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0|回复: 0

中部三十八.大爱尽经

[复制链接]

1353

主题

0

回帖

440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401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我所听见的: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
这时候,有一位名叫沙提.渔家子的比丘生起这种恶见: “我从世尊所说的法义中知道,在生死轮迴之中,识不会变异。”
一些比丘听到沙提比丘生起恶见的消息,于是前往沙提比丘那裏,然后对他说: “沙提贤友,听说你生起这种恶见: ‘我从世尊所说的法义中知道,在生死轮迴之中,识不会变异。’ 这是真的吗?”
“贤友们,是的,的确是这样。我从世尊所说的法义中知道,在生死轮迴之中,识不会变异。”
于是,那些比丘希望使沙提比丘离开恶见,对他问了很多问题,对他说了很多说话: “沙提贤友,不要这样说,不要诽谤世尊,诽谤世尊是不好的,世尊不是这样说。沙提贤友,世尊说了很多法义,指出识是依缘而生起的,离开了因缘条件便没有识的出现。”
虽然那些比丘希望使沙提比丘离开恶见,对他问了很多问题,对他说了很多说话,但沙提比丘仍然坚持、执取、执著这种恶见: “贤友们,是的,的确是这样。我从世尊所说的法义中知道,在生死轮迴之中,识不会变异。”
那些比丘不能使沙提比丘离开这种恶见,于是前往世尊那裏,对世尊作礼,坐在一边,然后把以上的事情告诉世尊。
于是世尊对一位比丘说: “比丘,你过来,用我的名义对沙提比丘说: ‘沙提贤友,导师叫你。’ ”
那位比丘回答世尊: “大德,是的。” 之后去到沙提比丘那裏,对沙提比丘说: “沙提贤友,导师叫你。”
沙提比丘回答那位比丘: “贤友,是的。” 之后去到世尊那裏,对世尊作礼,然后坐在一边。
世尊对沙提比丘说: “听说你生起这种恶见: ‘我从世尊所说的法义中知道,在生死轮迴之中,识不会变异。’ 这是真的吗?”
“大德,是的,的确是这样。我从世尊所说的法义中知道,在生死轮迴之中,识不会变异。”
“沙提,识是什么呢?”
“一种会说话、会感觉、不断作善恶业和受果报的东西。”
“你这愚癡的人,你从谁人的口中得知我这样说法的呢!你这愚癡的人,我不是说了很多法义,指出识是依缘而生起、离开了因缘条件便没有识的出现的吗?
“你这愚癡的人,你因不掌握法义而诽谤我,你损毁自己,为自己带来很多罪业,为你长期带来不利和苦恼。”
于是,世尊对比丘说: “比丘们,你们认为怎样,沙提比丘在法和律之中,有没有少许的领悟呢?”
“大德,他怎会有呢?大德,他即使少许的领悟也没有。”
当人们这样说的时候,沙提比丘沈默不语、不知所措、双肩下坠、头面低垂、闷闷不乐、无言以对地坐著。
这时候,世尊看见沙提比丘沈默不语、不知所措、双肩下坠、头面低垂、闷闷不乐、无言以对地坐著,之后对他说: “你这愚癡的人,现在我要向比丘作出答问,你便会清楚知道自己带著恶见。”
于是,世尊对比丘说: “比丘们,你们曾从我的口中,听我说过像沙提比丘所说的法吗?”
