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4|回复: 0

第三册 ■进德修业的指南

  [复制链接]

216

主题

1

回帖

126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68
发表于 2023-12-23 03:03: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灵感增长的信心,能知世事之微妙;
从福德增长的信心,能懂结缘之殊胜;
从慈悲增长的信心,能明人我之关係;
从慧解增长的信心,能晓是非之轻重;
从体验增长的信心,能达真实之境界;
从见性增长的信心,能悟自他之一如。(001)

没有慈悲的智慧,是世智辨聪,
 不会有善美的结果;
没有智慧的慈悲,是世俗情感,
 不会有超脱的自在。(002)

日能知其所无,无法穿透隔牆之碍;
月无忘其所能,能够照亮阴暗之处。
 如日如月,可谓有自知之明也。(003)

宠利毋居人前,居人前则为人疑嫉;
德业毋落人后,落人后则为人轻视;
享受毋踰分外,踰分外则为人批评;
言行毋离中道,离中道则为人排挤。(004)

轮迴第一义,是坏人的惩罚,好人的赏赐;
轮迴第二义,是因果的行道,生命的转机。(005)

妨碍人生读书之道,是杂事太忙;
妨碍人生养生之道,是欲望太高;
妨碍人生处世之道,是话语太多;
妨碍人生治家之道,是开销太滥。(006)

人不患无才,识进则才进;
人不患无量,见大则量大。(007)

专精于一,涉猎至深,
 谓之博学;
不求专精,浅浮涉猎,
 谓之泛学。(008)

学习,能在无助孤独中使你快乐;
学习,能在疑惑困顿中赐你智慧。(009)

世道多艰辛,所以要勇敢;
世事多难测,所以要自知;
生活多困难,所以要坚强;
生命多无常,所以要珍惜;
处事贵公正,所以要无私;
做人贵诚信,所以要实在。(010)

读书,是求得知识的过程;
读书,是做人明理的钥匙;
读书,是自我心灵的探险;
读书,是点燃知识的火种。(011)

读书,以融会贯通为主旨,以方法技巧为辅佐;
读书,以勤恳熟读为功效,以用心下手为实际。(012)

多读好书,使自己芳香;多做好事,使别人快乐。(013)

不为昨天困,昨天已过去;
不被明天迷,明天尚未至。
用心面对今天,天天都不困不迷。(014)

以学问磨练气质,气质自然高雅;
以理法规范行为,行为自然端正;
以宽恕广结人缘,人缘自然良好;
以修道淨化心灵,心灵自然清淨。(015)

凡是双手可触及的资源,
 不轻易捨弃;
凡是眼睛可见到的资料,
 不随便放过;
凡是耳朵可听闻的资讯,
 不任意流失。(016)

布施的观念,使我们更富裕;
悭贪的观念,让我们更贫乏。(017)

好于发问的人,
 只做五分钟愚人;
耻于发问的人,
 一辈子是个愚人。(018)

水能自己活动,也推动别人;
水能婉转自如,而委曲求全;
水能寻找方向,更不断延伸;
水能洗涤污垢,又清淨自在。
水滋润了万物,使其生气蓬勃;
水汇合了百川,成就广大宽宏。(019)

成见愈少,生命愈宽广;偏见愈少,思想愈开阔。(020)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倨傲易伤身;
涵养是待人第一法,粗鄙易伤人;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急躁易坏事;
恬澹是养心第一法,贪欲易染心。(021)

奉献是福德,不是负担;服务是获得,不是牺牲。(022)

不忌说出自己的毛病,
 才能发露忏悔;
懂得面对自己的缺失,
 才会勇于改过。(023)

忍是能担当、能负责;忍是能化解、能捨弃。(024)

学律仪,要融入社会,包容世界;
学技术,要百般艺能,利人利事;
学慈悲,要关怀体贴,互相尊重;
学佛法,要禅淨戒律,共生万世。(025)

