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禅净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阳光

杂阿含经1-13经和大方广佛华严经

[复制链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楼主| 发表于 2021-2-20 22: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12/8 12:48:53
宽子: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色无常,况现在色!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是,过去、未来受、想、行、识无常,况现在识!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识,不欣未来识,于现在识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若在于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宽子 :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色无常,况现在色!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正向灭尽。


宽子 :佛陀这里说色境的过去,以及未来,都是无常的,何况现在,我们有些人活在过去,恐惧未来,当下不安,就好像昨天说的,不安,恐惧,忘不了过去的种种,心中有阴影,忘不了过去种种,心中眷恋


宽子 :如果我老婆还在多好,孩子还在多好,我将来怎办,一个人孤单过吗?


宽子 :我们说色无常,变化,就会消失,就会销毁


宽子 :就好像焚化炉,就好像我们的胃口,就好像宇宙黑洞,你投再多,也会磨灭,销毁


宽子 :你看我们胃口,你吃了无数的牛,无数的鸡,无数的水果蔬菜,它一直销毁,循环,轮回就那样,不停的生死,所以你的过去,只是销毁的一种,你的未来,是等待被销毁的,你的现在,正在销毁


宽子 :就好像我们知道树叶会黄,会凋落,所以我们的未来,只是走向病老死,怎样死,真的重要吗?需要担心吗?


宽子 :修行人,不担心自己,这就是心解脱,明白真谛现象,树叶不会彼此担心,因为大家都会黄,最后掉光,每一个步骤,都是无常变化


宽子 :我们人很多时候,担心未来,因为看到太多的痛苦,所以害怕,怕老了没人说话,没人照顾,过的不好,但是修行人,以法为乐,断身见,怎会害怕呢?,更何况慈悲的福报,任何众生,都会报恩


宽子 :所以修行,慈悲,牺牲小我,永远都不会害怕,当然,很多人还不能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勇敢


宽子 :有个慈善组织,叫黄河慈善厨房,大家网上搜就有,创始人叫托尼,是一位英国人,他本来是一位富豪,他拥有3家公司,有一处自己的庄园和两辆跑车,但是他决定卖掉公司、房子和车,离开英国,2005年,托尼在西安建立黄河慈善厨房,帮助流浪汉


宽子 :所以这些就是勇敢,舍,从来没有担心自己的未来
,我们要懂得,我们拥有的,从来都不会长久


宽子 :过去已销毁,未来走向销毁,现在正在销毁,消磨循环


宽子 :就好像我们的肚子里的东西,早餐吃了,消化完了,中午的正在消化,晚上的,等待被消化,每天不停的重复的吃,空吗?肚子永远不停的空


宽子 :就好像轮回,你是人,你就要吃,你不解脱,你就要轮回


宽子 :所以我们认清,我们就没有任何的恐惧,因为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宽子 :“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宽子:我们简单的看无常既苦,肚子一直销毁,变化,肚子既苦,为何呢?因为你要不停的满足它


宽子:就好像一个烤炉,多少都不够,你不投燃料,它就熄灭


宽子 :无常也是一个大烤炉,我们只是无常的燃料,如果我们希望在烤炉里能好,最后会怎样?最后只会被焚化,轮回焚化我们,我们不停的重生,然后被焚化,就好像我们寻找食物,不停满足肚子


宽子 :所以我们学习四谛,学习佛法,为了看清真相,趣向解脱,不再重复在无常里面


宽子 :这个我们需要说说,我们的欲望,有人说,烦恼即菩提,欲是烦恼,欲也是菩提,为何那么说呢?很多人误解欲望


宽子 :四神足里面有说,欲神足,欲是一种趣向,一种精进的往前,世界越来越好,因为欲向好


宽子 :欲,我们可以区分看清,一种是欲世间,一种是欲解脱
宽子 :我打个比方,我们看白老鼠,它无知无明时候,走进轮子里,不停的往前跑,我们看见,觉得好笑,它在原地走,因为它没有概念,怎样才是逃离


宽子 :我们的欲也一样,当我们趣向世间,欲世间,你就会在轮回里跑,前段时间我们说过,你来我家,先要有欲,欲来我家,你到我家了,这个欲就自然没了,因为你不需要来我家了