“大德,没有。大德,世尊对我们说了很多法义,指出识是依缘而生起的,离开了因缘条件便没有识的出现。”
“比丘们,十分好。比丘们,你们能很好地明白我所说的法义。我对你们说了很多法义,指出识是依缘而生起的,离开了因缘条件便没有识的出现。
“但是,这个沙提比丘因不掌握法义而诽谤我,他损毁自己,为自己带来很多罪业,为这个愚癡的人长期带来不利和苦恼。
“比丘们,不同的因缘条件生起不同的识:以眼和色为缘所生起的识,称为眼识;以耳和声为缘所生起的识,称为耳识;以鼻和香为缘所生起的识,称为鼻识;以舌和味为缘所生起的识,称为舌识;以身和触为缘所生起的识,称为身识;以意和法为缘所生起的识,称为意识。
“比丘们,就正如不同的因缘条件生起不同的火:以柴枝为缘所生起的火,称为柴火;以木屑为缘所生起的火,称为木屑火;以草为缘所生起的火,称为草火;以牛粪为缘所生起的火,称为牛粪火;以穀壳为缘所生起的火,称为穀壳火;以废物为缘所生起的火,称为废物火。
“比丘们,同样地,不同的因缘条件生起不同的识:以眼和色为缘所生起的识,称为眼识;以耳和声为缘所生起的识,称为耳识;以鼻和香为缘所生起的识,称为鼻识;以舌和味为缘所生起的识,称为舌识;以身和触为缘所生起的识,称为身识;以意和法为缘所生起的识,称为意识。
“比丘们,你们有观看 ‘有’ 吗?”
“大德,是的。”
“比丘们,你们有观看 ‘食带来有’ 吗?”
“大德,是的。”
“比丘们,你们有观看 ‘食灭的时候,有便会成为灭法’ 吗?”
“大德,是的。”
“比丘们,如果对 ‘有’ 不能肯定的话,是否会从这种摇摆之中生起疑惑呢?”
“大德,是的。”
“比丘们,如果对 ‘食带来有’ 不能肯定的话,是否会从这种摇摆之中生起疑惑呢?”
“大德,是的。”
“比丘们,如果对 ‘食灭的时候,有便会成为灭法’ 不能肯定的话,是否会从这种摇摆之中生起疑惑呢?”
“大德,是的。”
“比丘们,如果能以正慧如实观看 ‘有’ 的话,是否能够断除那些疑惑呢?”
“大德,是的。”
“比丘们,如果能以正慧如实观看 ‘食带来有’ 的话,是否能够断除那些疑惑呢?”
“大德,是的。”
“比丘们,如果能以正慧如实观看 ‘食灭的时候,有便会成为灭法’ 的话,是否能够断除那些疑惑呢?”
“大德,是的。”
“比丘们,现在你们对 ‘有’ 没有疑惑吗?”
“大德,是的。”
“比丘们,现在你们对 ‘食带来有’ 没有疑惑吗?”
“大德,是的。”
“比丘们,现在你们对 ‘食灭的时候,有便会成为灭法’ 没有疑惑吗?”
“大德,是的。”
“比丘们,你们能以如实正慧,善见 ‘有’ 吗?”
“大德,是的。”
“比丘们,你们能以如实正慧,善见 ‘食带来有’ 吗?”
“大德,是的。”
“比丘们,你们能以如实正慧,善见 ‘食灭的时候,有便会成为灭法’ 吗?”
“大德,是的。”
“比丘们,你们的见这样清净、这样明晰,你们会不会对此执著、把玩、执取为财富、执取为我所,像 ‘筏喻的法义’ 1所说那样执取这些法义呢?”