一个人有信用,信用就是财富;
一个人有道德,道德就是财富;
一个人有健康,健康就是财富;
一个人有责任,责任就是财富。(026)

对人生,要有无常的警觉;
对物质,要有澹泊的淨化。(027)

愿为李树长满李,常使人间添欢喜;
愿在心田植慈心,能给社会增清淨。(028)

教育,能让我们成为情理兼备的人;
反省,能让我们成为福慧具足的人。(029)

忍耐,不是弱者懦夫;胡闹,绝非英雄豪杰。(030)

“捨”能对治“贪”病,
 不能喜捨时,
 应懂知足,知足才能清淨澹泊;
“忍”能对治“瞋”病,
 不能行忍时,
 应有慈悲,慈悲才能拔苦予乐;
“觉”能对治“痴”病,
 不能觉悟时,
 应求正见,正见才能转愚成智。(031)

戒如指南针,有指南针引导方向,
 人生不会走进歧路;
戒亦如轨道,有轨道的正确行走,
 人生不会落入险境。(032)

言不及义,无异浪费光阴;言行清朗,方能健康长寿。(033)

人间佛教是导正人心,改进生活;
人间佛教是淨化心灵,充实生命;
人间佛教是提昇人性,美化世间;
 人间佛教是入世与出世的圆融。(034)

名利减一分,道念必增一分;
感情损一分,智慧定长一分。(035)

对物质的贪恋减少一分,
 我们的人格就能昇高一分;
对世间的情念减少一分,
 我们的道念就能增加一分。(036)

真理不会久藏,终有蔚然成风之日;
因果不昧善恶,自有昭然若揭之时。(037)

持戒,能将坎坷的遭遇,
 变成福乐安康的命运;
修定,能使浮躁的情绪,
 化为平静清明的理智。(038)

树若无皮,不生华果;人无惭耻,会道至难。(039)

有才有能者,皆从用心、磨鍊中增长;
有修有德者,亦在忍耐、委屈裡养成。(040)

因无明而看不清自己,
 所以知错需有大智慧;
因我执而放不下自己,
 所以认错需有大勇气。(041)

甜蜜的言语,
 不能代表内心的诚意;
恳切的指导,
 才能称为真实的友情。(042)

寡言得以涵智,慈悲必能增德;
宁静足以自处,观照当能明心。(043)

成功与失败在一念之间,快乐与痛苦在一念之间,
富贵与贫穷在一念之间,善良与邪恶在一念之间,
觉悟与迷惑在一念之间,朋友与仇敌在一念之间,
美丽与丑陋在一念之间,天堂与地狱在一念之间。(044)

自智者,人愚之;
自下者,人高之。
自智、自下,端乎一心也。(045)

怨恨不满,是烦恼的根源;感恩知足,是快乐的泉源。(046)

奉行四摄六度,能广结善缘;遵守五戒十善,能远离罪垢。(047)

持戒,可以增福进德;布施,可以广结善缘;
忏悔,可以淨心除垢;发愿,可以成就事功。(048)

智慧、善根、正见,
 是学佛的重要根本;
亲切、慈悲、关怀,
 是度众的最佳方便。(049)

没有黑暗,显不出光明的可贵;
没有邪恶,显不出善良的可爱。(050)



遭人毁谤,无须丧气,可当作消灾解怨的好时机;

受人讚歎,切莫得意,应视为气度修养的大考验。(051)



戒的力量,可以对治贪欲;

定的功夫,可以对治瞋恚;

慧的般若,可以对治愚痴。(052)



忍,是成功的力量;忍,是幸福的泉源。

走遍天下,忍是最好的法宝。(053)



一言之失,初不为过;终日迴护,过加大矣。(054)



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不读书者,言语乏味,面目可憎;

修持可以清淨身心,

不修持者,身无所住,心无所安。(055)



忍耐不是怯弱,而是谦让;忍耐不是退缩,而是承担。(056)