宽子 :我们学佛也一样,只是这个欲,是欲解脱,没有欲,那么佛经里,就不该出现精进了


宽子 :我们欲初果,有方向,到了初果,这个欲初果,就自然放下了


宽子 :所以我们看四神足,欲,勤,心,观


宽子 :欲神足,为欲望成就。又称欲如意足,其由希望所产生的意愿之力,产生修行禅定的意志和行为。


勤神足,为精进无间。又称精进如意足。欲为精进的依据,有了修行之愿,才能努力精进修行。对所修之法,无间断地专注一心,不断增长而起的禅定力。


心神足,为一心正念。又称心如意足、念如意足。为心念之力而生的禅定,修行佛法忆念不忘,而且能够不断增长。


观神足,为心不驰散。又称观如意足,慧如意足、思维如意足等,由观察思维佛教教义而有所成就的禅定。


宽子 :所以我们要从无常里面,找到我们的方向,轮回的突破口,往解脱努力


宽子 :这样佛经里面的精进,才能成立,所以我们别还没开始努力,就说放下


宽子 :就好比我们还没过河,听见对岸的人叫喊说,放下吧,你放下船吧,你背着干嘛,我们在这边也跟着说,听了吗?别人说放下,不要船了,走吧,过河吧


宽子 :所以,修行不要误会了你的欲望,它被误解, 会委屈,也委屈了佛法
宽子 :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宽子 :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宽子 :调柔,是一种学习,精进,调,是不停的纠正,尝试,所以我们懂我们,需要努力


宽子 :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宽子 :得清净手,当愿你得,这就是你还没得,欲得,所以也是需要精进


宽子 :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宽子 :每一步,都是精进自己,改变自己的方向,所以我们开始精进,需要懂正确方向,这就是基础正见


宽子 :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如实道。
 执持应器,当愿众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宽子 :净法门,如实道,清净无为,明理通达,别人问我们,你开悟了吗?明心见性了?


宽子 :明心,通透佛法,见性,如实而行,如实而行是怎样呢?


宽子 :空,无相,无愿,明心,能遍知无碍,菩萨肉眼观三千世界,因为明心,别人一问你,四谛是什么,十二因缘是什么,你不是看书背下来的,是因为明理而能圆说无碍


宽子 :就好像你炒菜,不是因为看了菜谱,因为你天天炒,所以你能说出来经验,这就是我们说的,自己的经验,自己的东西


宽子 :但是,不是说我们开始不懂,不去学,那么你自己拥有的东西,只是无明的东西,你无法突破


宽子 :佛陀开始也去学,找外道的师父,学习各种,没有前人的经验,你就不懂说话了,也没有语言,回归原始人状态,所以不要夸夸其谈自己有多厉害,因为,你也是上学去学别人的


宽子 :


 发趾向道,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若在于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宽子 :当愿众生:趣佛所行,入无依处。


宽子 :趣向佛所行,趣向解脱,而不是欲人间欢乐,入无依处,空,无相,无愿,这是无依处,三解脱门


宽子:比方说,无相,六根不攀缘,从那里开始学呢?,色无常,五阴无常开始,不攀缘了,自然五阴皆空,度一切苦厄,因为看清轮回销毁不能长久


宽子:我们不明理,就会心不甘,不甘不舍世间美好,所以这些都是踏实的基础


宽子 : 若在于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宽子 :向无余法,向无漏法,我们看七觉支,有念觉支,择法觉支,正见正念觉知,然后我们懂择法,这是世间有漏法,这是出世间无漏法,所以我们要选择向无余漏法,不漏进轮回


宽子 :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宽子 :怎样才是心无挂碍,不念过去,不染现在,无视未来,心通透而无障碍,净法界


宽子 :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宽子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宽子 :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宽子 :坚持不懈,无所畏惧,不能因为十面楚歌而害怕