“大德,不会。”
“比丘们,即使你们的见这样清净、这样明晰,也不要对此执著、把玩、执取为财富、执取为我所。像 ‘筏喻的法义’ 那样,指出木筏是用来渡河的,不是供人执取的。”
“大德,是的。”
“比丘们,有四种食能令已投生的众生得到持续,能帮助将要投生的众生得到投生。这四种食是什么呢?第一种是粗幼抟食,第二种是触食,第三种是意思食,第四种是识食。
“比丘们,四食以什么为因缘,以什么而集起,以什么而生,以什么为源头呢?四食以爱为因缘,以爱而集起,以爱而生,以爱为源头。
“比丘们,爱又以什么为因缘,以什么而集起,以什么而生,以什么为源头呢?爱以受为因缘,以受而集起,以受而生,以受为源头。
“比丘们,受又以什么为因缘,以什么而集起,以什么而生,以什么为源头呢?受以触为因缘,以触而集起,以触而生,以触为源头。
“比丘们,触又以什么为因缘,以什么而集起,以什么而生,以什么为源头呢?触以六入为因缘,以六入而集起,以六入而生,以六入为源头。
“比丘们,六入又以什么为因缘,以什么而集起,以什么而生,以什么为源头呢?六入以名色为因缘,以名色而集起,以名色而生,以名色为源头。
“比丘们,名色又以什么为因缘,以什么而集起,以什么而生,以什么为源头呢?名色以识为因缘,以识而集起,以识而生,以识为源头。
“比丘们,识又以什么为因缘,以什么而集起,以什么而生,以什么为源头呢?识以行为因缘,以行而集起,以行而生,以行为源头。
“比丘们,行又以什么为因缘,以什么而集起,以什么而生,以什么为源头呢?行以无明为因缘,以无明而集起,以无明而生,以无明为源头。
“比丘们,以无明为条件而有行,以行为条件而有识,以识为条件而有名色,以名色为条件而有六入,以六入为条件而有触,以触为条件而有受,以受为条件而有爱,以爱为条件而有取,以取为条件而有有,以有为条件而有生,以生为条件而有老死,及有忧、悲、苦、恼、哀的产生。这就是一个大苦蕴的集起。
“比丘们,刚才说,以生为条件而有老死。比丘们,你们怎样想,有了生作为条件,会不会带来老死呢?”
“大德,你说以生为条件而有老死。我们也是这样想,有了生作为条件,是会带来老死的。”
“比丘们,刚才说,以有为条件而有生。比丘们,你们怎样想,有了有作为条件,会不会带来生呢?”
“大德,你说以有为条件而有生。我们也是这样想,有了有作为条件,是会带来生的。”
“比丘们,刚才说,以取为条件而有有。比丘们,你们怎样想,有了取作为条件,会不会带来有呢?”
“大德,你说以取为条件而有有。我们也是这样想,有了取作为条件,是会带来有的。”
“比丘们,刚才说,以爱为条件而有取。比丘们,你们怎样想,有了爱作为条件,会不会带来取呢?”
“大德,你说以爱为条件而有取。我们也是这样想,有了爱作为条件,是会带来取的。”
“比丘们,刚才说,以受为条件而有爱。比丘们,你们怎样想,有了受作为条件,会不会带来爱呢?”
“大德,你说以受为条件而有爱。我们也是这样想,有了受作为条件,是会带来爱的。”
“比丘们,刚才说,以触为条件而有受。比丘们,你们怎样想,有了触作为条件,会不会带来受呢?”
“大德,你说以触为条件而有受。我们也是这样想,有了触作为条件,是会带来受的。”
“比丘们,刚才说,以六入为条件而有触。比丘们,你们怎样想,有了六入作为条件,会不会带来触呢?”
“大德,你说以六入为条件而有触。我们也是这样想,有了六入作为条件,是会带来触的。”
“比丘们,刚才说,以名色为条件而有六入。比丘们,你们怎样想,有了名色作为条件,会不会带来六入呢?”
“大德,你说以名色为条件而有六入。我们也是这样想,有了名色作为条件,是会带来六入的。”
“比丘们,刚才说,以识为条件而有名色。比丘们,你们怎样想,有了识作为条件,会不会带来名色呢?”
“大德,你说以识为条件而有名色。我们也是这样想,有了识作为条件,是会带来名色的。”
“比丘们,刚才说,以行为条件而有识。比丘们,你们怎样想,有了行作为条件,会不会带来识呢?”
“大德,你说以行为条件而有识。我们也是这样想,有了行作为条件,是会带来识的。”
“比丘们,刚才说,以无明为条件而有行。比丘们,你们怎样想,有了无明作为条件,会不会带来行呢?”
