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7|回复: 0

《贤愚经》故事:侮圣作猕猴

  [复制链接]

274

主题

0

回帖

1038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038
发表于 2024-2-12 10:26: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讲一个《贤愚经》中的故事。

从前,舍卫国有一位富有的婆罗门,名叫师质。

他家财万贯,却没有子女,于是他就到六师外道那里,去请教有没有儿女的因缘。

六师告诉他:“从面相上看,你没有子嗣。”

师质回家后,心情颓废,愁苦憔悴。他的妻子告诉他,佛陀通达诸法,能知晓过去和未来。
师质听到后,心里开解,换上新衣,前往祇园精舍拜见佛陀,诚心恭敬地向佛顶礼,并询问佛陀他的命中是否会有子嗣。


佛陀告诉他:“你应该会有一个儿子,而且福德具足,长大后会出家修行。”
师质一听,喜出望外,脱口而出,说:“只要有儿子,学道又有何妨!”
当下礼请佛陀及比丘僧众明日到他家应供,佛陀答应了他。
第二天,佛陀带领众僧到师质家,大家入座后,他们夫妻二人诚心诚意敬奉饮食。
饭后,佛陀与众僧返回精舍的途中,经过一片水泽地,泉水清澈,环境幽美。佛陀与众僧便停下来休息,比丘们纷纷将用过的钵具洗净。
这时,一只猕猴过来索求阿难尊者的钵,阿难担心钵被打破,便不愿给它。


佛陀告诉阿难:“赶快给它,不必担心。”
阿难奉从,把钵给了猕猴。
猕猴拿钵后,就爬到一颗蜜树上取蜜,将钵盛满蜜后供奉给佛陀。
佛陀告诉它:“将其中的不洁之物去除。”
猕猴立刻把掉在钵里的蜂虫清理得干干净净。
佛陀又说:“用水调蜂蜜。”
猕猴又用水调好,再呈给佛陀。
佛陀接受了猕猴献上的蜂蜜,分给了比丘们,每位比丘都喝到猕猴供养的蜜水。
这时,猕猴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不小心掉到一个大坑里摔死了。
死后,它的神识投胎到师质家里。


当师质的妻子怀孕足月后,生下一个男孩,相貌端正,世间少有。
婴儿出生时,家中所有的器皿都自然装满了蜜。
师质夫妇欣喜不已,请示相师,相师进行占卜,结果非常吉祥。
因为出生时出现了蜜的祥瑞感应,所以他们就为婴儿取名蜜胜。
蜜胜长大后,辞别父母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他与其它比丘四处行脚度众,如果感到口渴或疲倦,他将钵抛向空中,便自动充满了蜜,因此众人都能喝到蜜水以解口渴和疲劳。


阿难向佛陀请问蜜胜前世为猕猴的因缘,佛陀告诉阿难说:

“在过去迦叶佛的时候,有一位年少比丘看到一位沙门快速地跳过水渠,便嘲笑那位沙门的样子像只猕猴。

那位沙门告诉他说:‘我已证得四果。’

年少比丘听后,吓得汗毛都竖了起来,急忙五体投地求哀忏悔。

因为悔过的缘故,他没有堕入地狱,但因侮辱阿罗汉如同猕猴,所以在五百世中常生为猕猴。

又因他以前出家持戒,因此今生能遇见佛陀,沐甘露法清明教化,得以断尽诸苦。”

…………………………………………………………

                          师父说


恶口是习气,不好的习惯,

说话很粗鲁,容易得罪人,
即便讲好话,
人家听了也产生误会。
为什么?
态度不好,
叫人家听到起反感,
这个也要戒除。

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清净三业,
第一句就是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妄语、绮语、恶口、两舌,
都造罪业,
造的业都有果报,
看你造的罪轻重,
苦报等级不一样。
所以言语是大学问。

贤首大师的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四德,
第三句话就是讲口业,
“柔和质直”。
柔和就是“行软语之善”,
说话很温和;
“质直”是真诚,
说真话、不说假话,
态度非常柔和,
人家听得很舒服,
这个要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9-19 17:54 , Processed in 0.0235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