宽子 :今天就先聊到这,大家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1: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12/9 13:19:27
宽子: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
“如是,诸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于受、想、行、识。厌者不乐,不乐则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
 若在于道,当愿众生:能行佛道,向无余法。
 涉路而去,当愿众生:履净法界,心无障碍。
 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若见险道,当愿众生:住正法界,离诸罪难。


宽子 :
“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


宽子 :这里就好比四谛,苦谛,集谛,苦的形成,是因为六入攀缘,所以我们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都是无常变化,因缘而生


宽子 :就好像火,各种因缘配合,才能有火,我们也是因为爱取,才有苦,耳朵听声音,把声音捉取,然后在我们心识里分辨分别,他在骂我,他在赞叹我,他骂我,我形成苦,他赞叹我,我形成乐,这个形成的因缘是变化无常的


宽子 :比方说,他骂我,我可以选择不理会,选择打架,选择吵架,选择不动声色,暗中报复,选择笑里藏刀,选择对他微笑,没有一定的因缘变化,所以我们知道,我们攀缘回来的心态,由我们去决定和处理


宽子 :如果我们决定,把听到的声音消失掉,就好比声音只是停留了刹那,声音消失,我们不去捉取,那么这个因缘也就消失了,听而不闻,刚才那个谁骂你,你回答说: 有吗?可能我走神了,没听见,所以这个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有没有都摄六根,摄心收敛


宽子 :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


宽子 :我们各种得到,失去的,都是因为无常变化,因缘所集


宽子:就好比冰块,冬天冷了,就凝聚,冬天走了,就融化


宽子 :我们所有的血泪,都是为无明而流的,无知


宽子 :就好比冬天走了,冰自然就会融化,但是我们却依依不舍,也好比树叶,到了冬天,自然枯黄,掉落,一切都是自然现象,轮回的现象,我们却为这种循环起落而哭泣


宽子 :好比我孩子生下来,别人说,你孩子死定了,你会生气,其实生老病死就是那样,但是我们却无明的在乎这一百年,因为我们思惟太渺小,太无明


宽子 :就好比我们吹的泡沫,刹那很美丽,却脆弱无比


宽子 :我们一辈子觉得很长,就好比蜉蝣觉得自己一辈子很长,因为走不出自己的思维框架


宽子 :我智商80,我就只能看见80智商看见的事物和理解,我看不见别人智商160看见的,爱因斯坦162,我看不见他看见的东西,这和猴子不懂做饭,一样的道理


宽子 :所以我们比不上佛陀,因为他是天才,是智者,是觉者,我们量力而行,自量力


宽子 :所以自己测试自己对境的觉悟,不能讲时似悟,对境生迷,对境生迷,那就是还没看懂经文,基础不好,还要很多练习


宽子 :“如是,诸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于受、想、行、识。厌者不乐,不乐则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宽子 :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


宽子 :无常者则是苦,观心无常,无常则是苦


宽子 :我们每天产生种种苦恼,因为我们的心漂浮不定,一下爱,一下恨,一下信任,一下怀疑,各种各样的,都是一种苦累


宽子 :我不明白他,看他做的事情,恨他,产生苦,后来理解他了,又爱他了,也产生内疚,思念的苦,然后就关心他,还有他的一举一动,所以心,一直随着变化,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念正,一念邪,不断的交替


宽子 :受、想、行、识无常,变化琢磨不定,所以我们没法安稳心的变化,这就是为何我们要练心,要观呼吸来练习,把心猿意马,摄心一处,一境性来代替心猿意马,三心二意


宽子 :这就是禅定的作用,把变化归一,静止的流水,流水掺杂很多东西,不停的翻滚,如果我们迷惑于流水表相,那是没法静止的,流水变的清澈,那是因为放慢了脚步,而变的静止寂静,那是因为水的本质上,不干预的


宽子 :就好比水能变成空气,变成冰,但是它怎样变化,它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一步一步的深入增长智慧,是破除我们的无明,而有智慧去解脱


宽子 :我们时常说,我们做不到,是的,我们做不到的,能做到,就不会有你我这个身体,在轮回里,但是我们需要努力去做到


宽子 :就好比我们说,我这辈子都成为不了医生,但是我们佛法,可以让你花十辈子,百辈子,千辈子去成为医生,你还有什么理由呢?