“大德,你说以无明为条件而有行。我们也是这样想,有了无明作为条件,是会带来行的。”
“比丘们,十分好。你们所说的,就和我所说的一样: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就是以无明为条件而有行,以行为条件而有识,以识为条件而有名色,以名色为条件而有六入,以六入为条件而有触,以触为条件而有受,以受为条件而有爱,以爱为条件而有取,以取为条件而有有,以有为条件而有生,以生为条件而有老死,及有忧、悲、苦、恼、哀的产生。这就是一个大苦蕴的集起。
“无明的无余、无欲、息灭,可带来行的息灭,行的息灭带来识的息灭,识的息灭带来名色的息灭,名色的息灭带来六入的息灭,六入的息灭带来触的息灭,触的息灭带来受的息灭,受的息灭带来爱的息灭,爱的息灭带来取的息灭,取的息灭带来有的息灭,有的息灭带来生的息灭,生的息灭带来老死的息灭,及带来忧、悲、苦、恼、哀的息灭。这就是一个大苦蕴的息灭。
“比丘们,刚才说,生的息灭带来老死的息灭。比丘们,你们怎样想,生的息灭会不会带来老死的息灭呢?”
“大德,你说生的息灭带来老死的息灭。我们也是这样想,生的息灭是会带来老死的息灭的。”
“比丘们,刚才说,有的息灭带来生的息灭。比丘们,你们怎样想,有的息灭会不会带来生的息灭呢?”
“大德,你说有的息灭带来生的息灭。我们也是这样想,有的息灭是会带来生的息灭的。”
“比丘们,刚才说,取的息灭带来有的息灭。比丘们,你们怎样想,取的息灭会不会带来有的息灭呢?”
“大德,你说取的息灭带来有的息灭。我们也是这样想,取的息灭是会带来有的息灭的。”
“比丘们,刚才说,爱的息灭带来取的息灭。比丘们,你们怎样想,爱的息灭会不会带来取的息灭呢?”
“大德,你说爱的息灭带来取的息灭。我们也是这样想,爱的息灭是会带来取的息灭的。”
“比丘们,刚才说,受的息灭带来爱的息灭。比丘们,你们怎样想,受的息灭会不会带来爱的息灭呢?”
“大德,你说受的息灭带来爱的息灭。我们也是这样想,受的息灭是会带来爱的息灭的。”
“比丘们,刚才说,触的息灭带来受的息灭。比丘们,你们怎样想,触的息灭会不会带来受的息灭呢?”
“大德,你说触的息灭带来受的息灭。我们也是这样想,触的息灭是会带来受的息灭的。”
“比丘们,刚才说,六入的息灭带来触的息灭。比丘们,你们怎样想,六入的息灭会不会带来触的息灭呢?”
“大德,你说六入的息灭带来触的息灭。我们也是这样想,六入的息灭是会带来触的息灭的。”
“比丘们,刚才说,名色的息灭带来六入的息灭。比丘们,你们怎样想,名色的息灭会不会带来六入的息灭呢?”
“大德,你说名色的息灭带来六入的息灭。我们也是这样想,名色的息灭是会带来六入的息灭的。”
“比丘们,刚才说,识的息灭带来名色的息灭。比丘们,你们怎样想,识的息灭会不会带来名色的息灭呢?”
“大德,你说识的息灭带来名色的息灭。我们也是这样想,识的息灭是会带来名色的息灭的。”
“比丘们,刚才说,行的息灭带来识的息灭。比丘们,你们怎样想,行的息灭会不会带来识的息灭呢?”
“大德,你说行的息灭带来识的息灭。我们也是这样想,行的息灭是会带来识的息灭的。”
“比丘们,刚才说,无明的息灭带来行的息灭。比丘们,你们怎样想,无明的息灭会不会带来行的息灭呢?”
