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禅净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677|回复: 0

三摩地《三昧》

[复制链接]

22

主题

901

帖子

29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94
发表于 2021-3-1 22: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诗意 于 2021-3-2 21:07 编辑

2020/11/27 18:16:25
水儿:三昧什么意思

宽子 :
三摩地(梵文:समाधि,Samādhi),又译三昧、三摩提,意译为等持、正心行处,佛教术语,意指专注于所缘境,而进入心不散乱的状态,皆可称为三摩地[1],因此又可译为“止”、“定”[2]、“禅定”。

最早出自婆罗门教《奥义书》中,亦为传统瑜伽修行方式之一,在《瑜伽经》八支瑜伽中为第八支。在沙门传统中也广泛采用,为佛教所沿用,将持戒、禅定、智慧三者合称为三无漏学。

三昧,即是心一境性[3],精神集中,专注一境而不移动[4]。阿毘达磨论书中将它列为大地法之一,可通于善、恶。

宽子 :佛教将禅定分为八个层次,包括四种色界禅那和四无色定。这些定境是越往高处越寂静殊胜的。在高级禅定中,即使连喜悦、快乐都消失,内心只处于极度宁静、微妙和殊胜的状态。

禅那与三昧
禅那与三昧是极为相近的,几乎可视为同义词。但是三昧的范围较大,一切心不散乱的状态都可以统称为三昧,但是禅那专指色界禅与无色界禅。

色界禅定
初禅
第二禅
第三禅
第四禅

四无色定
空无边处定
识无边处定
无所有处定
非想非非想处定

ゞ 水儿 oO :
一昧:止,观,禅定
二昧:持戒,禅定,智慧
三昧:精神集中,专注一境

就是持戒,禅定,智慧?

宽子 :还有最后一个,就是第九次定,那就是灭尽定

宽子 ゞ 水儿 oO 不是

宽子 :三昧不是说有分三个,只是翻译过来Samādhi
三摩地,音译

ゞ 水儿 oO :就是名词三味真火差不多

宽子 :就好像比尔盖茨,英语翻译出来

ゞ 水儿 oO 2020/11/27 18:24:55
就是三昧三摩地包括了很多

宽子 :为佛教所沿用,将持戒、禅定、智慧三者合称为三无漏学。

宽子 :这三个,叫三无漏学

宽子 :和三昧这个名字没有关系

宽子 :奢摩它与三昧

奢摩他是修行禅那的两种方法之一,重视心的平静与相续不动,以三昧成就为其目标。在定义上,它与三昧也几乎是相同的,只是三昧可以指任何一种心境相续不动的状况,而奢摩它的定义较为狭义,只能用于修行禅那。

宽子 :禅与禅定

此处所说的禅定与禅宗所说的“禅”不同。现代修禅定者只著重在“定”,一般修定者所著重的通常会尽可能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以得轻安境。如何集中精神?可分为两种:一是与生俱来的能力即“生得定”,另一种是因后天的努力而使集中力增加,即“后得定”。

宽子:禅宗的这个“禅”字由于梵文“禅那”(ध्यान)音译而来,意为“静虑”、“思维修”、“定慧均等”[5]。它是指经由精神的集中(奢摩他,śamatha,又译为止、定、禅定、心一境性),以进入有层次冥想(即毗婆舍那)过程。它是佛教很重要而且基本的修行方法,被称为三无漏学之一,也是大乘六度波罗密之一。但是禅宗所谓的“禅”非谓修证“四禅八定”的“禅定”,而是六度波罗蜜的第六度-“般若”,亦即指能够引导学人参究,因而证悟到的本来自性清净心。

宽子 :
若略说三摩呬多地,当知由总标故,安立故,作意差别故,相差别故,略摄诸经宗要等故。云何总标?谓:此地中,略有四种,一者、静虑,二者、解脱,三者、等持,四者、等至。静虑者,谓:四静虑。……解脱者,谓:八解脱。……等持者,谓:三三摩地,一、空,二、无愿,三、无相。复有三种,谓:有寻有伺,无寻唯伺,无寻无伺。复有三种,谓:小、大、无量。复有二种,谓:一分修,具分修。复有三种,谓:喜俱行,乐俱行,舍俱行。复有四种:谓:四修定。复有五种,谓:五圣智三摩地。复有五种,谓:圣五支三摩地。复有有因有具圣正三摩地。复有金刚喻三摩地。复有有学、无学、非学非无学等三摩地。等至者,谓:五现见三摩钵底,八胜处三摩钵底,十遍处三摩钵底,四无色三摩钵底,无想三摩钵底,灭尽定等三摩钵底。云何安立?谓:唯此等,名等引地,非于欲界心一境性;由此定等,无悔、欢喜、安乐所引,欲界不尔,非欲界中于法全无审正观察。”

宽子 :
谓:唯此等,名等引地,非于欲界心一境性;由此定等,无悔、欢喜、安乐所引,欲界不尔,非欲界中于法全无审正观察。”

宽子 :
“问:何等名为静虑?答:由定寂静,慧能审虑,故虑体是慧,定有静用及生慧虑,故名静虑。”

宽子 :令心无乱,取所缘境不流散因,名三摩地

宽子:三摩地,谓心一境性。”

宽子 :
一切禅定摄心,皆言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

宽子 :九次第定

佛教术语,指九种不同的禅定修行境界,为四禅八定与想受灭定的合称。佛教认为,四禅八定是外道与佛教共有的禅定境界,而灭尽定为佛教独有。在九次第定中,以第四禅是最适合得到无漏智的禅定。


宽子 :九次第定包括了
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

四无色定(四空定):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非想非非想处定。此四种禅定亦共外道。

想受灭定:此唯阿那含或阿罗汉的佛教修行者可证得。

九次第定中的四禅四无色定(四禅八定),并不是佛教独有,在古印度诸宗教中皆有修行。但是想受灭定则佛教独有,佛教认为九次第定皆是无欲界漏定,但想受灭定只有证阿那含或阿罗汉的佛教圣者才能进入。

虽然第四禅是修行智慧最适合的禅定,但是这是指依九次第定,已经体验过四无色定或是想受灭定,到达禅定的极致之后的第四禅最为合适。

《大般涅盘经》叙述佛陀在拘尸那伽罗娑罗双树间入灭前,先进入九次第定,最后才入灭。

宽子 :一下那么多,先简单的看,有概念就行,不需要太深入,起码别人说,你有听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禅净中心  

GMT+8, 2023-9-30 10:14 , Processed in 0.09073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