宽子 :所以我们只是想的太多,不努力当下而已


宽子:就好比龟兔赛跑,如果乌龟一开始就说,唉,开玩笑吗?和兔子赛跑?,拉倒吧,不可能,所以乌龟勇敢接受挑战,一步一步的,自顾自的坚持到终点,得失对他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坚持不懈


宽子 :所以很多人觉得佛法很难,很难做到,因为我们不如这个乌龟,不肯一步一脚印,不肯如愚公移山


宽子 :
 见升高路,当愿众生: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宽子 :永出三界,心无怯弱。


宽子 :别人说要移山,给我们一个铲子,一个桶,叫我们去移,我们看见大山,吓傻了,心怯弱


宽子:如果我们不去想,拿着铲子就去挖,每天笑呵呵的过日子,一辈子移不完,起码也移很多了,下辈子再来


宽子 :何况你去动手了,一段时间,你会发觉,隔壁的邻居也来帮你了,朋友们也来了,因为你的行动,感动了他们


宽子 :所以我们一定要勇敢的行动,不能光想,要不然一辈子一桶泥也搬不了


宽子 :我们学佛也一样,成佛很难,有千万梯级,一望无际,但是我往上走,一步一步,也不管上面还有多少,累了就停下歇歇,吃吃东西,力气恢复了,又往上走


宽子 :我那样,起码会比在下面一动也不动的人好,因为他们是永远没有希望的,我越走越接近希望,所以当愿众生,心无怯弱


宽子 :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宽子 :
 见趣下路,当愿众生: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见斜曲路,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宽子 :其心谦下,长佛善根


宽子:和善,谦下,柔和,慈祥
《慈经》
善于行善并希望内心安详的人应当培养这些特质:
他必须有能力、正直,而且是完全地正直,善顺、温和,以及谦虚。


宽子 :这是学佛佛弟子该有的特征,所以我们当愿我们能那样
宽子 :当愿众生:舍不正道,永除恶见。


宽子 :皈依三宝,舍不正道,舍外道,除掉恶见解


宽子 :什么是恶见,不能解脱的见解,不是说,善就是正见,很多邪魔外道,用慈,爱,来吸引大家的信任,用佛经的东凑西凑,来成立教派,自称是佛


宽子 :为何我们会迷信,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学习基础知识,不懂以为都是佛法


宽子 :有身见,为了自己健康,财富,所以会走向邪善法


宽子 :你看我捐一百万起佛寺后,好运连连,生意越来越好,这些都不是佛法,这些是邪论,不能带你走向解脱,你那样的思维,你双手合上,合的是财富,而不是有智慧的解脱,也不懂无常变化的苦


宽子 :
 若见直路,当愿众生: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见路多尘,当愿众生:远离尘坌,获清净法。
 见路无尘,当愿众生: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宽子 :其心正直,无谄无诳


宽子 :
言无谄者:谄云何?答:诸心险性,若心奸性,若心曲性,心杂乱性,心不显了性,心不正直性,心不调善性,皆名为谄。无如是谄,故名无谄。言无诳者:诳云何?答:伪斗伪秤,伪函伪语,于他罔帽,极罔帽,遍罔帽,罔帽业,欺弄迷惑,皆名为诳。无如是诳,故名无诳。


宽子 :心杂乱性,心不显了性,心不正直性,心不调善性


宽子 :远离尘坌,获清净法。舍世间法,获无漏法。常行大悲,其心润泽。


宽子 :常行大悲,首先对家人,对朋友,调整自己,才是大悲,先大悲自己,自己无危险,无敌意,自己做不好,就没法对别人大悲,只会看见别人就会生气


宽子 :今天就先聊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1: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12/11 13:53:02
宽子: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染著。如是众生于受、想、行、识不味者,彼众生则不染于识;以众生味受、想、行、识故,彼众生染著于识。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色。如是受、想、行、识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识;以受、想、行、识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识。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色;以色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色。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受、想、行、识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识。
“诸比丘,若我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出、不离,永住颠倒,亦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此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自证得脱、得出、得离、得解脱结缚,永不住颠倒,亦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宽子 :
 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著僧伽梨,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宽子 :我们接着聊聊经文