“大德,你说无明的息灭带来行的息灭。我们也是这样想,无明的息灭是会带来行的息灭的。”
“比丘们,十分好。你们所说的,就和我所说的一样: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这就是无明的息灭带来行的息灭,行的息灭带来识的息灭,识的息灭带来名色的息灭,名色的息灭带来六入的息灭,六入的息灭带来触的息灭,触的息灭带来受的息灭,受的息灭带来爱的息灭,爱的息灭带来取的息灭,取的息灭带来有的息灭,有的息灭带来生的息灭,生的息灭带来老死的息灭,及带来忧、悲、苦、恼、哀的息灭。这就是一个大苦蕴的息灭。
“比丘们,你们有了这样的知、这样的见,会不会这样想过去: ‘我过去存在吗?’ ‘我过去不存在吗?’ ‘我过去是什么呢?’ ‘我过去是怎么样的呢?’ ‘什么行为会影响我的过去呢?’ ”
“大德,不会。”
“比丘们,你们有了这样的知、这样的见,会不会这样想将来: ‘我将来存在吗?’ ‘我将来不存在吗?’ ‘我将来是什么呢?’ ‘我将来是怎么样的呢?’ ‘什么行为会影响我的将来呢?’ ”
“大德,不会。”
“比丘们,你们有了这样的知、这样的见,内心会不会对现在生起这些疑惑: ‘现在有我吗?’ ‘现在没有我吗?’ ‘现在的我是什么呢?’ ‘现在的我是怎么样的呢?’ ‘这个众生从哪裏到来现在呢?’ ‘他来生又会去哪裏呢?’ ” 2
“大德,不会。”
“比丘们,你们有了这样的知、这样的见,会不会这样想: ‘导师是我的老师,我持这种见解是因为尊敬导师。’ ”
“大德,不会。”
“比丘们,你们有了这样的知、这样的见,会不会这样想: ‘其他沙门对我那样说,我不持那种见解是因为那是其他沙门所说的。’ ”
“大德,不会。”
“比丘们,你们有了这样的知、这样的见,会不会再去寻找其他老师呢?”
“大德,不会。”
“比丘们,你们有了这样的知、这样的见,会不会去做凡俗的沙门婆罗门宗教仪式,以此为最高的修持呢?”
“大德,不会。”
“比丘们,你们是不是因为亲身有智、亲身有见、亲身知道这些法义,所以持这种见解呢?”
“大德,是的。”
“比丘们,十分好。你们能在我说的法义之中成长,这些法义是现生体证的,不会过时的,公开给所有人的,导向觉悟的,智者能在其中亲身体验的。
“比丘们,以上所说的,都是建基于 ‘法义是现生体证的,不会过时的,公开给所有人的,导向觉悟的,智者能在其中亲身体验的’ 这个义理之上。
“比丘们,三种东西在一起的时候,便会形成一个胎儿。如果父母和合,但母亲没有行经,便不会形成一个胎儿。如果父母和合,母亲行经,但没有众生入胎,也不会形成一个胎儿。如果父母和合,母亲行经,有众生入胎,便会形成一个胎儿。比丘们,三种东西在一起的时候,便会形成一个胎儿。
“比丘们,母亲在腹中怀胎九个月或十个月,当中带来很大的忧虑和负担。怀胎九个月或十个月之后,婴儿便要出生,当中带来很大的忧虑和负担。在婴儿出生时,母亲要用母乳──在圣者的律之中,母乳就是母亲的血液──来哺育婴儿。
“比丘们,这个孩子成长了,六根成熟了,开始玩如犂地戏、击木块、翻筋斗、风车转、量戏、车戏、弓戏等儿童游戏。
“比丘们,这个孩子再成长了,六根成熟了,开始有五欲享乐了:在眼识别色时,生起悦乐、恋栈、欢喜、锺爱、贪欲、染著,在耳识别声时,生起悦乐、恋栈、欢喜、锺爱、贪欲、染著,在鼻识别香时,生起悦乐、恋栈、欢喜、锺爱、贪欲、染著,在舌识别味时,生起悦乐、恋栈、欢喜、锺爱、贪欲、染著,在身识别触时,生起悦乐、恋栈、欢喜、锺爱、贪欲、染著。
“比丘们,当他眼看到锺爱的色之后,便有染著;看到不锺爱的色之后,便有瞋恚。他没有保持身念3,内心低劣,不能如实知可彻底息灭恶不善法的心解脱和慧解脱。他在各种感受──不论乐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之中取得满足或感到不满,持续对感受有喜贪、喜爱、爱著;因为持续对感受有喜贪、喜爱、爱著,便会生起爱喜;对感受有爱喜便有取;以取为条件而有有,以有为条件而有生,以生为条件而有老死,及有忧、悲、苦、恼、哀的产生。这就是一个大苦蕴的集起。
