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禅净中心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69|回复: 0

华严经净行品,杂阿含1经

[复制链接]

46

主题

205

帖子

783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783
发表于 2021-1-23 22: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诗意 于 2021-1-23 22:45 编辑

2020/12/13杂阿含1经
宽子: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宽子:我们今天先从净行品讲, 见背恩人,当愿众生:于有恶人,不加其报。,恶人,我们以德报怨,我们生生世世轮回,我们不懂各种因缘果报,我们受苦时,当真实明了,是我们的业报

宽子:我们是愚痴无闻凡夫,我们不懂我们自己做的坏事,不懂众生的苦,不懂别人的苦,为何那么说呢,你看我们吃的,鱼,鱼子,各种动物,都成了我们口中的美食

宽子:我们去杀他们的时候,我们不懂有多疼,多苦,有一种鱼的做法,就是做好之后,鱼的嘴巴还一张一合,肉已经熟了,吃猴脑,因为疼的不是我们

宽子:所以我们去那样做的时候,众生在痛苦,我们无情无义,所以当我们受苦时候,就不要埋怨,虽然你已经忘了,但是不代表你没做过,所以我们结怨越多,越多恶报

宽子:所以当别人报复我们的时候,我们要觉醒,不要冤冤相报

宽子:云何名“报冤行”?谓修道行人,若受苦时,当自念言: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经云:“逢苦不忧”,何以故?“识达”故。此心生时,与“理”相应,体冤进“道”,故说言“报冤行”。

宽子:这个是我们学过的四行观,我往昔无数劫中,弃本从末,流浪诸有,多起冤憎,违害无限,今虽无犯,是我宿殃恶业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见与,甘心甘受,都无冤诉

宽子:是我宿殃恶业果熟,所以我们甘心甘受,接受惩罚还有不再报复对方,这些,都是我们的修行能力,所以佛陀说,不杀生,因为这是大苦,报应也大

宽子:因为痛苦而心存怨恨,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调柔寂静,心不再蠢蠢欲动,能够柔和,就好像慈经说的,无危险,无敌意,心中有强烈的爱欲,爱取

宽子:那不是调柔,有嗔恨,那不是调柔,先在日常中调柔,然后我们学禅定,因为禅定,能帮助我们调柔寂静,摄心一处,所以佛经里面有说五盖,这个多我们进入禅定来说,很重要

宽子:贪,嗔,掉举,睡眠,疑,这个是五盖,禅定,先要把这个五盖对治,要不然,禅定的光明,也就会暗淡

宽子:我们时常说,为何我们的修行不会进步,因为我们时时没有在生活上,用功上,对治五盖,这就是为何说要守戒,第一,持戒清净。如经中说,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应持戒清净

宽子: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生活中的贪痴,贪,嗔,若人犯重禁已,恐障禅定,虽不依诸经修诸行法,但生重惭愧,于三宝前,发露先罪,断相续心,端身常坐,观罪性空,念十方佛。若出禅时,即须至心烧香礼拜,忏悔诵戒,及诵大乘经典,障道重罪自当渐渐消灭。因此尸罗清净,禅定开发

宽子:若人犯重禁已,恐障禅定,所以我们要修行进步,就不能在生活上颠倒,不能在爱的轰轰烈烈中,想成就禅定,因为需要具缘,你的行为不吻合,你就不能进步

宽子: 若见沙门,当愿众生:调柔寂静,毕竟第一。
 见婆罗门,当愿众生:永持梵行,离一切恶。
 见苦行人,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宽子:离一切恶

宽子:故《妙胜定经》云:「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灭,若除禅定,余无能灭。是人应当在空闲处,摄心常坐,及诵大乘经,一切重罪悉皆消灭,诸禅三昧自然现前。」

宽子:是人应当在空闲处,摄心常坐,及诵大乘经,一切重罪悉皆消灭,诸禅三昧自然现前。

宽子:当愿众生: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宽子:这个苦行,不是说外道的苦行,是十二头陀行,十二誓行、十二杜多功德、头陀十二法行,十二梵行

宽子:佛告迦叶:“阿兰若比丘,远离二著,形心清净,行头陀法。行此法者,有十二事:一者在阿兰若处、二者常行乞食、三者次第乞食、四者受一食法、五者节量食、六者中后不得饮浆、七者著弊纳衣、八者但三衣、九者冢间住、十者树下止、十一者露地坐、十二者但坐不卧。

宽子:依于苦行,至究竟处。

宽子: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受、想、行、识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识。

宽子:我们在家人,先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先把基础正见学好,要不然,我们无法把自己意识认清,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灭,若除禅定,余无能灭,若除禅定,余无能灭

宽子:这里就是说,除了禅定,其他都不能灭,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这里,我们来说说五蕴的运用,色,我们去攀缘色境,所以我们有受,触受,接触

宽子:想是什么?,是区分,行,是反应,识,是识别,这个是同时的,同时发生,刹那反应,所以我们不要把,受,想,行,识,去分开,如是受、想、行、识于众生无出离者,彼诸众生不应出离于识;以受、想、行、识于众生有出离故,彼诸众生出离于识。

宽子:识,我们之前说过,我们的习气习惯,无始无明,我能识别什么?,我懂什么,我有多少能力,我就能识别多少,人家问你,你识几个字?
宽子:你不懂,你没学过,你没看过,你识别不出来,蘑菇有毒的,你不会区分,因为你从来就没识过,因为这个识,只是你的无明习气,所以我们很奇怪的问,没有五蕴,如何生活呢?

宽子:不想不识?,不受不行吗?,所以我们会说般若,不染,不着,不缚,要做到,必须有禅定,而禅定,必须有智慧的帮助

宽子:用而不染,行而不迷,我们的识,很弱小,因为缺乏了真性的力量,大智度论说,三十七道品,足够治疗一切众生病

宽子:所以我们很多基础要学,要去修行,只要有心,都会越来越好的,今天就先聊到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禅净中心  

GMT+8, 2023-6-9 18:21 , Processed in 0.1100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