智者,以美化心灵庄严色身;仁者,以悲悯众生昇华人格;

勇者,以解救苦难完成愿力;觉者,以福慧双运圆满生命。(057)



认识佛法,仍是知解之徒;实践奉行,才是真实行者。(058)



反省,创造完善之人;读书,创造达礼之人;

教育,创造理性之人;学佛,创造智慧之人。(059)



能读书的人,要读通生命之学;

能研究的人,要研究生死之学。(060)



能包容人与事,则无过患;

能积聚福与德,则远灾祸。(061)



忍是一种力量,能让我们面对一切灾难;

忍是一种承担,能让我们负起大小责任;

忍是一种功德,能让我们减少许多罪业;

忍是一种智慧,能让我们圆满各种人事。(062)



憎其恶行而及其人,非圣贤之教;

憎其行而不嫌其人,则近圣贤矣!(063)



买好书,看好书,天天读好书;

存好心,说好话,天天做好事。(064)



正直的语言,能去除绮语;柔软的语言,能去除恶口;

和合的语言,能去除两舌;真实的语言,能去除妄语。(065)



去除一分恶习,就增长一分善念;

减少一些贪念,即添加一些道气。(066)



树木没有经过日晒雨淋,就不能长高;

做人没有经过千锤百鍊,就无法健全。(067)



教室裡,有慧解的修行;劳动中,有植福的修行;

处世上,有做人的修行;心灵内,有道德的修行。(068)



思路畅达,是良好的通风;热心开朗,是灿烂的阳光;

展望未来,是宽广的视野;菩提正道,是方便的交通。

这就是内心最好的龙穴。(069)



看手相,看面相,不如看心相;

靠人力,靠人助,不如靠己力。(070)



学佛没有对手,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学佛没有仇家,最大的仇家是无明。(071)



欲除烦恼病,当取佛经读;

欲入快乐门,先做无我想。(072)



治学,重在明理,理之不明,博学亦无益;

治人,重在治心,心若清淨,凡事皆善美。(073)



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色彩;

幽默,是世界上最好的佐料。(074)



忍一时之诟辱,能夷灭自己一时之戾气;

修一世之忍辱,能默化他人一世之顽冥。(075)



历史是镜子,心中有镜子,才能以之为鑑;

人物是榜样,心中拥有榜样,才能见贤思齐。(076)



端正,不单是色相上的华美俊彦;

端正,更是自然流露的威仪庄严。(077)



自修是自我潜藏,

从缩小自己开始长养,

乞求佛法;

共修是团体活动,

靠大众力量相互砥砺,

增长福慧。(078)



祈祷如清水,能洗涤污垢;

祈祷如沃土,能成熟万物;

祈祷如阳光,能袪除黑暗。

祈祷,可以增加善业的力量,

让我们心中有佛,转凡为圣。(079)



佛法无量义,慈悲是为本;

真理无尽藏,智慧是为根。(080)



自修容易流于自我封闭,

退失精进向上的力量;

共修容易发掘自我短处,

维护菩提正念的种苗。(081)



自修缺少境界的考验,难免会贡高我慢;

共修具有惭愧的引发,自然能成圣成贤。(082)



有能的偶像,可以让我们效法学习,增广知识;

有德的偶像,可以让我们见贤思齐,提昇品格。(083)



以正见持戒为盔甲,以智慧方便为刀箭,

以慈悲喜捨为参谋,以精进勇勐为力量,

以戒定慧学为统帅,以八种正道为大军。

此乃修行者之战略也!(074)



好逸恶劳是人的通病,

对治之道无他,

“精进”是最好的针砭良药;

说是道非是人的弱点,

对治之道无门,

“持戒”是最好的妙方法宝。(085)



自觉无理时,读书可以明白事理;

自觉庸俗时,读书可以改变气质;

自觉烦恼时,读书可以心开意解;