“比丘们,当他耳听到锺爱的声之后……
“比丘们,当他鼻嗅到锺爱的香之后……
“比丘们,当他舌尝到锺爱的味之后……
“比丘们,当他身感到锺爱的触之后……
“比丘们,当他意想到锺爱的法之后,便有染著;想到不锺爱的法之后,便有瞋恚。他没有保持身念、内心低劣,不能如实知可彻底息灭恶不善法的心解脱和慧解脱。他在各种感受──不论乐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之中取得满足或感到不满,持续对感受有喜贪、喜爱、爱著;因为持续对感受有喜贪、喜爱、爱著,便会生起爱喜;对感受有爱喜便有取;以取为条件而有有,以有为条件而有生,以生为条件而有老死,及有忧、悲、苦、恼、哀的产生。这就是一个大苦蕴的集起。
“比丘们,如来出现于世上,是一位阿罗汉.等正觉.明行具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者.天人师.佛.世尊;亲身证得无比智,然后在这个有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国王、众人的世间宣说法义;所说的法义开首、中间、结尾都是善美的,有意义、有好的言辞、圆满、清净、开示梵行。
“居士或出身于各种种姓的人听了这些法义之后,对如来生起了敬信;有了这份敬信,他这样反思: ‘在家生活有很多障碍,是尘垢之道;出家生活有如空旷的地方那样没有障碍。在家生活不易生活在圆满、清净、如螺那样洁白的梵行之中。让我剃掉头发和胡鬚,穿著袈裟衣,从家庭生活中出家,过没有家庭的生活吧。’ 后来,他舍弃所有财富,舍弃所有亲属,剃掉头发和胡鬚,穿著袈裟衣,从家庭生活中出家,过没有家庭的生活。
“他成为一位出家人,具有比丘的修学和比丘的正命。他舍弃杀生、远离杀生,放下棒杖、放下武器,对所有生命都有悲悯心。他舍弃偷盗、远离偷盗,别人不给的东西便不取,别人不给的东西便不要;有一个不偷盗的清净心。他舍弃非梵行,他是一个梵行者,远离性行为这世俗的行为。他舍弃妄语、远离妄语,他说真话、只说真话、诚实、可信赖、说话没有前后不一。他舍弃两舌、远离两舌、不会说离间别人的话,他帮助分裂的得到复合、喜欢和合、景仰和合、欣乐和合、说使人和合的话。他舍弃恶口、远离恶口,无论他说什么,都柔和、悦耳、和蔼、亲切、有礼、令人欢喜、令人心悦。他舍弃绮语、远离绮语,他说适时的话、真实的话、有意义的话、和法有关的话、和律有关的话、有价值的话,他在适当的时候说话,说话有道理,适可而止,对人有益。
“他远离损害种子和植物的行为;他一天只吃一餐,过了中午不吃东西,远离非时食;远离观看跳舞、唱歌、奏乐、表演;远离花环、香水、膏油、饰物;远离豪华的大床;远离接受金银钱财;远离接受穀物;远离接受生肉;远离接受妇女;远离接受仆人;远离接受禽畜;远离接受农田;远离替人做信使;远离做买卖;远离欺骗的量秤;远离贿赂、欺骗、诈骗;远离伤害、杀害、綑绑、拦劫、抢掠。
“他对能蔽体的衣服知足、对能果腹的食物知足,无论去哪裏,都只是和衣钵随行。就正如雀鸟和牠的羽翼,无论雀鸟飞去哪裏,都只是和双翼随行。同样地,一位比丘对能蔽体的衣服知足、对能果腹的食物知足,无论去哪裏,都只是和衣钵随行。他具有圣者之戒蕴,亲身体验没有过失之乐。
“他在眼看到色之后,不执取形,不执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约束眼根的话,贪著、苦恼这些恶不善法便会漏入内心,因此他约束眼根,守护眼根,修习眼根律仪。
“他在耳听到声之后……
“他在鼻嗅到香之后……
