义,能辩才无碍,为了义

宽子:不了义为邪

宽子:正念者,念觉支,七觉支能行。所以能轻易往生。

宽子: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不见佛,徒尔费功

宽子:所以念佛也是一样,需要明理

宽子: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诵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理,终无是处。

宽子:因为明理,念佛之心能不染而清净,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因为安稳,而生禅定,因为静虑,而生智慧。

宽子:故知过去诸圣所修,皆非外说,唯只推心。即心是众善之源,即心为万德之王。涅槃常乐,由息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心是一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知门户者,岂虑难成?知关津者,何忧不达?窃见今时浅识,唯知事相为功,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虚促人夫,积木叠泥,图青画绿,倾心尽力,损己迷它;未解惭愧,何曾觉知。见有为则勤勤爱著,说无相则兀兀如迷。且贪现世之小慈,岂觉当来之大苦。此之修学,徒自疲劳,背正归邪,诳言获福。

宽子:故知过去诸圣所修,皆非外说,唯只推心。即心是众善之源,即心为万德之王。涅槃常乐,由息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

宽子:是一世之门户,心是解脱之关津。知门户者,岂虑难成?知关津者,何忧不达?

宽子:所以才会说,摄心为戒,通达佛理,何愁不达

宽子:窃见今时浅识,唯知事相为功,广费财宝,多伤水陆,妄营像塔,虚促人夫,积木叠泥,图青画绿,倾心尽力,损己迷它;未解惭愧,何曾觉知。

宽子:这个是说现今的现象,伤财劳力,各种佛事放生,佛子都不懂正见正法。

宽子:倾心尽力,损己迷它;未解惭愧,何曾觉知。
宽子: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外明;绝三毒永使销亡,闭六贼不令侵扰;自然恒沙功德,种种庄严,无数法门,一一成就。超凡证圣,目击非遥。悟在须臾,何烦皓首?真门幽秘,宁可具陈?略述观心,详其少分,而说偈言: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知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宽子:但能摄心内照,觉观外明;绝三毒永使销亡,闭六贼不令侵扰;自然恒沙功德,种种庄严,无数法门,一一成就。

宽子:超凡入圣

宽子:超凡证圣,目击非遥。悟在须臾,何烦皓首?真门幽秘,宁可具陈?略述观心,详其少分

宽子: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知待心知。

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宽子: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

宽子:整个达摩祖师破相论,算是完了。这个破相论,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复杂。

宽子:我们说心,对治心,需要了解通透,知根知底。整间房子水管破裂到处漏水都不怕,只要你找到总开关。

宽子:学佛,不是盲目,无从下手,改变,练习自己的心,用在行为上,让它成为习惯,有了正见的同学,接下来,一定要学禅定,没有的就先学基础。

宽子: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宽子: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宽子:“辩音汝当知: 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 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 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 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 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 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 不久证涅槃。”

宽子:“辩音汝当知: 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宽子:十方诸如来, 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宽子:今天先聊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禅净中心  

GMT+8, 2023-6-7 10:24 , Processed in 0.08677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