宽子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染著。如是众生于受、想、行、识不味者,彼众生则不染于识;以众生味受、想、行、识故,彼众生染著于识。


宽子 :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


宽子 :于色不味,看见,不去尝它的味道,不去吃,食,食,就是捉取吸食


宽子 :比方我看见名车,我想拥有,买回家,这就是想尝尝拥有名车的滋味,也就是说,我们对事物想去捉取,爱欲,这就是对色有味


宽子 :若众生于色不味者,则不染于色


宽子 :众生如果对色境不攀缘捉取,就不会被色境所污染,困惑


宽子 :以众生于色味故,则有染著。如是众生于受、想、行、识不味者,彼众生则不染于识;以众生味受、想、行、识故,彼众生染著于识


宽子 :彼众生则不染于识,识,最后染于识,做梦都想着


宽子 :我们看五蕴,色,受,想,行,识


宽子:为何包括识,因为我们的识,是无明的,里面包含了我们的习气,这就是为何说,转识成智,依智不依识,不依识的妄想分别


宽子 :我昨天和大家聊了一下忏悔,如果我们是无明的,那么忏悔也是无明无知的


宽子 :就好比我们是傻子,我们的行为,也是傻傻的,所以我们说忏悔,那么忏悔也是带了傻气的


宽子 :因为我们依识,依我们的理解,依我们的目光短浅去看事物,所以我们的一切,都是依识,我们所有的识别


宽子 :屎壳郎识别了粪球,你给它牛排,他不屑一顾,它当你是傻瓜,粪球你不吃,吃牛排,所以我们依识去分辨


宽子 :以众生味受、想、行、识故,彼众生染著于识


宽子 :彼众生染著于识,我们被困于识,习惯改不了,所以我们所受所想所行,都是根据我们的喜好


宽子 :好吃的,我一直吃,吃撑了,好玩的我一直玩,玩到虚脱


宽子 :因为我们是依识的习气,所以不带有智觉,不能依智


宽子 :我们看一个名牌包,十万块钱,有的人存了三年的钱,为了买它,为何呢?,被它的假象所迷惑,因为它的牌子,世界有名,那么实际上呢?一点也不实用,它的材料,就一千块钱,还不如街边一百块的,来的实用


宽子 :为何我们会痴迷?因为我们的虚荣心,因为我们想别人赞美


宽子 :赞美成了一种迷惑,吸引你去攀缘的魔鬼,做生意,就是想办法迷惑你们,一个车牌888,卖几十万,一个古董,卖上千万,实际上呢,不过是一个破瓶子


宽子 :所以我们当我们习气重,就会被同类吸引,忘记了本身需求,而把心的攀缘,无限放大


宽子 :有钱人习惯了,他会说: 我只能背一两万的包包,太丢人了,十万的都买不起,她还觉得委屈


宽子:所以我们可以看看,依识的无明,是可以无限放大,这就是习气,不能依智


宽子 :穷人会说,你真傻,给我日子不知道多滋润了,一万,我可以买很多包,还可以天天换了,还可以买衣服,你还为了一万的包,觉得委屈,为何会那样呢?


宽子 :因为识的无明,不是有钱或者没钱,有所区别,有人有千万还觉得很少,有人每个月有几千就不错了,因为我们依识而妄想分别


宽子 :所以我们学佛,要依智,正智,所以我们说,智者,正智需要很多的配合,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四谛,十八界的认识


宽子 :我们先学基础,就是打下依智的基础,以前我的衣服几千几万,现在一百几十,因为我依智了,这就是我们看清的转变,我只要身体所需,不需要更多的于色爱取,不需要更多的烦恼


宽子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


宽子 :不为患,不当色境攀缘是一种灾患,不对自己存三年的钱,为了买名牌包包而觉得苦


宽子 :彼诸众生不应厌色,那么你就不会厌倦,不会觉得是一种苦恼,你爱这种苦,你不觉得花几年时间买一个包而迷痴


宽子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灾难,都是我们自找的,因为依识无明所导致


宽子:我其实生活无忧,但是我看隔壁同学,和我一样年龄,人家都有上亿了,我自卑了,我就开宝马,人家有法拉利,无地自容啊


宽子 :爱取,攀缘,于色所味


宽子 :佛弟子,我们要增进智慧,成为一位智者,超凡入圣


宽子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色;以色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色。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受、想、行、识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识。