自觉无趣时,读书可以充实生活。(086)



明白伦理、道理,

明白情理、物理,

明白事理、心理,

如此理路通达,人人懂理,

读书之贵,在此中矣!(087)



读书,是美化生命的彩笔;读书,是获得快乐的甘泉;

读书,是充实内涵的宝库;读书,是开启智慧的良田。(088)



上等教育家,教导做人和处世;

中等教育家,教导做事和知识;

劣等教通家,什麽都不会教导。(089)



读地理名胜,可以遨游天下;读历史典故,可以神交古人;

读文学名着,可以涵养气质;读理工科学,可以通达理路。

只要肯读书,必得无穷乐趣。(090)



何谓自我学习?

眼要看,口要问;心要用,耳要听;

手要写,脚要行;意要勤,念要明。(091)



智慧何处来?

大其心,容天下难容之事;同其心,悲天下待救之众;

潜其心,观天下微妙之理;宽其心,听天下难忍之言;

入其心,测天下变化之局;平其心,论天下不平之道;

定其心,应天下无常之变;发其心,度天下受苦之人。(092)



一个“忍”,一个“好”,

休却多少麻烦,

给予多少欢喜,

泯灭多少代沟,

消除多少怨尤。(093)



为道日益,须当精进;为错日损,须常内省。

如此日新月异,德业自有进境。(094)



福,如银行存款,

除了惜福,更要培福;

福,如良田种子,

除了培福,更要修福。(095)



大慈悲,没有敌人;大智慧,没有烦恼。(096)



上等语言,亲切诚恳,措词优雅;

中等语言,中规中矩,本本分分;

下等语言,不伦不类,粗鄙不堪。(097)



眼睛很小,可以看遍大千世界;

鼻孔很小,可以闻嗅虚空气息;

嘴巴很小,可以教化中外群伦;

细胞很小,可以助长人类生存。

小,有无限功能,故不可以小视。(098)



只从柔处不从刚,只想好处不想坏,

服务勤劳不退缩,谦和恭敬不埋怨。(099)



酷暑寒冬都美,南北东西都好,

高低上下都妙,人我界限都无。(100)



一念慈悲,可以化除贪欲;一念慈悲,可以化除骄慢;

一念慈悲,可以化除瞋恨;一念慈悲,可以化除怖畏。(101)



上等文章,论理精闢,叙事生动;

中等文章,平舖直叙,朴实无华;

下等文章,言而无物,索然无味。(102)



做好事,把侵犯伤害的行为,转换成利益大众的佛事;

说好话,把瞋恨嫉妒的恶口,转换成柔软讚歎的佛言;

存好心,把愚痴无明的邪念,转换成慈悲智慧的佛心。(103)



声音大者,不一定有理;

声音小者,不一定无理;

维摩一默,原来是真理。(104)



悲己愚者悲愚人,自知愚拙,会力求上进;

自称贤者愚中愚,自认贤能,将停止成长。(105)



玉器虽美好,仍须精细琢磨;

钢铁很坚硬,仍须高温锻鍊;

铜镜能映照,仍须经常拂拭;

幽兰有清香,仍须妥善照顾;

佳人善解颐,仍须用心呵护;

君子怀懿行,仍须努力修养。(106)



大海能包容鱼虾,大地能包容走兽,

虚空能包容万物,真心能包容一切。(107)



人生如大地,可以普载万物;

人生如天空,可以覆盖大众;

人生如福田,可以耕种收穫;

人生如智库,可以撷取使用。(108)



别人看到外,我看到内;别人明白事,我明白理;

别人知道点,我知道面;别人心存私,我心存公。

这就是智慧。(109)



健康,是最真的富贵;知足,是最大的财富;

信仰,是最好的品德;包容,是最美的情谊。(110)



人之修养应:

如山之稳重,

如山之包容,

如山之崇高,

如山之坚忍。

人之美德应:

如水之流通,

如水之清澄,

如水之深邃,

如水之广阔。(111)



微笑如花朵,芬芳生命的园地;

微笑如音乐,律动人们的心灵。(112)



在瞋恨之处,散播慈悲的种子;

在仇视之处,施予宽恕的谅解;

在怀疑之处,培养信心的力量;

在黑暗之处,点燃般若的火花;

在失意之处,提出未来的希望;

在忧伤之处,赠予喜乐的安慰。(113)



话不说满,事不做绝;预留馀地,迴转有间。(114)



终日说善言,不如做一件;终身行善事,须防错一件。(115)



艺人善调音韵,船夫善调橹舵,

巧匠善调土木,智者善调身心。(116)



孤独不以为悲,孤独能增加内省的力量;

污辱不以为耻,污辱能增加忍耐的力量;

卑屈不以为贱,卑屈能增加上进的力量;

艰难不以为苦,艰难能增加勇敢的力量;

迫害不以为意,迫害能增加坚毅的力量;

度众不以为烦,度众能增加慈悲的力量。(117)



生命之流中──

能争取时间,自我要求,即是延长生命;

能善用时间,自我激励,即是充实生命。(118)



礼者,可以培养良好风度;礼者,可以顾全人性尊严;

礼者,可以维繫伦理道德;礼者,可以形成社会秩序。

礼者,心之敬也!(119)



家贫应思良策,国乱应思忠臣,危急应思善友,枉误应思正法。(120)



读书,在于培养知识力;参究,在于培养领悟力;

后退,在于培养容忍力;微笑,在于培养亲和力。(121)



勿因喜而轻诺寡信,勿因辞而瞋恚愤恨,

勿因快而多事生非,勿因倦而鲜终无果。(122)



以无谄心亲近友善,以他胜法化解嫉妒,

以无常观乐悦法喜,以菩萨行袪除轻慢。(123)



以慈悲来感化怨恨,以善良来感化邪恶,

以施捨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虚妄。(124)



漂亮的容颜,难保长久;美丽的心灵,永远动人。(125)



读书要有胜解力,信仰要有坚固力,

待人要有亲和力,做事要有持久力。(126)



读书贵在明理,理明才能通达;

学佛重在修心,心修始能悟道。(127)



冷饭冷菜难吃,冷言冷语难受,

真人真事感人,真情真意温馨。(128)



多吃无滋味,故须节制饮食;多言不值钱,故须谨慎语言;

多忌失亲友,故须付予信任;多虑难成事,故须当机立断。(129)



种瓜得瓜,道理分明;好因好果,如影随形。(130)



勤俭,是治家之本;忠孝,是齐家之本;

谨慎,是保家之本;胆识,是兴家之本;

诗书,是起家之本;积善,是传家之本。(131)



若要德业成,先学受困穷;若要烦恼无,先学能知足;

若要度量宽,先学受冤枉;若要心绪平,先学能耐烦。(132)



福莫享尽,要留馀德;势莫使尽,要留馀力;

话莫说尽,要留馀地;事莫做尽,要留馀路;

情莫散尽,要留馀韵;心莫用尽,要留馀量。(133)



坦诚认错是勇气,见义勇为乃丈夫。(134)



莫以长自大,谦恭自然尊贵;

莫以小相欺,包容才是美德。(135)



知足,是人生应有的修养;施捨,是人生必要的行为。(136)



不骄慢而谦卑,是有德之人;不自私而为公,是伟大之人;

不怨人而责己,是惭愧之人;不放逸而勤劳,是精进之人。(137)



耳闻不如目视,目视不如手摸,手摸不如心明,心明不如真知。(138)



贪爱如海洋,瞋恚如火烧,烦恼如死结,

嫉妒如高山,疑惑如幻境,邪见如烟雾。

如果都能了,平安直到老。(139)



拾金不昧,俯仰无愧;不疑不嫉,无忧无虑。(140)



