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禅净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233|回复: 0

四料简

[复制链接]

146

主题

238

帖子

128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80
发表于 2016-8-30 22: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料简
永明延寿作有“禅净四料简”,使禅净双修成了延寿《宗镜录》、《万善同归集》、《唯心诀》的唯一主旨,而倡“唯心净土”则成了延寿一生最大功绩。但考察延寿《宗镜录》的主旨,乃是“以心为本”,绝对是站在禅宗的立场上,认禅宗为不二法门,以禅宗之“心”去融会全体佛法。延寿不是单一提倡狭窄的“禅净合一”,而是更大范围地提倡“教禅合一”;不是单一提倡“唯心净土”,而是更广泛地号召“万善同归”。这才是延寿著作的主题和核心,也是延寿一生的功绩所在。


1 简介
略称“禅净四料简”。五代宋初僧永明延寿撰。系叙述禅净双修之要义的偈文。永明延寿,浙江余杭王氏子,曾参谒法眼嫡嗣德韶,有所契悟,又于国清寺修法华忏,乃决心不唯耽修禅定,且誓力诵经万善。师见当时禅宗徒众唯执理迷事,而讲教家执事迷理,两者皆堕于偏见。乃为说明理无碍,空有相成之义趣。极力唱说理事合一,禅净双修之要义。


2 主要内容
本偈文即延寿主张参禅念佛兼修的作品之一,其文曰: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清僧济能编《角虎集》一书,谓延寿四料简之文,出自《宗镜录》。然《宗镜录》中,似未载此文。该文究出自延寿之何等著作,仍待考。
◎附:虚云《禅宗与净土》(摘录)
“四料简”一出,禅净二宗顿起斗争。净土宗徒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单修禅宗,生死不了;单修净土“万修万人去”。又参禅又念佛,“犹如戴角虎”。“无禅无净土”,是世间恶人。净土宗徒,以此批评禅宗,至今闹不清,屡说参禅之弊。又引证“戒禅师后身为苏子瞻,青草堂后身为曾鲁公,逊长老后身为李侍郎,南庵主后身为陈忠肃,知藏某后身为张文定,严首座后身为王龟龄。其次则乘禅师为韩氏子,敬寺僧为岐夫子。又其次善?为董司户女,海印为朱防御女。又甚而雁荡僧为秦氏子桧,居权要,造诸恶事,此数公者,向使精求净土,则焉有此。(中略)为常人,为女人,为恶人,则展转下劣。即为诸名臣,亦非计之得也。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云云。
我认为修行人后身“展转下劣”,在人不在法。唐僖宗时,“颖州官妓口作莲花香。蜀僧曰此女前为尼,诵《法华》二十年”。诵《法华经》而转世为妓,不可谓《法华》误之,犹参禅人后身“为常人,为女人,为恶人”,亦不可谓参禅误之。观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难道观音应身也是“展转下劣”么?阿弥陀佛化身为永明禅师,永明禅师后身为善继禅师,善继禅师后身为无相居士宋濂。善继在苏州阊门外半塘寿圣寺,血书《华严经》一部,他的弘法事业比永明禅师退半了。宋濂为臣,不得善终,则又不如善继禅师,难道可以说阿弥陀佛也“展转下劣”么?  
禅宗的泰首座刻香坐脱,九峰不许。而纸衣道者能去能来,曹山亦不许。净土行人亦常以此批判禅宗的不对,没有审察到这种批判原出于九峰和曹山,这正是禅宗善知识的正知正见,应当因此注意禅宗,何反以之低估禅宗呢?我们现在谁能坐脱立亡,我们连泰首座、纸衣道者都不如,而敢轻视禅宗么!我认为宗下有浅深,显教密教有顿渐邪正,念佛也一样,禅之深浅,区别起来就多了,外道、凡夫、小乘、中乘、大乘,都各有各的禅。中国禅宗的禅是上上乘禅,不同以上所举的禅,但末世行人参禅,确实有走错路的,无怪永明“四料简”中所责。
惟我平常留心典章,从未见到“四料简”载在永明何种著作中,但天下流传已久,不敢说他是伪托的。他所诃责“有禅无净土”,难道禅净是二吗?念佛人心净佛土净,即见自性弥陀,这净土与禅是不二的。但今人却必限于念佛为净,参禅为禅。昔日我佛逾城出家,“入檀特山修道,始于阿蓝迦蓝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中略)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等正觉。乃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其时那里来的禅和净呢!以后说法四十九年,都未究竟。至拈花微笑,付法迦叶,亦未说出禅字。禅是最上一乘法,犹如纯奶,卖奶的人,日日加了些水,以至全无奶性。学佛法的人,也如纯奶渗了水,永明看到便对渗了水的禅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并不是说纯奶的禅“蹉路”。
永明禅师上智者岩,作禅净二阄,冥心精祷得净阄,乃至七度。若禅是不好的,他决不作此阄。若净是他本心所好的,则他必不至拈至七度乃决。且永明禅师出身禅宗,是法眼宗第三代,那里会自抑己宗,说禅不好的道理。参禅的方法,要看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其目的只求明心见性。后人参禅违此方法,得些清净境界,通身轻飘飘的,一下子就开静,自以为有工夫了,其实滞于阴境,却不知一念缘起无生,怎能向百尺竿头进步。永明因此说,“阴境忽现前,瞥尔随他去。”倒不如念佛老实可靠。但他也不是说光念佛就能“万修万人去”,要有净土,才能去见弥陀。若以“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为可靠,这又打错妄想了。
《楞严经》阿难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岂释迦佛威神不可恃,不能惠我三昧,而弥陀佛威神却可恃,却能惠我三昧耶!念佛决定比妄想三毒五欲等事好,如做好梦,醒来精神愉快,做恶梦醒来情思抑塞,所以瞎打妄想,不如一心念佛,如能法法皆通,则是最高尚的修行。“有禅有净土”如虎本有威,再加二角,更加威猛,为师作佛,理所当然。至于无善根者,不信禅亦不信净,糊里糊涂,则“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了。