宽子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色


宽子 :所有的事物,你都爱,你怎会舍得离开呢


宽子 :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色,所以我们离不开苦


宽子 :为何呢?因为我们离不开爱取,爱欲


宽子 :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


宽子 :所以我们用识所收集,形成习气,形成障碍,因为我们没有智


宽子 :心经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宽子 :般若,行深智慧,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依智


宽子 :
 若著上衣,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著僧伽梨,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手执杨枝,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嚼杨枝时,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瞋痴,蠲除罪法。
 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当愿众生:得净法门,永无垢染。


宽子 :每次聊净行品,都觉得太草率,没有深入细聊


宽子 :当愿众生:获胜善根,至法彼岸。


宽子 :当愿众生: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宽子 :但是,我们看看这些深入般若,没有基础的垫底,我们看了,也不懂如何修行


宽子 :入第一位,得不动法。


宽子 :“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宽子 :这是不动法


宽子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宽子 :
当愿众生:皆得妙法,究竟清净。
当愿众生: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宽子:为何我们要先看阿含经,再看净行品,因为有了基础,你再看,就很清晰,各种阶级,都能有所领悟


宽子 :其心调净,噬诸烦恼。


宽子 :我们把五阴所受,看清明了,就能噬诸烦恼,度一切苦厄


宽子:所以阿含经,能给我们方向,修行所依,所以我反复把净行品聊聊,大家就可以有所收获


宽子 :今天先聊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8: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12/13 7:45:33
宽子: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宽子 :我们今天先从净行品讲


宽子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宽子 :恶人,我们以德报怨


宽子 :我们生生世世轮回,我们不懂各种因缘果报,我们受苦时,当真实明了,是我们的业报,我们是愚痴无闻凡夫,我们不懂我们自己做的坏事,不懂众生的苦,不懂别人的苦,为何那么说呢


宽子:你看我们吃的,鱼,鱼子,各种动物,都成了我们口中的美食,我们去杀他们的时候,我们不懂有多疼,多苦


宽子 :有一种鱼的做法,就是做好之后,鱼的嘴巴还一张一合,肉已经熟了,吃猴脑,因为疼的不是我们,所以我们去那样做的时候,众生在痛苦


宽子 :我们无情无义,所以当我们受苦时候,就不要埋怨,虽然你已经忘了,但是不代表你没做过,所以我们结怨越多,越多恶报,所以当别人报复我们的时候,我们要觉醒,不要冤冤相报


宽子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宽子 :这个是我们学过的四行观


宽子 :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


宽子 :是我宿殃恶业果熟,所以我们甘心甘受,接受惩罚还有不再报复对方,这些,都是我们的修行能力


宽子 :所以佛陀说,不杀生,因为这是大苦,报应也大,因为痛苦而心存怨恨


宽子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宽子 :调柔寂静,心不再蠢蠢欲动,能够柔和,就好像慈经说的,无危险,无敌意,心中有强烈的爱欲,爱取,那不是调柔,有嗔恨,那不是调柔


宽子 :先在日常中调柔,然后我们学禅定,因为禅定,能帮助我们调柔寂静,摄心一处,所以佛经里面有说五盖,这个对我们进入禅定来说,很重要


宽子 :贪,嗔,掉举,睡眠,疑,这个是五盖,禅定,先要把这个五盖对治,要不然,禅定的光明,也就会暗淡


宽子:我们时常说,为何我们的修行不会进步,因为我们时时没有在生活上,用功上,对治五盖,这就是为何说要守戒


宽子 :第一,持戒清净。如经中说,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应持戒清净


宽子 :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生活中的贪痴,贪,嗔


宽子 :若人犯重禁已,恐障禅定,虽不依诸经修诸行法,但生重惭愧,于三宝前,发露先罪,断相续心,端身常坐,观罪性空,念十方佛。若出禅时,即须至心烧香礼拜,忏悔诵戒,及诵大乘经典,障道重罪自当渐渐消灭。因此尸罗清净,禅定开发