“他在舌尝到味之后……
“他在身感到触之后……
“他在意想到法之后,不执取形,不执取相。他知道如果不约束意根的话,贪著、苦恼这些恶不善法便会漏入内心,因此他约束意根,守护意根,修习意根律仪。他具有圣者之根律仪,亲身体验无染之乐。
“他在往还的时候,对往还有觉知;在向前观望、向周围观望的时候,对向前观望、向周围观望有觉知;在屈伸身体的时候,对屈伸身体有觉知;在穿衣持钵的时候,对穿衣持钵有觉知;在饮食、咀嚼、感受味觉的时候,对饮食、咀嚼、感受味觉有觉知;在大便、小便的时候,对大便、小便有觉知;在行走、站立、坐下、睡觉、睡醒、说话、静默的时候,对行走、站立、坐下、睡觉、睡醒、说话、静默有觉知。
“他具有圣者之戒蕴、圣者之根律仪、圣者之念和觉知,居住在丛林、树下、深山、山谷、岩洞、墓地、森林、旷野、草堆等远离的住处之中。他在化食完毕,吃过食物后返回,然后盘腿坐下来,竖直腰身,把念保持安放在要系念的地方。
“他舍弃世上的贪欲,超越贪欲;内心清除了贪欲。
“他舍弃瞋恚,心中没有瞋恚,只有利益和悲悯所有众生;内心清除了瞋恚。
“他舍弃昏睡,超越昏睡,有光明想,有念和觉知;内心清除了昏睡。
“他舍弃掉悔,没有激荡,有一个内裏平静的心;内心清除了掉悔。
“他舍弃疑惑,超越疑惑,没有疑惑;内心清除了对善法的疑惑。
“他舍弃使内心污秽、使智慧软弱的五盖,内心离开了五欲、离开了不善法,有觉、有观,有由离开五欲和不善法所生起的喜和乐;他进入了初禅。
“比丘们,再者,这位比丘平息了觉和观,内裏平伏、内心安住一境,没有觉、没有观,有由定所生起的喜和乐;他进入了二禅。
“比丘们,再者,这位比丘保持舍心,对喜没有贪著,有念和觉知,通过身体来体会乐──圣者说: ‘这人有舍,有念,安住在乐之中。’ ──他进入了三禅。
“比丘们,再者,这位比丘灭除了苦和乐,喜和恼在之前已经消失,没有苦、没有乐,有舍、念、清净;他进入了四禅。
“比丘们,当他眼看到锺爱的色之后不会染著;看到不锺爱的色之后不会瞋恚。他保持身念,内心质素高,能如实知可彻底息灭恶不善法的心解脱和慧解脱。他对各种感受──不论乐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舍弃了满足或不满,持续对感受没有喜贪、没有喜爱、没有爱著;因为持续对感受没有喜贪、没有喜爱、没有爱著,对感受的爱喜便会息灭下来;爱喜的息灭带来取的息灭,取的息灭带来有的息灭,有的息灭带来生的息灭,生的息灭带来老死的息灭,及带来忧、悲、苦、恼、哀的息灭。这就是一个大苦蕴的息灭。
“比丘们,当他耳听到锺爱的声之后……
“比丘们,当他鼻嗅到锺爱的香之后……
“比丘们,当他舌尝到锺爱的味之后……
“比丘们,当他身感到锺爱的触之后……
“比丘们,当他意想到锺爱的法之后不会染著;想到不锺爱的法之后不会瞋恚。他保持身念,内心质素高,能如实知可彻底息灭恶不善法的心解脱和慧解脱。他对各种感受──不论乐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舍弃了满足或不满,持续对感受没有喜贪、没有喜爱、没有爱著;因为持续对感受没有喜贪、没有喜爱、没有爱著,对感受的爱喜便会息灭下来;爱喜的息灭带来取的息灭,取的息灭带来有的息灭,有的息灭带来生的息灭,生的息灭带来老死的息灭,及带来忧、悲、苦、恼、哀的息灭。这就是一个大苦蕴的息灭。
“比丘们,你们要受持这个简略地说的爱尽得解脱的法义,而沙提比丘则被大爱网捕著。”
世尊说了以上的话后,比丘对世尊的说话心感高兴,满怀欢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4-26 19:23 , Processed in 0.0264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