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63|回复: 0

《杂宝藏经》故事:精诚相感

  [复制链接]

166

主题

0

回帖

670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70
发表于 2024-2-29 20:16: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讲一个《杂宝藏经》中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女人,深信三宝,非常有智慧,常常从僧众中恭请一位比丘,到家里接受供养。

有一次,她请一位老比丘到家里来,这位老比丘年纪很大、根机暗昧,平常不明道理。

当这位女人供养老比丘吃完饭之后,就请求老比丘为她说法,自己独坐一处,闭眼静默。

老比丘知道自己很愚钝,不会说法,看这位女施主坐着不动,好像睡着了,就趁机跑回寺里。

这时,这位善女人,正在专心思惟有为法苦、空、无常、不得自在。她深心观察的时候,立刻获证初果。

证得初果后,她想要报答老比丘的恩德,就到寺里去找老比丘。

这位老比丘知道自己无知,才丢下她逃回,听到这位女施主正在寻找自己,更加觉得惭愧羞耻,所以避而不见。

但是这位善女人一直苦苦哀求,最后老比丘不得已才出来见她。

善女人一见老比丘,就向他禀告自己已经获得道果,诚心准备了食物要供养他,以报答他的大恩。

此时老比丘听了,深自惭愧,诚心诚意地自责,也证得了初果。

所以,修行人一定要以至诚心求法、至诚心修行,只有至诚才能感通。

…………………………

师父说


学佛是态度重于方法,

方法在整个修学过程当中,
只占百分之十;
而态度是成败关键,
占百分之九十。
由此可知,
求学的态度是成败之枢纽,
良好的态度自然产生良好的方法。

在方法里面,
第一条“至诚感通”。
正如印祖所说的,
“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
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至诚心就是直心,
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
佛说菩提心是
“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
这比什么都可贵、
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态度里头大根大本,
最重要就是这两个字,
至诚,
真诚到极处,
自然就感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Discuz! X

GMT+8, 2025-5-9 23:27 , Processed in 0.0244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