宽子 :若人犯重禁已,恐障禅定


宽子:所以我们要修行进步,就不能在生活上颠倒,不能在爱的轰轰烈烈中,想成就禅定,因为需要具缘,你的行为不吻合,你就不能进步


宽子 :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宽子 :离一切恶


宽子 :故《妙胜定经》云:「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灭,若除禅定,余无能灭。是人应当在空闲处,摄心常坐,及诵大乘经,一切重罪悉皆消灭,诸禅三昧自然现前。」


宽子 :是人应当在空闲处,摄心常坐,及诵大乘经,一切重罪悉皆消灭,诸禅三昧自然现前。


宽子 :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宽子 :这个苦行,不是说外道的苦行,是十二头陀行,十二誓行、十二杜多功德、头陀十二法行,十二梵行


宽子 :佛告迦叶:“阿兰若比丘,远离二著,形心清净,行头陀法。行此法者,有十二事:一者在阿兰若处、二者常行乞食、三者次第乞食、四者受一食法、五者节量食、六者中后不得饮浆、七者著弊纳衣、八者但三衣、九者冢间住、十者树下止、十一者露地坐、十二者但坐不卧。


宽子 :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宽子 :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受、想、行、识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识。


宽子 :我们在家人,先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先把基础正见学好,要不然,我们无法把自己意识认清


宽子 :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灭,若除禅定,余无能灭


宽子 :若除禅定,余无能灭


宽子 :这里就是说,除了禅定,其他都不能灭


宽子 :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这里,我们来说说五蕴的运用


宽子 :色,我们去攀缘色境,所以我们有受,触受,接触


宽子 :想是什么?是区分。行,是反应。识,是识别。这个是同时的,同时发生,刹那反应,所以我们不要把,受,想,行,识,去分开


宽子 :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受、想、行、识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识。


宽子 :识,我们之前说过,我们的习气习惯,无始无明,我能识别什么?,我懂什么,我有多少能力,我就能识别多少


宽子 :人家问你,你识几个字?你不懂,你没学过,你没看过,你识别不出来。蘑菇有毒的,你不会区分,因为你从来就没识过,因为这个识,只是你的无明习气


宽子:所以我们很奇怪的问,没有五蕴,如何生活呢?,不想不识?不受不行吗?


宽子 :所以我们会说般若,不染,不着,不缚,要做到,必须有禅定,而禅定,必须有智慧的帮助,用而不染,行而不迷


宽子 :我们的识,很弱小,因为缺乏了真性的力量


宽子 :大智度论说,三十七道品,足够治疗一切众生病,所以我们很多基础要学,要去修行,只要有心,都会越来越好的


宽子 :今天就先聊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898

帖子

298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84
 楼主| 发表于 2021-2-21 18: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12/13 7:45:33
宽子: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宽子 :我们今天先从净行品讲


宽子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宽子 :恶人,我们以德报怨


宽子 :我们生生世世轮回,我们不懂各种因缘果报,我们受苦时,当真实明了,是我们的业报,我们是愚痴无闻凡夫,我们不懂我们自己做的坏事,不懂众生的苦,不懂别人的苦,为何那么说呢


宽子:你看我们吃的,鱼,鱼子,各种动物,都成了我们口中的美食,我们去杀他们的时候,我们不懂有多疼,多苦


宽子 :有一种鱼的做法,就是做好之后,鱼的嘴巴还一张一合,肉已经熟了,吃猴脑,因为疼的不是我们,所以我们去那样做的时候,众生在痛苦


宽子 :我们无情无义,所以当我们受苦时候,就不要埋怨,虽然你已经忘了,但是不代表你没做过,所以我们结怨越多,越多恶报,所以当别人报复我们的时候,我们要觉醒,不要冤冤相报