四料简

  若论自力他力,禅净难易,讲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寿大师的四料简。照四料简说来,不通宗教的人,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亦要念。虽通没有证,总要念佛了脱生死。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大慈大悲,开化众生。其四料简是: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督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以上十六句四料简偈真是慈航。望大家注意些呢!要明白这四料简的意思,先要明白怎么叫做禅?怎么叫净?怎么叫做有?怎么叫做无?拿这禅净有无四个字看清楚,就明白四料简的意思。所以将禅有无。略为抉择一下。所谓禅者,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教中明。大开圆解,澈证一念灵智,本觉理体也。所以要亲见本来面目,方能算有禅。否则不能算有。所谓净者,是净土三经深信切愿求生净土的法门。要信得真,愿得切,行得精进勇猛。所以须有决定不疑的信心,至诚垦切的发愿,且有一定不移的行持,才算有净土。否则不能算有。世人每以为枯坐看

  看死话头,就算有禅,悠悠扬的念几句佛,就算有净。乃是大错而特错了。总而言之,有禅,乃是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有净土,乃是有念佛往生的把握。这是最要紧的道路。然而明心见性,只是开悟。还没有证。总不能了生死。「悟得就无生死。」非门内语。当知悟是开眼,悟后才有真修实证的径路。不悟者未免盲修瞎练,堕坑落坎,因是之故,先须开悟。这是初步功夫。若论要证到家,正须火上添油,加功进步呢。

  四料简第一句有禅有净土者。既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功夫,更能真信切愿,求生西方。大彻大悟,力猛如虎。再有念佛了生死的把握,岂非如虎生角么?曰:「犹如戴角虎。」以自己所悟的,自己所行的,拿出来教化众生。开众生眼目,做人天师范。故曰:「现世为人师。」以明心见性人,念佛求生,临命终时,上品上生。一弹指顷,花开见佛,便证圆教初住位。百

  佛世界,分身作佛,随类应现,化度众生。故曰:「将来作佛祖。」

  第二偈料简者,谓未曾大彻大悟,仗自己的力量,难望了生死。所以发愿求佛接引,修行净土法门。故曰:「无禅有净土。」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无论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故曰:「万修万人去。」若有不懂道理的人,念佛只想求富贵,求生天。此等之人,不能算有净土。其不得生西方,只怪自己不发愿,不能怪弥陀慈父不接引。若能发愿求生。总是能去的。既得往生,亲见弥陀,听受妙法,一生便证阿鞞跋致,不退转位。故曰:「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从此看起来,净土法门,真是再好没有的了。

  第三偈料简谓虽能大彻大悟,若不发愿求生净土,因未证道,不得安身立命的受用。故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夫所谓十人九蹉路者,谓虽能开悟,而未能实证。故云蹉路。或云:「十人九错路」者,错路二字误也。岂有大彻大悟之禅家,而错路者乎?大彻大悟的人,未有安身立命的真地位。恐怕生死关头,未必确能作主。临命终时,循业流转,随多生之善恶业而受生去。可惧可畏!诚不如求佛接引,为最稳当,最靠得住也。故曰:「阴境若现前,督尔随他去。」此阴境指无始以来善恶业境,非指五阴魔境。

  第四偈无禅无净土者,谓一般不知修持的人,既无明心见性的功夫,又无发愿念佛的行持,乃是真正可危。罪报难逃,地狱难免。万劫轮回,谁为依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禅净中心  

GMT+8, 2023-9-25 06:41 , Processed in 0.0795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