交道德的朋友,如读圣贤列传;

交风趣的朋友,如读散文小说;

交精明的朋友,如读财经文献;

交诚实的朋友,如读历史诗篇。(141)



心怀瞋恨、傲慢、成见的人,纵天降甘露,也难入其心;

心存慈悲、谦虚、宽和的人,纵灾难临头,亦难摧其志。(142)



施恩不望报,受怨不计较;宽去心中事,快乐少烦恼。(143)



有礼不邪淫,有义不诈欺;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144)



每日静坐片刻,必知烦躁之源;

每日守默一时,必知静谧之美;

每日清心半日,必知多欲之苦;

每日读书数篇,必知开卷之益。(145)



买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懂为难;

懂得不难,能记为难;能记不难,能用为难。(146)



与其逞强持巧于最后,不若藏拙谨言于当初。(147)



若是君子,

则进德修业,日日更新;

若为小人,

则文过饰非,日日退步。(148)



欲知涵养心量,须看乱时气势;

欲知谦恭进退,须看利益当前。(149)



言如利箭,不可乱发,

一入人耳,有力难拔;

文如铁证,不可乱投,

一入公门,九牛难出。(150)



悟人容易悟己难,悟己容易悟心难,

悟心容易悟佛难,悟佛容易悟法难。(151)



修行不计髒秽,好让污泥出青莲;

做人不避罪恶,好让酸涩成甜李。(152)



要求健康,不如求健全;要求长寿,不如求无量。(153)



人格是至宝,

有人格,众人恭敬有加;

道德是良田,

有道德,百世收成有馀。(154)



不软弱而忍让,是为勇敢;不轻浮而活泼,是为正派;

不寡断而明理,是为宽容;不骄傲而自强,是为谦恭。(155)



疑而好问,已得知识之半;明而再问,更得知识全貌。(156)



学之不勤,因其志尚未笃也;勤而无功,因其力犹未逮也。(157)



居家须防盗与火,富贵须从勤与俭,

和平须有忍与让,文明须靠读与学。(158)



如有真心,不会妄想;如有真语,不会杂话;

如有真耳,不会恶闻;如有真眼,不会错识;

如有真慧,不会谬执。如係真人,不会邪恶。(159)



从小培养道德,道德的心灯会照亮一生一世;

从小薰习佛法,佛法的心灯会照亮生生世世。(160)



与其探究前世的情况,不如把握眼前的因缘;

与其寄望来世的美景,不如耕耘当下的福田。(161)



一味衡量利害得失,

就会顾此失彼,妨碍发展;

建立是非善恶观念,

就能掌握方向,勇往直前。(162)



心存歹念,天必歼之;心有善念,天必护之;

心生贪念,天必弃之;心具淨念,天必祐之。(163)



忍耐是烦恼的定力,也是向前的道路;

包容是和平的基础,也是快乐的源泉。(164)



疾疫在身,而能不怨不恼,

是袪病的第一良方;

魔难临头,而能不忧不惧,

是获胜的唯一办法。(165)



聪明的人常会内省,

因在内心的深处,才能找到无过的平安;

愚痴的人总喜外求,

而在攀缘的地方,必然失去珍贵的品德。(166)



怀疑处,须培养信心的力量;

瞋恨时,要散播慈悲的种子。(167)



以仁慈代替暴力,才有永久的和平;

以讚歎代替嫉妒,才有万事的圆满。(168)



以道德节义和人交往,

所交皆善友,品德也会日趋清高;

以谄曲利益和人交往,

所交非善友,品德也将日渐低落。(169)



行路困难,不在山水阻隔,

只在不同人情与人心;

修道艰难,不在业障深重,

只在不知方法与正见。(170)



能纳善言,才会知过必改;能察恶言,就能观照自在。(171)



莫畏笨拙,笨拙常是灵巧的根基;

莫夸灵巧,灵巧多从笨拙中增长。(172)