宽子 :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宽子 :这个是我们学过的四行观


宽子 :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


宽子 :是我宿殃恶业果熟,所以我们甘心甘受,接受惩罚还有不再报复对方,这些,都是我们的修行能力


宽子 :所以佛陀说,不杀生,因为这是大苦,报应也大,因为痛苦而心存怨恨


宽子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宽子 :调柔寂静,心不再蠢蠢欲动,能够柔和,就好像慈经说的,无危险,无敌意,心中有强烈的爱欲,爱取,那不是调柔,有嗔恨,那不是调柔


宽子 :先在日常中调柔,然后我们学禅定,因为禅定,能帮助我们调柔寂静,摄心一处,所以佛经里面有说五盖,这个对我们进入禅定来说,很重要


宽子 :贪,嗔,掉举,睡眠,疑,这个是五盖,禅定,先要把这个五盖对治,要不然,禅定的光明,也就会暗淡


宽子:我们时常说,为何我们的修行不会进步,因为我们时时没有在生活上,用功上,对治五盖,这就是为何说要守戒


宽子 :第一,持戒清净。如经中说,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应持戒清净


宽子 :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生活中的贪痴,贪,嗔


宽子 :若人犯重禁已,恐障禅定,虽不依诸经修诸行法,但生重惭愧,于三宝前,发露先罪,断相续心,端身常坐,观罪性空,念十方佛。若出禅时,即须至心烧香礼拜,忏悔诵戒,及诵大乘经典,障道重罪自当渐渐消灭。因此尸罗清净,禅定开发


宽子 :若人犯重禁已,恐障禅定


宽子:所以我们要修行进步,就不能在生活上颠倒,不能在爱的轰轰烈烈中,想成就禅定,因为需要具缘,你的行为不吻合,你就不能进步


宽子 :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宽子 :离一切恶


宽子 :故《妙胜定经》云:「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灭,若除禅定,余无能灭。是人应当在空闲处,摄心常坐,及诵大乘经,一切重罪悉皆消灭,诸禅三昧自然现前。」


宽子 :是人应当在空闲处,摄心常坐,及诵大乘经,一切重罪悉皆消灭,诸禅三昧自然现前。


宽子 :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宽子 :这个苦行,不是说外道的苦行,是十二头陀行,十二誓行、十二杜多功德、头陀十二法行,十二梵行


宽子 :佛告迦叶:“阿兰若比丘,远离二著,形心清净,行头陀法。行此法者,有十二事:一者在阿兰若处、二者常行乞食、三者次第乞食、四者受一食法、五者节量食、六者中后不得饮浆、七者著弊纳衣、八者但三衣、九者冢间住、十者树下止、十一者露地坐、十二者但坐不卧。


宽子 :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宽子 :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受、想、行、识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识。


宽子 :我们在家人,先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先把基础正见学好,要不然,我们无法把自己意识认清


宽子 :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灭,若除禅定,余无能灭


宽子 :若除禅定,余无能灭


宽子 :这里就是说,除了禅定,其他都不能灭


宽子 :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这里,我们来说说五蕴的运用


宽子 :色,我们去攀缘色境,所以我们有受,触受,接触


宽子 :想是什么?是区分。行,是反应。识,是识别。这个是同时的,同时发生,刹那反应,所以我们不要把,受,想,行,识,去分开


宽子 :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受、想、行、识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识。


宽子 :识,我们之前说过,我们的习气习惯,无始无明,我能识别什么?,我懂什么,我有多少能力,我就能识别多少


宽子 :人家问你,你识几个字?你不懂,你没学过,你没看过,你识别不出来。蘑菇有毒的,你不会区分,因为你从来就没识过,因为这个识,只是你的无明习气


宽子:所以我们很奇怪的问,没有五蕴,如何生活呢?,不想不识?不受不行吗?


宽子 :所以我们会说般若,不染,不着,不缚,要做到,必须有禅定,而禅定,必须有智慧的帮助,用而不染,行而不迷


宽子 :我们的识,很弱小,因为缺乏了真性的力量


宽子 :大智度论说,三十七道品,足够治疗一切众生病,所以我们很多基础要学,要去修行,只要有心,都会越来越好的


宽子 :今天就先聊到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禅净中心  

GMT+8, 2023-6-7 10:52 , Processed in 0.1267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