不肯纳受忠言的人,是自甘堕落;

能够採纳谏言的人,会自我进步。(173)



现前的讚美,只是生命一时的荣耀;

后世的效法,才是生命永恆的光辉。(174)



有聪明、有能力,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有慈悲、有智慧,一定可以克服困难。(175)



人生无事可权,只要明了就不会畏惧;

宇宙无物可恋,只要看破就不会眷恋。(176)



人生的美好,是因有缺陷的衬托;

缺陷的价值,在于有美好的期待。(177)



世间人事纵有不公不平,

只要我心公平,则何处不平?

真理之下皆是不增不减,

只要我不增减,则何须罣碍?(178)



从言谈中,可以认识一个人的个性内涵,

所以言谈时,要有情有义;

由文字裡,可以明白一个人的思想见解,

所以写作时,要有事有理。(179)



潦倒委屈之时,

要有忍耐和智慧,才能柳暗花明;

青云直上之际,

须有谦恭和谨慎,方能持盈保态。(180)



能以讥我、谤我为助缘,则能平息瞋怨;

能将讚他、敬他作修行,则能道心增长。(181)



投机取巧,只能得到一时的胜利;

笃实行事,必能拥有永久的信赖。(182)



念念慈悲,是立德、立言、立功之本;

时时清明,是闻法、思法、修法之钥。(183)



我们的行为,必须日趋稳重;我们的思想,则应不断革新。(184)



世间已有生老病死苦,不要再有比较苦;

人生已具福禄寿三多,不要再有怨气多。(185)



“勇”是美德,但须辅以道义和理智,

否则即成匹夫之勇;

“仁”是慈悲,唯应具备宏观与智慧,

否则即是妇人之仁。(186)



发心如烧水,

必须不断添薪加柴,水才能沸腾;

修道如扫地,

必须经常拂尘除垢,地才会乾淨。(187)



眼看口问,能开拓视野;心用耳听,能增长见闻;

手写脚行,能实践理想;意勤念明,能清淨身心。(188)



闻善言而着意,能长养正见和精进心;

听恶言不着意,可获得自在与无畏力。(189)



金钱会流失,般若的财富不会减少;

健康会衰退,永恆的生命不会灭亡;

名位有高下,尊荣的人格没有卑贱;

感情有得失,珍贵的慈悲没有分别。(190)



自满者,心量格局必狭小,

故要戒骄满;

有德者,胸怀器识必宽大,

故须养仁德。(191)



学“禅”,更要学“惭”,惭愧能令人庄严;

学“仁”,更要学“忍”,忍耐可让人成长。(192)



发心是无价的,不能以报酬来计算;

知足是极乐的,无法用多寡来衡量。(193)



自我认错不会失去尊严,反而能赢得更多的尊重;

自我革命不会丧失本性,反而会寻回更真的佛性。(194)



行善是超越、淨化、融和的感情;行佛是无量、无边、无尽的财富。(195)



生来之福有限,故应惜福;积来之福无穷,故须培福。(196)



德行善举,是永不失败的投资;

布施结缘,是永无匮乏的资产。(197)



懒惰、拖延、虚伪、无恆,都是贫穷之源;

勤劳、积极、诚实、有恆,才是富贵之道。(198)



修学上,须有般若智慧,心才能“明”;

行事中,须有无尽慈悲,人才会“活”。(199)



不养成无益的恶习,

无益之习,会丧心矢志;

不发展无益的欲望,

无益之欲,会身败名裂;

不生起无益的念头,

无益之念,会损人害己;

不常说无益的语言,

无益之语,会惹是生非;

不阅读无益的书籍,

无益之书,会增长邪见;

不结交无益的朋友,

无益之友,会让人堕落;

不进出无益的地方,

无益之地,会埋伏危机;

不经营无益的事业,

无益之事,会家毁国亡。(2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7-1 11:35 , Processed in 0.0278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